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鍊金術之後: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100年圖說

《在鍊金術之後》為諾貝爾獎獲得者100年圖說系列叢書之一。以諾貝爾化學獎獲獎時間為主線,在對歷屆獲獎者生平、理論創立過程、科學發明進行介紹的同時,拓展至相關領域、學科以及人物及其觀點,以大量圖釋解讀化學百年發展歷程所涉及的時代背景、化學成就所產生的影響等,展現了物質變化背後的“隱藏世界”,以此再現化學大師們的科學成就與人格魅力。 化學是人類用以認識和改造物質世界的主要方法和手段之一。是一門古老而又富有活力的自然學科,在改善和提高人類生活水平的過程中起著重要作用。它在與物理學、生物學、醫學等學科相互滲透的過程中得到了充分的發展,同時也推動了其他學科和技術的進步。 《在鍊金術之後》為諾貝爾獎獲得者100年圖說系列叢書之一。本書以諾貝爾獎的頒獎時間為主線,將歷屆化學獎獲得者的成長曆程、生活情感、科學研究過程與貢獻等多方面內容有機地融合和真實地再現。本書文字內容豐富、理論及實驗闡述詳盡。圖文相得益彰,並附有化學及相關知識索引,以方便讀者檢索。

基本介紹

  • 書名:在鍊金術之後: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100年圖說
  • 類型:化學
  • 出版日期:2006年10月1日
  • 開本:16開
  • 定價:68.00
  • 作者:全俊
  • 出版社:重慶出版社
  • 頁數:408頁
  • ISBN:9787536680876, 7536680872
  • 品牌:重慶日日新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文摘,

內容簡介

《在鍊金術之後》為諾貝爾獎獲得者100年圖說系列叢書之一。以諾貝爾化學獎獲獎時間為主線,在對歷屆獲獎者生平、理論創立過程、科學發明進行介紹的同時,拓展至相關領域、學科以及人物及其觀點,以大量圖釋解讀化學百年發展歷程所涉及的時代背景、化學成就所產生的影響等,展現了物質變化背後的“隱藏世界”,以此再現化學大師們的科學成就與人格魅力。

