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藏讀書的日子

《在西藏讀書的日子》是台灣著名作家邱常梵在西藏求學期間寫的旅行遊記。由於對佛教的熱愛和對神秘藏地的嚮往,她曾在西藏遊覽了近一年,深有感觸。於是決定在半百之年申請赴西藏大學求學,不經意獲得準許。《在西藏讀書的日子》記載的就是她在西藏讀書的經歷、遊覽及所見所聞,既有大齡求學的艱辛,又有美麗的藏地風景;既有淳樸的西藏歷史故事與民俗,又有濃郁而神秘的藏傳佛教。《在西藏讀書的日子》是一本關於藏地地理、風情、民俗、藏傳佛教的百科全書,有助於讀者了解西藏,也是一部年過半百的女性隻身赴西藏求學的催人奮進的勵志故事,更是一段調節心靈,追尋生命意義的非凡的心靈歷程。

基本介紹

  • 書名:在西藏讀書的日子
  • 出版社: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 頁數:191頁
  • 開本:16
  • 品牌:北京華輝文化傳媒
  • 作者:邱常梵
  • 出版日期:2014年3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7567512424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媒體推薦,圖書目錄,後記,序言,

內容簡介

《在西藏讀書的日子》由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

作者簡介

邱常梵,台灣著名的遊記作家。喜愛閱讀、登山、旅行,2002年開始學佛。邱常梵曾做過日企高管,後來辭去工作,到台灣法鼓山做了幾年的佛教編輯。此後到西藏遊覽一年,求學一年,又到尼泊爾潛心修行一年。她的文字清新,語言流暢,意蘊深長。能於大山大河、湖泊冰川、楓林黃沙中參悟人生的道理,給人啟發。既有佛教的空靈,也有年過半百的灑脫,更有輕囊致遠、淨心行久,浴火重生的奮進。著有《遇見西藏心靈朝聖之旅》、《生命之旅》等深受讀者歡迎的著作。

媒體推薦

她以生命韌度、生活硬度和一顆柔軟的心,堅苦卓絕地身入藏境、閱讀藏境。在生命征途最成熟的“黃金歲月”,借流利生動的文筆,擷取一路行來交叉碰撞的火花,大方分享親身體悟的感動,點燃自己、激勵他人,這一切,都是瞑蒙的今天,能讓許多人期許自己也能山高水長、海闊天空所當收穫的。
梁丹豐(銘傳大學副教授、知名畫家)
自從讀過《遇見西藏》之後,就對這位勇於追尋心中夢土的中年女子充滿羨慕與感佩。以五十歲的年紀在三四千米的雪域中學習藏文,徜徉在大山大水間,領略生命的深刻與廣闊,這是何等的快意!
楊蓓(台北大學教授)

圖書目錄

(自序)在魔鏡中牧牛
推薦序)身入藏境、閱讀藏境
(推薦序)在雪域中找到自己
(推薦序)走進心中的夢土
(前奏曲)我的道路通往西藏
生活拾穗
Good morning,朽巴德勒
一句六字真言就是一生
我們這一班
藏地四寶
白天是活佛,夜晚是詩人
鐵鳥天上飛,鐵馬地上跑
呼喚吉祥
拉薩二十四小時
雪域生病記
高原的天空
小活佛帕洛朱古
天地遊牧
藥王山千佛崖轉經記
秋日菩提
天湖納木錯迴旋曲
一個康巴漢子的歌聲
善妙地域的最後一夜
黑暗中的春天
阿姐甲莎文成公主
佛國人間八廓街
別讓靈魂跟不上腳步
雅魯藏布江畔的等候
心靈捕手
啊!我的生日是佛陀天降日
拉薩河畔的牛郎織女
千萬盞酥油燈送平安
艷陽排隊九小時,橛子摩頂一秒鐘
我的第一個藏曆新年
慈眼視眾生
是誰偷了我的布施錢
海拔4300米的生死書
(終曲)走過拉薩的秋冬春夏
(後記)一個人,在路上,雲淡風輕

