地貌類型圖

地貌類型圖

地貌類型圖是野外實際填繪成圖的普通地貌圖。圖上應全面反映調查區內各種地貌類型的實際分布狀況和典型微地貌單元。

對研究平原城市最為重要的基礎圖件是地面坡度及坡地形態示量圖,地勢起伏程度圖、地表組成物質分布圖稱為地貌類型圖。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地貌類型圖
  • 外文名:geomorphic map
  • 領域:測繪
  • 別稱:普通地貌圖
  • 定義:表示地貌形態和成因類型的地圖
  • 性質:專題地圖的一種
概念,地貌圖,專題地圖,地質圖,地勢圖,

概念

地貌類型圖又稱普通地貌圖。表示地貌形態和成因類型的地圖。是編制地貌區劃圖和其他地貌圖的基礎。圖例系統建立在地貌分類的基礎上,反映地圖製作者的地貌分類觀點。地貌類型圖在國家建設和科學研究方面有廣泛的用途。20世紀80年代,我國開展全國1∶100萬比例尺的地貌製圖工作,一些省市也進行了1∶50萬比例尺的地貌製圖。在地貌製圖中廣泛利用了假彩色“陸地衛星”影像,並進一步統一了製圖規範。

地貌圖

專題地圖的一種。表示地表形態的外部特徵、類型、形成、發展以及地理分布的地圖。它是研究地表形態,進行經濟建設、國防建設和科學研究與改造自然(如水土保持、土地利用、改造沙漠等)的重要依據。軍事上研究地形,是制定作戰計畫、陣地構築、兵力部署的重要資料。有普通地貌圖和專用地貌圖兩種。地貌圖主要以不同的符號、顏色和暈線反映各種地貌的外部形態特徵、成因、年代、發展過程、發育程度以及相互關係等。通常以普通地圖為基礎加繪地貌內容而成。
著重反映地貌的形態、成因、發展變化及其空間分布規律的圖件。它是通過地貌調查繪製的,是區域地貌研究的主要成果,也是解決生產中地貌問題的重要依據。根據地貌形態和成因的綜合特徵及其在時間和空間上的關係繪製的稱普通地貌圖,如地貌類型圖和地貌區劃圖;突出表現某些有關的地貌類型或某些地貌要素的特徵和時空關係的,稱專門地貌圖,如崩塌、滑坡、土石流等分布圖、地面坡度圖、地貌預測圖和地貌作用強度圖等。

專題地圖

突出表示某一種或幾種主題要素的地圖。專題地圖的主題要素,可以是普通地圖上所固有的一種或幾種基本要素,也可以是專業部門特殊需要的內容,例如專題地圖中的行政區劃圖,其主題要素是居民地的行政等級和境界,這些也是普通地圖的基本要素。而專題地圖中的工業經濟圖,其主題要素是工廠的生產能力和各種經濟指標等,則屬於專業部門的特殊要素。專題地圖的內容由兩部分構成:主題要素和地理基礎。地理基礎用以表明主題要素的空間位置與地理背景,主要有經緯線網、水體、境界線、居民地等。
在地圖上較突出地表示某種專題內容如道路,雖然早已出現,但專題地圖作為獨立的類別從一般地圖中劃分出來乃始於19世紀初。隨著科學的發展與生產力的提高,人類對地理環境的認識日益擴大和深入,專題地圖的內容和主題愈加豐富,表現形式多種多樣,是發展最迅速的地圖類別。
專題地圖種類繁多,按主題要素所屬學科,可分為自然地圖和人文地圖。自然地圖包括地勢圖地貌圖地質圖、地球物理圖、氣象氣候圖、水文圖、土壤圖、植被圖、動物地理圖、綜合自然地理圖等。人文地圖包括政治行政區劃圖、人口圖、城市圖、文化教育地圖、環境保護地圖、經濟地圖、歷史地圖等。
專題地圖主題要素的表示方法主要有:定位符號法——用點狀符號表示呈點狀分布要素的位置、類別、數量或等級。線狀符號法——用線狀符號表示呈線狀或帶狀分布要素的位置、類別和等級。範圍法——用面狀符號表示不連續分布的面狀要素的範圍和類別。質底法——用底色或暈線表示連續分布的面狀要素的分布範圍和類別。量底法——用色彩濃淡或暈線疏密表示連續分布的面狀要素的分布地域和數量差別。等值線法——用一組等值線表示連續分布的面狀或體狀分布要素的數量特徵。點值法——用一些代表一定數值的點子符號表示不連續分布的面狀要素的大致分布範圍和數量。動線法——用加箭頭的線狀符號表示主題要素運動的方向、路線和強度。定域統計圖法 (分區統計圖法)——將代表具體數值的圖形或圖表繪在統計區域內,表示該區域內某要素的總數量。分級統計圖法——用深淺不同的色調或疏密不同的暈線表示統計區域範圍內某要素的數量特徵(一般多用於表示相對數量,如密度、強度或發展水平等)。定位統計圖法—用繪在某要素分布位置上的統計圖表,顯示其數量變化特徵。
專題地圖內容是各學科長期研究所積累的豐富知識的高度概括,可為深入研究和指導生產提供科學依據,是利用自然、改造自然、進行規劃與建設必不可少的參考圖件,是傳播科學知識必備的工具。在經濟建設、科學研究和文化教育中均起重要作用。

地質圖

用一定的線條(主要是地質線)、符號、花紋和色調將地殼一部分上的地層、構造、岩體等地質現象,按比例投影在平面上,此即地質圖。地質界線包括地層的界面,不整合、斷層及侵入體接觸面等。地質圖根據詳細程度和用途可分為四類,即概略地質圖、區域地質圖、詳細地質圖及專用地質圖。地質圖用來表示地層、構造和礦產分布的一般情況,它是地質勘探的主要成果之一,是生產上常用的基礎圖件。
地質圖表明製圖區地質組成及構造特徵的地圖。反映出該地區的地質發展史及地質構造。是找礦、採礦、工程建築等國民經濟部門的重要資料。以不同的符號、線條、顏色表示地面或地下的岩石性質、年代、產狀和地質構造。條件允許的地方志,應附有本區的地質圖。

地勢圖

等高線加分層設色的方法著重表示地勢特徵為主的自然地圖。在地勢圖上可以表示出地面的高程分布及其對比關係,清晰地顯示出山川大勢,區分高山、中山、低山丘陵、平原、盆地等大的地形類型,還可以反映黃土、岩溶、沙漠、火山等地貌形態的特點。圖上還詳細地表示與地形有密切關係的水系,其他要素則適當表示。
地勢圖上等高線的選擇根據地圖比例尺、地圖用途和製圖區域的地形特點,在較大比例尺地勢圖上用固定的等高距,這樣可以明顯反映出斜坡坡度的對比關係。在較小比例尺地勢圖上則用變距等高線,即在高度愈大的地區,等高距愈大。用變距等高線表示的地形,只反映不同高程帶的層次,不能從等高線的疏密判斷坡度。將不同高程的等高線之間染上深淺不同的顏色,稱為分層設色。考慮到地面起伏是連續的,所以在不同的高程帶內選用的顏色也必須具有光譜上的連續性。分層設色通用的顏色順序是:海洋—藍色,平原—綠色,低山丘陵—黃色,高山—棕褐色。
在地勢圖上經常採用地貌符號補充表示某些地貌形態。為了增強地形的立體感,有時在分層設色基礎上再加暈渲。
地勢圖可以提供區域的地形和水文等有關資料,對研究地形、水文和民航都有實用價值。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