圖書目錄

前言
1901年度
雅可比·亨利克·范特霍夫
化學動力學/可逆反應/滲透與滲透壓/旋光性與旋光異構
1902年度
埃米爾·H·費歇爾
嘌呤及嘌呤類化合物/苯肼/糖及其存在形式/糞臭素
1903年度
斯凡特·奧古斯特·阿累尼烏斯
活化能/阿累尼烏斯電離理論/阿累尼烏斯方程/反應熱
1904年度
威廉·拉姆塞
稀有氣體/氦、氖、氬、氯、氙、氡的發現
1905年度
阿道夫·馮·拜耳
酚酞/染料/芳香族化合物/靛藍/尿酸
1906年度
亨利·莫瓦桑
電解法制氟/危險化學元素的發現史
1907年度
愛德華·畢希納
發酵/葡萄糖/葡萄糖的工業生產
1908年度
E.盧瑟福
放射性/元素蛻變/半衰期/盧瑟福成果的時代局限性
1909年度
弗里德里希·奧斯特瓦爾德
氨的催化氧化/化學平衡
1910年度
奧托·瓦拉赫
脂環族化合物/萜烯/香精/聚合物/異戊二烯
1911年度
瑪麗·居里
鐳/x射線
1912年度
維克多·格林尼亞
有機鎂試劑/有機鎂試劑的製作保爾·薩巴蒂埃
不飽和烴/催化作用/吸附與化學吸附
1913年度
阿爾弗雷德·維爾納
配位化合物/配位原子與配位數/化合價
1914年度
西奧多·威廉·理查茲
原子量/衰變
1 915年度
理察·威爾施泰特
葉綠素/光合作用/卵磷脂/分配色層法
1918年度
弗里茨·哈伯
合成氨法的工業實現/光氣/哈伯循環/哈伯計畫
1920年度
瓦爾特·H·能斯特
熱力學四定律/化學熱力學的建立
1921年度
弗雷德里克·索迪
同位素/α、β、γ射線
1922年度
弗頓西斯·威廉·阿斯頓
質譜儀/原子能/核裂變與核聚變/平均原子量/物質的量
1923年度
弗里茨·普瑞格
微量分析法原理及其套用/膽酸/病理學
1925年度
理察·阿道夫·席格蒙迪
膠體化學/超顯微鏡/丁達爾現象/布朗運動
1926年度
西奧多·斯維德伯格
膠體/分散系/離心現象與離心原理
1927年度
赫瑞奇·奧托·維蘭德
膽汁酸/加成反應/硝化反應
1928年度
阿道夫·奧托·溫道斯
甾類化合物/膽甾醇/維生素D
1929年度
阿瑟·哈登
漢斯·馮·奧伊勒·歇爾平
酶/輔基與捕醢
1930年度
漢斯·非舍爾
血紅素/葉綠素/卟啉/吡咯
1931年度
卡爾·波斯
固氮
弗里德里希·貝吉烏斯
高壓合成技術/氯苯/苯酚/煤的乾餾
1932年度
歐文·蘭格繆爾
表面化學/理、化吸附對比/蘭格繆爾吸附等溫方程/人工降雨
1934年度
哈羅德·克萊頓·尤里
重氫(D)和重水(D:0)/鈾
1935年度
弗雷德里克·約里奧一居里
伊倫·約里奧一居里
人工放射性/核電站
1936年度
彼得·J·w·德拜
射線衍射及其在晶體分析中的套用/分子偶極矩/德拜長度
1937年度
羅曼·霍沃思·一
維生素c/呋喃
保羅·卡雷
維生素
1938年度
理察·庫恩
維生素B2/維生素B6
1939年度
阿道夫·布特南特
性激素/孕酮
利波德·魯齊卡