後記

一個人,在路上,雲淡風輕
結束西藏大學一年學習離開後,每年春秋,避開遊客人潮,我都會回到拉薩。如預期的,一切都在改變,舊房子拆了,興建起一棟棟現代商業大樓和觀光飯店。曾經光顧的小吃店又換老闆了,無論是經營不善還是錢賺夠了離開,大多數來拉薩的內地人都只把這裡當成一個淘金天堂。
拉薩在走味,若是一個人到拉薩只停留幾天,看到的便是迎合觀光客口味的面貌,那不是真實的西藏。
我曾經被問過無數次,為什麼獨鐘西藏?對西藏的嚮往是什麼?
當我還在西藏時,我也曾這樣問過自己。西藏的精神在宗教信仰及文化;西藏的真實生命在神山、聖湖、河流、雲彩、藍天、寺廟及藏民混合的整體呈現,單純、豐富與寧靜。那是一塊能呼吸的土地,擁有遼闊蒼茫的大自然;那是一個能夠讓人看到生命全貌、看到心純粹如虛空本質的佛國。
西藏於我是一種生活方式,我現在對西藏的感覺,不再像初次接觸時那樣激昂與充滿夢幻,已慢慢沉澱,心境風平浪靜,恰似“千江有水千江月”。
在西藏生活久了,就能懂得沉默;在西藏生活久了,面對大山大水,內心就會產生極大的廣闊和自由,就會心靜如山如水。之後縱使身處繁華都會或嗜雜民眾之中,內心依然能保持定靜,不受外境干擾,這也算是一種出離吧!
當我回到繁華都會,發現絕大多數的人都活在自以為是的肥皂劇中,心永遠忙碌,看不見事情的真相,執著、沾沾自喜於自己創造出來的浮華世界。
當我回到繁華都會,發現自己對於身旁所有的人事物,內心都能保持一些空間,一些看事情的距離,好像心開了許多門窗,變得更輕、更空。這不是冷漠無情,只是感覺像站在空曠的雪域高原上,心隨著高原的風自由來去,不受羈絆。
於是,無論是行走在繁華鬧區,還是面對日常生活,也就都能帶著一種不離不住的豁然心態。不住,就不會執著地喜愛或討厭什麼;不離,就無論是在做什麼,都能認真、專注地做。無為與無所不為的奧妙隱藏其中。
在西藏的日子,許多時候都是形單影隻,一個人,在路上,雲淡風輕……尼采說:“人要得到真正的自由和快樂,就必須領受孤獨與寂寞。”因為孤獨,能夠清醒,能夠放下一些之前自以為是的堅持,能夠對自己所擁有的一切真正感到珍惜;因為孤獨,於是才有機會認識心,學會與心相處。
我們有一雙能看見事物的眼睛,但卻看不見自己的臉。心也是一樣,經常無法自己看清自己。要照見心,只有從佛法中去尋覓!
寂天菩薩說,當地面上布滿尖銳的石頭和刺,該怎么做才能避免腳受傷呢?我們不用將地面全鋪上皮革或地毯,只要將一塊皮革做成一雙鞋,就可以穿著它走遍世界。
因此,當自己和世界或別人有所衝突時,不必妄想去改變全世界所有人,只要自己心念一轉,就海闊天空了。
同樣的道理,無論我們擁有什麼和擁有多少,讓我們覺得富有或貧窮的也都是自己這顆心。如果內心覺得滿足,即使只擁有一點點,也會感到幸福快樂。
心就像一畝田,撒下什麼種子就結出什麼果。
心也像一杯水,杯子的造型和材質就像人的外表,隨著一個人的經濟能力與審美觀而不同,但杯里的水,無論是在西藏還是在哪個都會城市都一樣,無色無味。不同的是,都會城市人的欲望很多,會不停往杯中加入各種調味品,於是變成一杯五味雜陳、混濁的水。心變得複雜,煩惱也隨之而來。
西藏吸引我的因素之一,便是大多數的藏民都有一顆純淨的心。
年過五十學語言其實頗辛苦,但在學習藏文的過程中,滿心喜悅。或許正如藏族朋友說的,我的前世是藏人,經由學習藏文,我找到了回家的路。
我更相信,世間沒有所謂的“偶然”,人一生中所有遇到的人事物都是必然。我五十歲,我到西藏學藏文,都是由於因緣具足,時候到了,它就發生了。
全球暢銷書《牧羊少年奇幻之旅》中,老人對牧羊少年說:“當你真心渴望某樣東西時,整個宇宙都會聯合起來幫你完成。”
我就是曾經那樣真心地渴望西藏啊!
從西藏回來後,許多人在羨慕的同時也會慨嘆:“西藏,好遙遠的地方!”
西藏遙遠嗎?再遙遠的遠方也就是一個方向,只要你堅持著向那個方向走去,遠方其實並不遙遠,遠方不過就是你前方的路。有一天,你會突然發現,你已經到達了昨天夢想的遠方。 關鍵在於你必須出發,只要啟程,遠方就會來到你的眼前和腳下。
你嚮往西藏嗎?渴望和生命的大境界相遇嗎?那就背起行囊出發吧!
藏曆火豬年十月二十五日燃燈節
2007年12月4日寫於拉薩

