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瑤

土瑤

土瑤,是中國瑤族大家庭中的一個支系,至今共有7000多人,全部居住在廣西賀州市平桂區鵝塘、沙田兩個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土瑤
  • 人口:4000多人
  • 土瑤人口:2500多人
  • 正文:土瑤是瑤族中的一個支系
土瑤是瑤族中的一個支系,我國現在僅有的土瑤民有4000多人口,他們全都分布居住在大桂山脈的廣西賀州鵝塘鎮明梅、槽碓、大明三個瑤族行政村和沙田鎮的金竹、新民、獅東行政村,其中鵝塘鎮就有土瑤人口2500多人。那裡山高林密,地勢險要,交通閉塞。居住在鵝塘鎮境內的土瑤民沒有水田,生產方式還是原始的刀耕火種,辛勤勞動耕種一年的收成,僅夠餬口一個月,而且全是雜糧。
解放50多年來,土瑤民的婚姻嫁娶都在這4000多人口中以換婚的形式進行,所以,土瑤民的身體素質非常低下。
去年底,距離新世紀的來臨還有幾天,伴隨深冬的陣陣涼意,在廣西賀州市人民政府李偉副市長、鵝塘鎮鎮長聶信波的帶領下,記者有幸跟隨由香港衛施基金會組織的,有香港釋惠文中學、伊利沙白中學和舊生會中學等100多名學生、教師和香港社會知名人士參加,前往廣西賀州市鵝塘鎮大明村為當地的貧困土瑤學生捐款捐物,奉獻愛心。對記者來說,這是一次最難忘的記憶和感受,它讓記者親眼目睹了大瑤山深處的貧窮與落後,都市現代文明與大瑤山刀耕火種的原始耕作形成了鮮明反差。
大瑤山的貧窮與落後經當地黨委、政府披露後,引起了社會各界的高度重視,人們紛紛把愛心之手伸向大瑤山。黨的民族政策也春風化雨,滋潤了這朵生長在崇山峻岭中的民族奇葩。為改變大瑤山的落後面貌,為改變土瑤同胞的貧困生活,近幾年來,當地黨委、政府和社會各界人士為他們修橋鋪路,興辦教育,以此希望土瑤同胞及其子女能走向文明,走向富裕。
土瑤民,分布在綿延100多公里長的大桂山脈賀州市鵝塘鎮明梅、槽碓、大明三個瑤族行政村和沙田鎮金竹、新民、獅東行政村境內,那裡山高林密,地勢險要,惡劣的自然條件造成了那裡交通閉塞,土瑤民生活貧困。
鵝塘鎮距離賀州市八步鎮僅6公里,人口4.7萬人,地域轄189平方公里,而明梅、槽碓和大明三個瑤族行政村即占了鵝塘鎮五分之二的面積,土瑤民人口是全鎮總人口的0.056%,對相對比較富裕的鵝塘鎮來說,絕大多數民眾的收入掩蓋了土瑤民的貧困。
新中國成立50多年來,居住在鵝塘鎮境內的土瑤民沒有水田,土瑤民人均原有的幾厘山沖水田,已被1994年那場百年一遇的洪水沖走了。現在他們的生產方式還是原始的刀耕火種,一年的收成僅夠一個家庭餬口一個月,而且全是雜糧。大部分瑤民都生活在溫飽線以下,一日三餐有兩餐是稀粥,許多家庭還用匙盛上精鹽,蘸著芋頭吃粗糧過日子,野菜是土瑤民的家常菜。
為了維持生計,土瑤民們只好砍些杉木,種些姜、八角、食用竹,編織一些籮筐,把一些土特產拿到圩上去賣,得錢後買米回家。
由於交通閉塞,土瑤民從大明居住地到鵝塘鎮政府需要趕8個多小時的山路,買一擔米回家,需挑工費60多元。
土瑤民除了有一、二套自己的民族服裝外,其餘基本上都是政府發給他們的救濟服,許多土瑤民家裡所有家當總價值還不足200元。有一次,工作隊到土瑤民家,從下午4點多鐘發現有一位土瑤少婦,一直坐在凳子上不動,等到晚上7時多,天黑了,那位少婦才起身回家。原來她穿的褲子臀部破爛了,而她又沒內褲穿,所以,只好等到天黑了才敢起身回家。
