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著微生物

土著微生物

土著微生物是自然農業五種基本材料之一,是以土壤為自己的棲息地,是千百年來生長在當地土壤里的微生物群體,堅守著自己生活領域的微生物。 土著微生物是由固定碳素的光合細菌、抑制病害的放線菌、分解糖類的酵母菌、在嫌氣狀態下有效分解的乳酸菌等幾十種微生物組成的群落。自然農業不使用外地引進的微生物,同時也不使用運用機械化方式人工培養出來的微生物或加以提取分離出來的微生物。因為再也沒有比長期生長在當地的土著微生物更能適應當地的環境。自然農業禁止使用工藝生產和提純的微生物,提倡使用生活在本地區土壤的微生物群落。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土著微生物
  • 分類:微生物
  • 棲息地:土壤
  • 作用:自然農業五種基本材料之一
  • 組成來源:光合細菌、放線菌、酵母菌等
  • 組成環境:自然環境
土著微生物原種,原種製作方法,土著微生物的採集方法,

土著微生物原種

土著微生物原種,將“原種”按一定比例摻拌鋸屑或稻皮和泥土,以此作為豬圈的墊料 ,利用生豬的拱翻習性,使糞、尿和墊料充分混合,通過土壤微生物菌落的分解。在土壤中採集出一種微生物菌落,經過特定營養劑的培養形成白色土著微生物原種.應該說原種就是菌種。就好比你做饅頭的酵母。你也可以用原種再繼續進行培養,當然培養中不能染上雜菌,所以需要技術和設備。

原種製作方法

(1)把採集的土著微生物原液稀釋500倍與麥麩或米糠混拌,再加入500倍的天惠綠汁、生魚胺基酸、乳酸菌等,調整水分達65-70%。裝在能通氣的口袋或水果筐中或堆積在地面上,厚度30cm左右為宜,在室溫18℃時發酵2-3天后,就可以看到米糠上形成的白色菌絲,此時堆積物內溫度可達到50℃左右,應每天翻1-2次,如此經過5-7天,形成疏鬆白色的土著微生物原種。
(2)在柞樹葉、松樹葉叢中,採集白色菌落,直接製作原種,具體方法如下:
將採集來的富葉土菌絲0.5kg與米飯1kg拌勻,調整水分到90%,放置24小時(溫度20℃),此時,富葉土菌絲擴散到米飯上,將這些與麥麩或米糠30-50kg拌勻(水分要求65-70%),為了提高原種質量最好用通氣的水果筐,這樣不翻堆也可做出較好的原種(原原種)。

土著微生物的採集方法

(1)在當地山上落葉聚集較多的山谷中採集
把做的稍微有一點硬的大米飯(1kg~1.5kg),裝入用杉木板做的小箱(25cm×20cm×10cm)約三分之一,上面蓋上宣紙,用線繩系好口,將其埋在當地山上落葉聚集較多的山谷中。為防止野生動物糟蹋,木箱最好罩上鐵絲網。夏季經四~五天,春秋經六~七天,周邊的土著微生物潛入到米飯中,形成白色菌落(放置時間稍長時會形成各種顏色菌落,雖然也能利用,但最好還是用白色菌落)。把變的稀軟狀態的米飯取回後裝入罈子里,然後參上原材料量1/2左右的紅糖,將其混合均勻(數量是罈子的三分之一),蓋上宣紙,用線繩系好口,放置在溫度18℃左右地方。大約放置7天左右,就會變成液體狀態,飯粒多少會有些殘留,但不礙事。這就是土著微生物原液。
(2)水田土著微生物採集方法
秋天,在剛收割後的稻茬上有白色液體溢出。把裝好米飯並蓋宣紙的木箱倒扣在稻茬上,這樣稻茬穿透宣紙接觸米飯,很容易採集到稻草菌。約7天后,木箱的米飯變成粉紅色稀泥狀態,同(1)方法,米飯與紅糖以2:1比例拌勻裝罈子、蓋宣紙、繫繩。5-7後內容物變成原液(原原種)。
在稻茬上,採取的土著微生物,對低溫冷害有抵抗力,又能消除連作帶來的危害,所以對水田、旱田、果樹、蔬菜、舍、雞舍使用時有很好的效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