序言

走進心中的夢土/楊蓓
十多年前,有一夢境常常縈繞:一座高聳無比的雪山,上接湛藍的天空,下觸翠綠的草地,我置身半山腰,或坐或臥,眺望遠處,悠遊自在。每每由夢中醒,來,神清氣爽,呼吸間透著莫名的喜悅與感動。讀《在西藏讀書的日子》,讓我想起了這個多年不曾想起的夢。
那時候,正是我兼任行政職務接近尾聲的時候,身心俱疲。夢,是我現實生活中的平衡,只要想起夢境,仿佛進入淨土,渾身清涼。那時候,尚未學佛,只識得其中的覺受。孰知,十多年後,作者的筆觸又將我帶回當時的清涼時,卻也是我又將置身行政雜務之始。
自從讀過《遇見西藏》之後,就對這位勇於追尋心中夢土的中年女子充滿羨慕與感佩。以五十歲的年紀在三四千米的雪域中學習藏文,徜徉在大山大水間,領略生命的深刻與廣闊,這是何等的快意!
同樣身為中年女性,看看自己俗務纏身,雖然深知其中大部分是自己的惰性使然,卻是毫無掙脫的行動力。面對這樣的對照,感佩之餘,也感激作者用文字描繪了許多中年女性心中的夢土,那代表的是一種對精神烏托邦的追尋,循著書中的描述,讀者可以一步一步走進自己心中的夢土。西藏,變成了一個代名詞。
寫人、寫景、寫心境,是這本書的主要內容,然而,卻處處難掩作者的深情。
人,總是故事的主角。西藏的人,簡單熱情,故事總在平凡中見深刻,若非深情,讀不到其中的細緻轉折。
景,矗立在天地間,它的存在就是一個故事。西藏的大山大水,雄偉壯闊,若非深情,這山水如何能幻化成動人心弦的故事。
心境,如同劇場的後台,有時紛亂,有時空曠,隨著一幕一幕不同的戲碼,後台變幻無窮,若非深情,如何識得這後台的千迴百轉。
作者對人間的深情,是否與她牧牛(修心)的心愿相違呢?這也是許多佛子在修行歷程中的疑問,好像修得好的人,就該對人間淡然處之。然而,在字裡行間,作者提供了西藏遊學歷程和自心變化之間的互動,清晰地敘述著每一境中如何住心、轉心,於是深情在觀照、陶冶中逐漸淨化為對所有人事物的悲憫,心,自然就寧靜而悠遠了,筆觸也就在深深的濃郁中透著淡淡的芬芳。一個修行人如何能捨棄對人間的悲憫?
從未與作者謀面,讀著她的文字時,常想像著一個午後的暖冬,與她共品一壺好茶,聽她述說人間的生命故事。
你聽,她已經開始說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