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鯴

土鯴,又名“域鯴”、“塘鯴”、“生仔”、“塘角魚”,是屬於鬍子鯰的一種,在分類上屬鮎形目鬍子鯰科。屬於熱帶亞熱帶魚類,廣布於我國南方各地,既是營養豐富的消費品,又是具藥用價值的滋補品。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土鯴
  • 拉丁學名:Walking catfish
  • 別稱:域鯴、塘鯴、生仔、塘角魚
  • :動物界
  • :脊索動物門
  • 亞門:脊椎動物亞門
  • :硬骨魚綱
  • 亞綱:輻鰭亞綱
  • :鯰形目
  • 亞目:鯰形亞目
  • :鯰科
  • 亞科:鬍子鯰科
  • :亞熱帶水族
  • :鬍子鯰屬
  • 亞屬:鬍子鯰亞屬
  • :鬍子鯰種
  • 亞種:土鯴亞種
  • 分布區域:分布中國長江以南,福建、廣東、廣西、海南、等省份的自然水域
基本介紹,形態特徵,土鯴魚,鬍子鯰,埃及塘鯴,棲息環境,生活環境,生活習性,繁殖方式,分布範圍,營養價值,

基本介紹

土鯴魚屬夜行性動物,白天靜靜地藏在河底的坑裡或樹根下,怕光,喜歡生活在江河近岸的石隙、深坑、池塘水草茂盛的溝渠、稻田、沼澤的黑暗處和洞穴內,樹根底部的土洞或石洞裡面,以及流速緩慢的水域。
在水庫、川河、池塘、湖泊、水堰的靜水中,多伏於陰暗的底層或成片的水浮蓮水花生水葫蘆下面。春天開始活動、覓食。
入冬後不食,潛伏在深水區或洞穴里過冬,如果沒有什麼東西去侵動,它一般不遊動。魚眼小,視力弱,晝伏夜出,全憑嗅覺和兩對觸鬚獵食,很貪食,天氣越熱,食量越大,陰天和夜間活動頻繁。
土鯴魚性成熟早,一般一齡即成熟。產卵期長江一帶為4~6月,越往南越早,越往北越晚。產卵時成群追逐,和達爾文蛙相似,雄魚也是把雌魚產的卵含在嘴裡,以此孵出小魚。
不同的是,雄魚在這段時期不能進食。幼魚以浮遊動物、軟體動物為食,其中水生昆蟲的幼蟲和蝦類是它的美味佳肴。
土鯴魚適宜生活在水溫20~25℃水域,即使水低於8℃時也不會死亡。魚體普遍沒有鱗,身體表面多黏液,有扁平的頭和大口,上下頜有四根鬍鬚,利用此須能辨別出味道。
需要注意的是,土鯴魚屬於鬍子鯰屬,並不是鬍子鯰魚,也不更不是鯰魚。市場上常常有人將鬍子鯰魚當作土鯴魚賣,還瞎吹鬍子鯰魚營養價值高,人工養殖半年的鬍子鯰就可以達到一兩斤,能有土鯴一樣的營養價值嗎?
土鯴

形態特徵

土鯴魚

土鯴魚在其他地方也叫鯰魚(其實土鯴根本不是鯰魚,鯰魚是青綠色的,土鯴是屬於鯰魚科),又叫土鮎、土薩、域薩、塘鯴、生仔、塘角角,屬於本地鬍子鯰的一種,是我國長江以南的本地鯰科中分布最廣的魚類。
土鯴魚魚體長形,頭部平扁、枕骨較寬、小眼、身肥、肚子大、尾部側扁,全身無鱗片,多黏液。口裂小,末端僅達眼前緣下方(末端達眼後緣的是大口鯰)。下顎突出,齒間細,短須2對,上頜長須可深達胸鰭末端,背鰭很小,無硬刺,有4-6根鰭條。無脂鰭臀鰭很長,後端連於尾鰭鮎魚體色通常呈黑褐色或灰黑色。
土鯴魚體長一般不超過40厘米,體重150250克(半斤左右)。

鬍子鯰

鬍子鯰,學名鮎魚,又稱作鯰魚、鬍子鰱、粘魚、塘鯴魚、生仔魚,是我國南方的本地鮎科中分布最廣的魚類。俄羅斯東部、朝鮮、日本、台灣、泰國、緬甸、越南等整個亞洲東部均有分布。
鯰魚體長形,頭部平扁,體延長型,前半部呈圓筒型,後半部側扁,頭寬扁,體表光滑無鱗,尾部側扁。口裂小,末端達眼後緣,(末端僅達眼前緣下方的是小口鯰)。下顎突出。齒間細,絨毛狀,頜齒及梨齒均排列呈彎帶狀,梨骨齒帶連續,後緣中部略凹入。眼小,被皮膜。成魚須2對,上頜須可深達胸鰭末端,下頜須較短。幼魚期須3對,體長至60毫米左右時1對頦須開始消失。鮎魚多黏液,體無鱗。背鰭很長,約占體長的2/3,無硬刺,有4-6根鰭條。無脂鰭臀鰭也很長,均無硬刺,並不與尾鰭相連。胸鰭短而圓,棘特別發達,具有禦敵和支撐行動的作用。腹部為白色,背鰭、腹鰭特別延長,止於尾鰭基部,尾鰭呈圓扇形。體棕黃色;腹部較淺。鮎魚體色通常呈黑褐色、灰黑色、灰褐色、灰白色、灰黃色,略有暗雲狀斑塊,或灰色的紋狀斑塊
鬍子魚體長一般30厘米以上,體重150250克,野生魚最大約500克(1斤左右)。