萜烯樹脂/香料/海狸香
1943年度
格雷吉德·赫維西
示蹤元素與示蹤技術及其套用/鑭系收縮原理
1944年度
奧托·哈恩
重核裂變/射氣法/核反衝分離法
1945年度
阿圖瑞·艾爾瑪瑞·魏爾塔南
果蔬後熟與食物貯藏保鮮/植物的氮代謝與胺基酸的合成/pH值與人體體質的關係
1946年度
詹姆斯·貝特歇爾·薩姆納
病毒蛋白質
約翰·霍華德·諾思羅普
脲酶/胃蛋白酶/胰蛋白酶/蛋白質變性
溫德·麥雷蒂斯·斯坦利
病毒/菸草花葉病毒
1947年度
羅伯特·魯賓遜
生物鹼/嗎啡/青黴索/尼古丁
1948年度
阿恩·威謙·卡林·蒂塞留斯
吸附色譜法/電泳/血清球蛋白
1949年度
威廉·吉奧克
攝氏溫標/開氏溫標/磁場與磁力線
1950年度
奧托·狄爾斯
庫特·阿爾德
共軛雙鍵/膽結石/雙烯合成
1951年度
格林·西奧多·西博格
超鈾元素/超重元素“穩定島”假說/回旋加速器
愛德溫·麥克米倫
鈽及鈽的命名/過渡元素
1952年度
阿切爾·約翰·波特·馬丁
密靈頓·辛格
分配色層分離法/類胡蘿蔔紊/類胡蘿蔔素與人體健康
1953年度
海爾曼·施陶丁格爾
高分子化學/高分子材料
1954年度
利留斯·卡爾·鮑林
雜化軌道理論
1955年度
文森特·杜·維格諾德
催產素/後葉加壓玉素
1956年度
欣謝爾伍德
化學動力學及其發展史/火藥的產生及其演化史
利可雷·謝苗諾夫
鏈反應理論
1957年度
阿力克斯安道爾·羅伯圖斯·托德母扎中的核苷酸
1958年度
弗雷德里克·桑格
胰島素
1959年度
雅羅斯拉夫·海洛夫斯基
極譜分析法
1960年度
維納德·利比
放射性碳元素年代測定法
1961年度
麥利芬·卡爾文
卡爾文循環/光合作用的發現
1962年度
馬克斯·費迪南德·佩魯茨
約翰·考德里·肯德魯
蛋白質/血紅蛋白如何輸送氧/蛋白質工程
1963年度
卡羅·齊格勒
吉利歐·納塔
聚乙烯/橡膠的歷史
1964年度
多蘿西·M·c·霍奇金
維生素B
1965年度
羅伯特·B·伍德沃德
奎寧/皮質酮
1966年度
羅伯特·馬利岢
分子軌道理論/誘導效應
1967年度
喬治·波特
光解/雷射
羅蘭德·G·w·諾里什
過氧化氫
曼弗雷德·艾根
1968年度
納斯·翁薩格
化學熱力學的產生和發展/不可逆熱力學
1969年度
德雷克·哈羅德·理察·巴頓
歐德·哈塞爾
分子的形狀和運動/電子偶極矩
1970年度
路易斯·F·萊洛伊爾
核苷酸/糖原
1971年度
吉爾哈德·赫茲伯格
光/譜學與光/譜分析法/自由衷
1972年度
克里斯廷·波默·安芬森
蛋白質一級結構及安芬森原理/蛋白質四級結構/胺基酸/樹脂/分子極性與非極性
斯坦福·莫爾
威廉·霍華德·斯坦
超微量分析
1973年度
奧托·菲舍爾
二茂鐵
格弗雷·威爾金森
1974年度
保羅·弗洛里
晶格/克勞修斯熱力學第二定律本質一熵/相平衡熱力學
1975年度
約翰·瓦卡普·康福思
