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基質

土壤基質

土壤基質(Soil matrix) 地表岩石經風化一成土作用形成的由小於0.01毫米的礦質和(或)有機質顆粒組成的物質。是形成土壤的基本材料。它不同於原來的岩石(或稱母岩),形態、性質均已變化。既非土壤,也非岩石,帶有許多母岩特性,長期影響著土壤肥力的形成和發展。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土壤基質
  • 外文名:soil matrix
  • 組成:粉砂粒、游離氧化物、有機物質等
  • 特性:在單偏光鏡下呈緊密排列的連續體
  • 大小:小於10微米
  • 意義:鑑定土壤肥力水平
釋義,形成與特性,其他,

釋義

土壤基質(soil matrix)在土壤微形態分析中,一般把小於10微米的粉砂粒、粘粒、游離氧化物、有機物質等土壤物質稱作“土壤基質”,在單偏光鏡下呈緊密排列的連續體,在正交偏光鏡下可顯示從均質到強雙折射的光學性質。

形成與特性

風化-成土過程中形成的、由<0.01毫米的礦質和有機顆粒組成的連續相。包括0.009毫米-0.005毫米的粗基質顆粒、0.004毫米-0.002毫米的細基質顆粒和<0.002毫米的細粒物質,並可分為濁松基質、黏結基質、膠凝基質、高度膠凝基質和絮凝基質等。
鑑定土壤基質類型,有助於判斷:
①土壤的風化-成土階段,由低級至高級表現為濁松基質->黏結基質->膠凝基質->高度膠凝基質;
②土壤肥力水平(高度熟化土壤的耕層中多具凝基質);
③土壤基質與粗骨顆粒的比例(基質比),反映土壤總的顆粒組成特徵。

其他

基質與土壤的根本區別是肥力。成土過程,是形成肥力的過程。中國茶園土壤基質很多,有酸性岩(如花崗岩)、基性岩(如玄武岩)、矽質岩(如石英岩)、泥質岩(如頁岩)、砂質岩(如紅砂岩)等岩石的風化體、第四紀紅黏土等。酸性岩風化體發育的茶園土,礦質營養較完全、質地疏鬆,常是產名優茶的土壤。而第四紀紅黏土發育的茶園土,礦質營養貧缺,質地黏重。基質雖對土壤肥力有重要影響,但耕作、施肥等管理措施是成土的重要人為因素,它可超越土壤基質對土壤肥力的影響,使不同基質發育的土壤向高肥力定向發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