埃及塘鯴

埃及鬍子鯰,又名革鬍子鯰,埃及塘鯴、埃及域。原產於非洲尼羅河水系,我國1981年從埃及引進。埃及鬍子鯰食性廣、生長快、個體大、耐低氧。埃及鬍子鯰體色發黑,共8須,頭較扁。
埃及鬍子鯰在分類學上屬鬍子鯰科,鬍子鯰屬。體呈圓筒形,比本地鬍子鯰頭更扁平,身體更延長,口稍下位,觸鬚發達,眼較小。頭背部有許多骨質微粒突起,呈放射狀排列,鰭條邊緣呈淡紅色,體側有黑色斑點和灰白色雲狀斑塊,胸腹部白色,口裂較寬。
埃及塘鯴是1981年我國從埃及引進,屬於淡水養殖高產品種,現已在華南、華中大部分地區擴散,廣告上常常將埃及塘鯴說成高營養經濟魚類,其實這是謠言,埃及塘鯴易養易大易繁殖,人工養殖短短一年能達2公斤以上,最大個體達10公斤以上,而且什麼都吃,連動物屍體都吃,如死雞、死鴨、死狗、死豬等等,說埃及塘鯴有營養,騙人的。
埃及魚體長至少200厘米以上,體重500~700克,最大個體可達1.5~2.5千克以上(2公斤以上)。
土鯴

棲息環境

生活環境

塘鯴熱帶亞熱帶淡水魚類,耐寒力差,溫度低於6℃時出現死亡。棲息於河川池塘水草茂盛的溝渠、稻田和沼澤中的黑暗處和洞穴內。鰓腔內有輔助呼吸器,故能耐乾旱;在泥漿或水少的地方,能生活一段時間;在乾燥時節營穴居生活,可數月不死。

生活習性

土鯴魚屬於底層魚類,性格溫順。環境適應能力較強,耐寒,耐高溫,耐低氧。
土鯴魚的幼魚是以水生植物、浮游生物、水生昆蟲、水蚯蚓、幼蝦為食,成魚則以其它魚類的幼魚為食。貪食,既喜歡吃植物,也吃礦石,更喜歡吃水生生物。

繁殖方式

土鯴性成熟年齡一年,或兩年,性成熟最小個體五六寸左右,最大不超過十寸。繁殖季節4~10月,最適繁殖期為5月上旬至7月上旬,最適繁殖水溫25~32℃。它能在池塘中自然產卵繁殖,產卵習性似鯉魚,產粘性卵。
土鯴魚的養殖與鬍子鯰魚相同,土鯴魚雖然價值高,但是年產少,養殖投資大。一般養殖戶養殖的是鬍子鯰魚,鬍子鯰魚具有投資少、技術簡單的特點,而且鬍子鯰魚的生長速度快,群體產量高,耐低氧,可以進行高密度養殖。
土鯴

分布範圍

俄羅斯東部、朝鮮、日本,整個亞洲東部都有分布。在我國廣布於東部各水系和台灣省。
土鯴魚主要生活在江河、湖泊、水庫、坑塘的中下層,分布於長江和長江以南各水體,在福建、廣東、廣西、海南等省廣為分布。土鯴魚多在沿岸地帶活動,白天多隱於草叢、石塊下或深水底,一般夜晚覓食活動頻繁。秋後居於深水活污泥中越冬,攝食程度亦減弱。
土鯴

營養價值

【營養成分】每100g鯰魚肉含蛋白質14.4g,脂肪20.6g,熱量10l5.7kJ。
【性味】甘、平、無毒。人脾、腎。
【功效】補血、滋腎,調中,興陰。
【功能】滋陰養胃,催乳,利尿。主要用於脾胃不適和產後缺乳、浮腫、腰膝酸痛、鼻衄不止。
【驗方】1.產後缺乳:用鯰魚1條,去腸雜,熬湯,打荷包蛋,連續服用。
2.治腎虛腰疼或耳聾:鬍子鯰1條,黑豆100g,煮熟之。
3.身體虛弱,經常鼻衄者:用鬍子鯰1條,加糯米、油、鹽熟食之,可斷根。
土鯴魚作為我國本地的魚類,其物種歷史悠久。
史書也有說,土鯴能與羽翅媲美,其味甘,性平。能補脾益氣,益腎興陽。用於身體虛弱,小兒疳積;黃疸,慢性肝炎;鼻衄,時流時止,年久不斷等。常與黑豆、蓮子、綠豆、大棗之類配用。此外,也用於肝腎不足,腰膝酸痛,陽痿。其肉嫩味美,可煎湯或煮粥食。
中醫認為,土鯴魚味甘性溫,有補中益陽,利小便,療水腫等功效。
土鯴魚營養豐富,每100克魚肉中含水分64.1克、蛋白質14.4克,並含有多種礦物質和微量元素,特別適合體弱虛損、營養不良之人食用。
除土鯴魚的魚子有雜味不宜食用以外,全身是寶,土鯴魚是名貴的營養佳品,早在史書中就有記載,可以和魚翅、野生甲魚相媲美,它的食療作用和藥用價值是其他魚類所不具備的,獨特的強精壯骨和益壽作用是它獨具的亮點。
土鯴魚刺少肉多,肉質細嫩,營養價值較高,具有滋補,斂肌活血,治療小兒疳積、婦女倒經及哮喘等作用。同時,它還具有收斂肌肉、癒合傷口的功效,可作為外科手術後病人的滋補佳品。
土鯴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