從解放到現在,明梅、槽碓、大明村里沒有一位醫生,土瑤民如生病,一般是找些草藥治療,如果治療不好,家裡又沒錢,就只好等死。1995年,有一次明梅村8組的土瑤民唐留旺一家7口人,因病無錢醫治,一年裡就死了4口人。
土瑤民的文化素質非常低下,年輕一代的大多數都進過國小讀書,但一般上到三年級就輟學了,這主要是家庭貧困所致。現在在國小讀書的土瑤適齡少年還沒有一個像樣的書包,大多都用裝化肥的編織袋縫成的“書包”,去學校得走個把小時的山路,“書包”里經常帶著半截木薯充當午餐充飢。現在鵝塘三個瑤族村有國中畢業文憑的僅4人,其中上過高中未畢業的有2人。1995年前,鵝塘鎮初級中學只有10多位土瑤青少年讀國中,在學校和班裡,由於常被山外的同學欺負,加上生活困難,所以沒堅持多久就中途輟學了。
土瑤民的身體素質也非常低下。解放50多年來,土瑤民的婚姻嫁娶都是在這4000多人口中以換婚的形式進行。男、女大部分身高都在1.50米以下,並有許多痴呆、先天性病兒出現。由於土瑤民生活十分貧困,過山瑤等支系瑤民女子都不願嫁土瑤男子,因此,土瑤民只能在本支系中通婚。現在的土瑤民人口數基本上與解放初期人口統計數持平,有個別土瑤民居住地還出現負增長現象。
土瑤民的生存狀況和不幸遭遇深深地牽動了當地黨委、政府領導的心,以蔣龍陽書記、聶信波鎮長為首的領導班子深深地意識到壓在他們肩子上的重擔,“致富先修路”、“治愚先學文”的宏偉藍圖已在他們的腦海中勾畫了出來。
為了給幹部職工永遠記住鎮裡還有貧困的土瑤同胞,從1999年開始,鵝塘鎮黨委、政府作了決定,凡是新參加工作的幹部、職工都要在領導班子的帶領下,自帶糧菜,分批到明梅、大明、槽碓,用一個星期走完三個村去體驗了解土瑤民貧困的生活,以增強民眾觀念,激發乾部愛崗敬業的精神,努力做好本職工作。
“反映真實的問題就是進步”。接受記者採訪時,蔣龍陽書記如實回答,他說:“我們反映土瑤民生活貧困和落後,其目的就是增加我們鎮黨委、政府班子對土瑤民扶貧攻堅的責任感、緊迫感和力度感,以取得上級領導對我們實施扶貧工作有一個較概括的了解,從而在物質和精神上支持我們一屆接一屆地完成這個計畫。在散居的少數民族區域,確確實實,還有這些極其貧困的人群,土瑤民同胞不應被遺忘”。
怎樣才能幫助土瑤同胞脫貧致富?怎樣才能把土瑤民眾從貧困中帶到富裕的生活?歷屆鎮領導都牽掛在心坎上。從1998年起,在廣西區人民政府及各級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籌集近300萬元,於2000年底修通了明梅和槽碓兩個行政村的四級公路,為土瑤民脫貧開闢了一條致富大道。
為了改變土瑤學生的學習環境,2000年9月10日第十六個教師節,在廣西區民委、賀州地區行署和賀州市政府的大力扶持下,鵝塘鎮政府籌資35萬元為土瑤學生建成了一幢漂亮的教學宿舍樓並交付使用,從沒有住過水泥樓房的102名土瑤學生歡天喜地地奔向寬敞明亮的教室宿舍樓。
近兩年來,鵝塘鎮黨委、政府發動全鎮幹部職工、師生和社會人士捐資4.5萬多元資助土瑤學生解決生活困難,鎮政府給102名土瑤學生每人每月撥款35元作生活費補貼。從1999年秋季開始,在鵝塘中學專門開設三個土瑤學生班,減免一切學雜費,並撥出2萬多元為土瑤學生購置棉被、蚊帳、水桶、飯盒等學生用品,還安排會講瑤話的教師擔任班主任,以便利於溝通。