維納德米爾·普雷洛格
生物鹼/抗菌素
1976年度
威廉·利普斯科姆
缺電子化合物/硼烷及碳硼烷
1977年度
伊爾亞·普里戈金
耗散結構論對自然科學研究及人與社會和諧的影響/最小熵產生原理
1978年度
彼得·D·米切爾
細胞膜/生物能
1979年度
赫伯特·查爾斯·布朗
定量分析/定性分析
吉奧格·維蒂希
重排反應與分子重排/鹼金屬
1980年度
保羅·伯格
基因重組/限制性內切酶
沃爾特·吉爾伯特
遺傳DNA與親子鑑定
弗雷德里克·桑格
噬茵體/酶切圖譜法
1981年度
勞德·霍夫曼
休克爾規則與休克爾分子軌道法/分子軌道對稱守恆原理
福井謙一
前沿軌道理論/量子力學
1982年度
阿龍·克盧格
電子衍射及電子衍射法/結晶學
1983年度
亨利·陶布
取代反應
1984年度
羅伯特·布魯斯·梅里菲爾德
二肽、肽鍵與多肽/剖相合成法
1985年度
赫伯特·亞倫·豪普特曼
傑羅姆·卡爾勒
矩陣/統計學/晶體
1986年度
李遠哲
都德利·羅伯特·赫希巴奇一
約翰·查理斯·波拉尼
紅外化學發光裝置/交叉分子柬技術/交叉分子束裝置
1987年度
讓一馬里耶·皮埃爾·萊恩
唐納德·J·克拉姆
查理斯·J·佩特森··
冠醚/超分子化學/雜環化舍物/合金催化劑
1988年度
羅伯特·胡貝爾
哈特穆特·米歇爾
約翰·戴森霍弗
菌葉綠素/光合反應中心/原初反應
1989年度
西德尼·奧爾特曼
RNA
托馬斯·R·切赫
地球生命源於何處?
1990年度
伊利亞斯·J·科里
逆合成分析/萃取器
1991年度
理察·R·恩斯特
核磁共振/核磁共振波譜學
1992年度
魯道夫·亞瑟·馬庫斯
馬庫斯電子轉移理論的產生/統計力學
1993年度
凱瑞·穆利斯
人類基因組計畫
米切爾·史密斯
分子生物學原理/基因突變/克隆
1994年度
喬治·A·歐拉
烴/歐拉的碳正離子理論及貢獻
1995年度
馬里奧·莫利納
保羅·克魯茨
西沃德·羅蘭德
南極“臭氧洞”成因/平流層/溫室效應
1996年度
哈羅德·克羅托
理察·斯莫利
羅伯特·柯爾
樸素與尊貴的比較——石墨與金剛石
1997年度
詹斯·斯科
保羅·博耶爾
約翰·沃克
三磷酸腺苷(ATP)/分子生物學
1998年度
沃爾特·科恩
約翰·A·波普爾
薛丁格和薛丁格方程/量子化學
1999年度
艾哈邁德·H·澤維爾
飛秒及飛秒化學
2000年度
艾倫·J·黑格
艾倫·G·麥克迪爾米德
白川英樹
聚合物導電機理/超導及超導材料的套用/發光二極體
2001年度
威廉·諾爾斯
野依良治
K·巴里·夏普萊斯
手性與旋光性
2002年度
約翰·芬恩
田中耕一
庫爾特·維特里希
生物大分子
2003年度
羅德里克·麥金農
彼得·阿格雷
水通道蛋白
2004年度
阿龍·切哈諾沃
阿弗拉姆·赫爾什科
歐文·羅斯
泛素/蛋白質降解機理
2005年度
伊夫·肖萬
羅伯特·H·格拉布
理察·R·施羅克
卡賓
索引
巴黎索邦大學

