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主階級抵抗派

抵抗派出於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時間是19世紀40年代,代表作有《海國圖志》、《瀛環志略》、《四洲志》,目的在於反對侵略、保家衛國。

基本介紹

  • 本名:抵抗派
  • 所處時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 民族族群:漢人
  • 主要作品:《海國圖志》、《瀛環志略》、《四洲志》
  • 時間:19世紀40年代
  • 目的:反對侵略、保家衛國
概述,內容,代表人物,代表著作,評價,

概述

鴉片戰爭後,以林則徐魏源為代表的開明人士主張堅決抵抗西方列強的侵略,同時也主張向西方學習。這一派別被稱為抵抗派。

內容

鴉片戰爭後,中國社會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民族矛盾和社會階層矛盾日益尖銳,“經世致用”思想廣泛傳播。中國的一部分開明分子,即抵抗派主張堅決抵抗“侵略的西方”,又對“先進的西方”持了解和學習的態度,“開眼看世界”,“師夷長技以制夷”向西方尋求救國禦侮之路。這是對西方雙重挑戰的最有效的愛國主義的雙重回應,也是近代中華民族特質最為重要的標誌。它的特點在於:一方面帶有鮮明的時代變化的印記,另一方面又保留濃重的傳統文化色彩。影響在於:啟迪著人們掙脫閉關鎖國的牢籠,面對現實,放眼世界,引進先進科學技術,探索救國之路。

代表人物

林則徐:是近代中國“開眼看世界第一人”
魏源:是放眼世界的先行者。他受林則徐囑託,依據《四州志》的編譯稿,廣泛參考其他中外文獻,於《南京條約》簽訂不久後編成《海國圖志》一書,明確提出了“師夷之長技以制夷”的思想主張。

代表著作

海國圖志》、《瀛環志略》、《四洲志》、

評價

進步;啟迪人們掙脫閉關鎖國的牢籠,重新認識世界,邁出近代中國向西方學習的第一步。
局限;①局限於著書立說,並未付諸行動。
②停留在器物層面,並未涉及到變革社會經濟政治制度。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