鵝塘鎮黨政領導也制定了“治貧先治愚”的文化扶貧工程,計畫在第一批土瑤國中生畢業後,將成績好的學生送到本地區的衛校、師範學校和農校去深造,為土瑤民脫貧致富培養一批有文化的生力軍。此項舉措得到了賀州市地委、地區行署和賀州市各級領導的大力支持。
1999年10月,廣西醫科大學人文社科部的老師帶著一批學生和台灣慈善人士陳玲玲女士來到鵝塘土瑤山寨捐獻藥品時,知道遠離圩鎮幾十公里的土瑤山寨根本就沒有醫生感到十分驚訝,他們把一些常用的藥品捐給民眾,但土瑤民眾因文化極低,不懂如何使用,不敢接受。廣西醫科大學人文社科部決定把鵝塘鎮的土瑤山寨作為今後學生見習的一個聯繫點,義務幫助民眾察看病情,為土瑤同胞的生命健康奉獻愛心。
著名作家、《天津日報》記者宋安娜女士隨《桂東僑報》記者來到明梅土瑤山寨,看到土瑤少年趙土安因貧困失學感到難過而惋惜。後來她慷慨解囊,出錢資助輟學的趙土安重返學堂,並計畫資助他讀完大學為止。
在賀州市、在鵝塘鎮,只要一了解土瑤學生貧困境況的熱心人都為他們的遭遇而揪心,紛紛為他們奉獻愛心。2000年11月23日,鵝塘鎮為土瑤學生捐資4000多元購買毛衣、毛褲贈送給鵝塘中學土瑤班裡102名學生,給土瑤學生送去了春天般的溫暖。11月28日,廣東黎昌先生和阮先生到鵝塘鎮洽談投資事宜,當他了解到土瑤民眾的學生貧窮和鎮黨委、政府扶貧幫困情況後深受感動,他當場捐了1萬元現金作為鵝塘中學土瑤班學生的生活費。11月30日,黎昌先生一行還到賀州市購買了42床絲絨被,在鎮黨委書記蔣龍陽的陪同下,連夜送到大瑤山發給大明、槽碓、明梅三個村的42戶生活特別貧困的村民。
2000年5月初,鵝塘鎮黨政領導陪同地區行署副專員孫克堅冒著酷暑,翻山越嶺到明梅村暗沖坪深入瑤山訪貧問苦。路上,鎮黨委書記蔣龍陽和鎮長聶信波向孫副專員介紹有關瑤山的基本情況時,也把趙金春未讀完高中便輟學回明梅村當村長的事告訴了他,引起了他的極大關注。過後,他問了趙金春想學什麼,趙回答:“我想學種果技術,因為我們山里,有很多適宜水果生長的土地。”孫副專員回去後立即向地區行署專員羅黎明匯報並得到同意,孫副專員多次到南寧有關部門聯繫。去年7月,趙金春參加成人高考,9月20日,趙接到了廣西大學入學通知書。羅專員和孫副專員在財政撥出專款3萬元解決趙金春大學3年的學費。鵝塘鎮黨委、政府也與地區行署共同承擔起趙金春讀大學期間每月300元的生活費。
9月20日,趙金春拿著錄取通知書來到鎮政府向領導報喜,當29歲穿著一雙用繩子綁住一邊鞋耳拖鞋的他站在鎮領導面前時,書記、鎮長這時心裡真不是滋味,他們強忍著淚水,當天就掏錢買了一雙嶄新的皮鞋和一件T恤衫送給他,趙金春雙手接過領導送給的衣物時,流下感激的淚水。
9月25日,居住在賀州市鵝塘鎮明梅村暗沖坪的土瑤民眾萬分激動地奔走相告:“金春兄弟上大學了,我們土瑤出了個大學生了。”小小的土瑤山寨剎時沸騰了,一輩子住在大山裡的、勤勞善良的土瑤同胞們紛紛涌到路邊,眼噙著幸福的淚花目送著他們的驕子趙金春踏上廣西大學求學的征途。
採訪歸來後,記者到廣西大學資源與環境學院拜訪趙金春,他說,到南寧將近有半年的時間了,至今還沒有逛過公園,也沒有時間去玩,他說他將充分利用課餘時間,多學一些知識,掌握有用技能,等畢業後為改變家鄉的落後面貌帶好頭,決不辜負各級領導和廣大父老鄉親的期望。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