文摘

書摘
巴黎索邦大學(簡稱巴黎第四大學)由羅伯爾·德·索邦創辦於1 253年。它的前身是索邦神學院。在很長一段時間裡,索邦大學與教皇和國王都有著特殊的關係。它最早建立在巴黎的西岱島上,學生主要來自四個民族,分別是:法蘭西、庇卡底、諾曼第和英格蘭。由於學生來源的多樣性,索邦大學自創立伊始,便享有國際聲譽。如今,索邦大學早已成為巴黎大學的象徵。1891年,瑪里·居里進入巴黎索邦大學學習。圖中是索邦大學的主樓,它的第一層由古希臘風格的科林思式石柱支撐,房檐上雕刻著精美的人物石像,中間的頂部有一個圓形的大鐘,大鐘的左右兩邊各站著兩座雕刻得更加精美的人像。整座建築物都由古老的大理石建成,因為年代久遠,大理石的顏色在銀灰中已經摻雜了些許土黃和深棕。
瑪麗·居里(法籍波蘭人,1867~1934年),1867年11月7日生於波蘭華沙。舉世聞名的女物理學家、化學家,兩屆諾貝爾獎(1903年物理學獎和1911年化學獎)獲得者。原名瑪麗·斯科羅多夫斯卡(Marie sklodowska),婚後
隨夫姓居里,世稱居里夫人。居里夫人是20世紀最傑出的女科學家,她獲得了在男性主導的科學領域內的卓越成就。她具有一般科學家所沒有的社會影響力,是成功女性的先驅,她的成功典範激勵了很多人,但她一生並非想像中的那樣順利。
她有過穩定的幼年,但童年卻並不幸福,由於父親反對沙皇對波蘭的踐踏,瑪麗在學校里備受排擠,母親和姐姐相繼去世帶給她很大的打擊。15歲中學畢業後,瑪麗面臨結婚還是發展自己的事業的人生抉擇。她在當家庭教師時曾與一家的長子戀愛了幾年,後來因男方父親反對而告吹。
1891年,瑪麗進入巴黎大學索邦分校(sorbonne)學習,並於1894年獲數學和物理雙學士學位。在此期間,她結識了比自己大9歲的皮埃爾·居里(Pierre curie),由於他們對科學的共同愛好而產生了愛情的火花,1895年,她與皮埃爾·居里結婚。皮埃爾是一個不善交際的人,但他們的結合是她一生中最幸福的階段,這不僅僅是他們有共同的愛好,更由於他們有一個美滿和諧的家庭,他們常常舉家度假。1897年秋,他們的長女伊倫·居里(伊倫和她的丈夫弗雷得里克·約里奧一居里因發現人工放射性而榮獲1935年諾貝爾化學獎)降世。1903年6月,瑪麗獲物理學博士學位,同年11月,居里夫婦因發現鐳元素而與貝克勒爾共獲諾貝爾物理學獎。
為了證實鐳的存在,居里夫人辛苦工作了好幾年,終於在提煉的鈾瀝青礦的殘滓中獲得了純鐳鹽,並測定鐳的原子量。1 9 06年,居里的丈夫車禍去世,給她的心靈造成了很大的打擊。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居里夫人奔走各戰地醫院,積極參與治療設備的配置工作。戰後,她恢復教學和研究工作,最後因白血病不治去世。圖為在實驗室工作的居里夫人。1905年,居里夫婦喜獲次女伊芙·居里。
1906年皮埃爾·居里因車禍不幸逝世,居里夫人悲痛萬分,在接下來的一年中她天天給他寫發不出去的信,以此來表達她對皮埃爾的思念。1911年,居里夫人再次獲得科學貢獻的最高榮譽——諾貝爾化學獎。然而,居里夫人在享有盛譽的同時,因長期受放射線照射而患上惡性白血病,1934年7月4日,這位傑出的女科學家離開了人世。
瑪麗·居里一生中曾獲得19個學位,15枚獎章,兩次諾貝爾獎,但她本人大半生都很清貧,提取鐳的艱苦過程是在簡陋的條件下完成的,居里夫婦拒絕為他們的任何發現申請專利,以便讓每個人都能自由地利用他們的發現,他們把諾貝爾獎金都用來進行後來的研究。面對如此巨大的成就,她給自己的評價是:“我的生命是一個簡單而平凡的小故事,我出生在波蘭,我和皮埃爾結婚育有兩女,在法國工作。”如此謙虛的人格魅力不愧為世界傑出女科學家的楷模。1995年,居里夫婦的遺骸被移至巴黎先賢祠,居里夫人是首位在此安息的女性。
從1896年開始,居里夫婦共同研究物質的放射性。自德國物理學家倫琴(wilhelmRoentgen,1845~1923年)發現了x射線(又稱倫琴射線,他也因此獲得1901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後,貝克勒爾發現鈾鹽也放射出類似的射線,居里夫婦發現釷(Th)亦具有放射性,並且瀝青鈾礦的放射性比任何含量的鈾礦和釷礦的放射性都強,他們終於在1898年發現了放射性元素鐳,並因此獲1903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此後,他們最終從8噸廢瀝青鈾礦中提取製得1克純淨的氯化鐳,並測定出其原子量,推測β射線是帶負電荷的粒子流(現已證實為電子流)。1910年,居里夫人與德比恩合作分離出純淨的鐳,並測定出鐳元素的各種特性,完成論著《論放射性》,她也因此榮獲1911諾貝爾化學獎,這是她繼1903年獲諾貝爾物理學獎後再次獲得此項殊榮。

人生格言
科學無國界、無階級、無種族之分。
——瑪麗·居里
愛因斯坦對居里夫人的評價
愛因斯坦說:“她是我認識的唯一不為盛名所顛倒的人。她是女科學家的傑出代表,證明了女性也可以在科學界取得最高的成就和榮譽,她的勤奮、堅毅、執著、嚴於律己、公正不阿,所有這一切都難得地集中在她一個人身上,她偉大的人格令我們感到萬分欽佩.、她一生中最偉大的科學功績之所以能夠取得,不僅僅是靠大膽的直覺,更多的是靠著在難以想像的極端困難情況下對工作的熱忱。居里夫人的品德力量和工作熱情,哪怕只有少部分存在於歐洲知識分子中間,歐洲就將面臨一個光明的未來。”

皮埃爾·居里(Pierre Cu rie)
皮埃爾·居里(法國,1859~1906年)是法國著名物理學家,他智力過人,在1 6歲時就得到了理學學士學位,18歲時就得到理學碩士學位。他24歲的那年,他被任命為巴黎理化學院的實驗室主任,任職長達20年之久。皮埃爾-居里為測量磁場對試驗品所加的力,製造了極精密的扭力天平,並發現了順磁體的磁化率與熱力學溫度的反比關係(即居里定律)。圖為皮埃爾·居里肖像。

法國科學院
法國科學院前身為1666年J B.科爾貝爾創建的學會。1699年,在法國王室的贊助下改組學會,改用現名並遷往羅浮宮。雖然法國科學院現在的宗旨是鼓勵和保護研究精神,致力於提高教育和出版物的質量並維護法蘭西科學用語的純潔性及其作用。但是在1 91 O年,居里夫人被提名為下一年度的法國科學院院士候選人時,因為社會和時代的限制,居里夫人終以2 8票對另一位科學家的30票而落選。圖為法國科學院大樓外景。

克勒爾紀念郵票
貝克勒爾(法國,1852~1908年)乾1 903年和居里夫人共同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貝克勒爾是法國著名的實驗物理學家,他發現了鈾,並且揭示了放射性的奧秘,是放射性研究領域的創始人。正是他的科學研究為釙和鐳的發現奠定了基礎。圖為幾內亞郵政部門2002年發行的貝克勒爾小型張紀念郵票。

居里夫人軼事
1910年,居里夫人與物理學家郎之萬相戀。郎之萬是居里夫婦的朋友,以前是皮埃爾的學生。他當時已婚並有兩子,但婚姻很不愉快。1911年,郎之萬夫人截獲了兩人的信件並將之公開,法國輿論大嘩,攻擊居里夫人拆散別人的美好家庭,說是女強人欺侮賢妻良母,外國女人(在頌揚居里夫人時,她已不是波蘭人而是法國人了)破壞法國社會價值觀,後來郎之萬甚至為此與人決鬥。瑞典皇家科學院著名物理化學家阿累尼烏斯為此(1903年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1905年後任諾貝爾獎評審,諾貝爾研究所所長)寫信給居里夫人,要求她給瑞典皇家科學院發函表示不願受領1911年諾貝爾化學獎。居里夫人為此很受傷害,她強硬地拒絕了阿累尼烏斯的要求並回復道:“科學和個人生活沒有關係,我將依我的信念行事。”最後,瑪麗也就終身為居里夫人了。
雖然居里夫婦對科學有重要貢獻,但法國科學界和社會卻並不接受他們。1898和1902年,皮埃爾兩次爭取索邦大學教職未成;1902年爭取進入法國科學院未果,直至1905年才遂其願。至於居里夫人,則終身未能進入法國科學院。191O年她被提名進入科學院,瞬間威了全法國的爭論中心:女性可不可以有自己的事業7.最終,她以28票對30票敗給愛德華·布朗,從此她未再參選。直至50多年後,她的一個女學生才成為法國科學院第一位女院士。

居里夫人紀念館
居里夫人當年的實驗室現在已經成為居里夫人紀念館。在紀念館的小花園裡,佇立著兩尊銅塑頭像,一尊是居里夫人,一尊是居里先生,鄰近的“先賢祠”埋葬著居里夫人的老朋友、進步的科學家佩韓和郎之萬。居里夫婦和約里奧一居里夫婦都靜靜地長眠於“梭鎮”墳地。圖為居里夫人紀念館主樓。

倫琴肖像
1895年,倫琴(德國,1845~1923年)在做氣體放電實驗的過程中發現了一絲綠色的螢光,經過他的實驗發現,這種射線以直線方式傳播,並且不受磁場的干擾而發生偏轉,尤其具有很強的穿透性。由於還不確定這種射線的性質,倫琴把它命名為“X射線”。圖為倫琴肖像。

β射線
居里夫婦從氯化鐳中推測出β射線是帶負電荷的粒子流,隨著科學的進步,已經證實出β射線實際上為電子流。上圖為α射線、β線和γ射線穿透鋼、鋁和紙板的能力比較。我們可以發現其中β射線的穿透能力介於α射線和γ射線之間。

瀝青鈾礦
居里夫人測出瀝青鈾礦的放射力比純鈾的放射力強,由此斷定礦物里含有未經發現的放射性元素。經過長期艱苦的工作,居里夫婦和貝克勒爾最終發現了鐳和釙。
鐳(Radium)化學符號Ra,原f序數88,原f量226.0254.屬周期系ⅡA族,為鹼士金屬的成員和天然放射性元素。其英文名稱源於拉丁文radius意為“射線”。鐳在自然界分布很廣,但含量極微,僅占地殼總量的十億分之一,約1800萬噸。現已發現質量數為206—230的同位素中,除鐳-223、鐳-224、鐳-226、鐳-228是天然放射性同位素外,其餘都是通過人工核反應合成。鐳是最活潑的鹼土金屬,在空氣中迅速與氮氣和氧氣作用,生成氮化物和氧化物,與水反應劇烈,生成氫氧化鐳和氧氣。鐳是生產鈾時的副產物,用硫酸從鈾礦石中浸出鈾時,鐳即肜成硫酸鹽存在於礦渣中。然後轉變為氯化鐳,用鋇鹽為載體,進行分緞結品,可得純的鐳鹽,金屬鐳則由電解氯化鐳製得。
鐳有劇毒,它能取代人體內的鈣並在骨骼中聚集。鐳急性中毒可造成骨髓的損傷和造血組織的嚴重破壞,慢性中毒可引起骨瘤和白血病。鐳及其衰變產物發射的γ射線,能破壞人體內的惡性組織,因此鐳針可治癌症。把鐳鹽和硫化鋅螢光粉混合後,可製成永久性發光材料,塗在鐘錶和各種儀表上,可在暗處發光,如夜光表。工業上用鐳作為γ射線源,用丁探傷、對金屬材料的內部裂縫和缺陷進行無損傷檢驗。在科研上,用於鐳γ標準源和鐳-鈹中子標準源,鐳是現代核工業興起前最重要的放射性物質,廣泛套用於醫療,工業和科研領域.劍1975年為止,余世界共生產了約4千克鐳,其中85%,H1:醫療,1 0%用來製造發光粉。

X射線
x射線由德國物理學家威爾姆·康拉德-倫琴(1845—1923年,1901年諾見爾物理學獎獲得者)發現的。發現之初,倫琴對x射線及其性質除了驚嘆外.沒有其他了解,命名為x射線,意為“未知”。後繼者為了紀念倫琴的偉大發現.又稱其為“倫琴射線”。1895年12月22日,倫琴為他的夫人拍攝了人類歷史上的首張x射線照片。
x射線屬於電磁輻射,其波長介於紫外線與γ射線之間,其波長越短,能量越高。穿透力越慍。x射線具有極強的穿透力,能夠穿透人體顯示骨骼或薄金屬中的缺陷,現廣泛用於醫療和金屬探傷。長波部分稱軟x射線,穿透能力較弱。多用於醫學診斷;短波部分稱硬x射線,穿透能力較強,多用於工業探傷及檢查。
P38-42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