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體思維

團體思維

團體思維,是指群體決策中,因群體壓力阻礙了不同意見的發表,形成表面上意見一致的現象。產生於高度團結的團體,團體成員為追求一致性而壓制個人獨立判斷的思考能力,不能做出符合客觀實際的決策,導致對問題的分析和解決失敗。影響因素主要有:(1)團體的凝聚力;(2)一個強有力的威信很高且專斷的領導者;(3)團體的孤立;(4)決定的重要性及緊迫的危機感;(5)決策程式欠合理,缺乏必要的審核審議制度。其症狀:團體產生幻覺,自大輕敵,成員過高估計團體的權力和道德權威,對對立面意見定型化,使錯誤意見和決定合理化,並產生一個虛假的一致意見來壓制不同意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團體思維
  • 外文名:groupthink
  • 別名:小集團意識
  • 人群:團體
理論由來,產生條件,症狀後果,克服方法,

理論由來

最早關注此類現象的是美國社會心理學家艾爾芬·賈尼斯, 他通過研究美國政府在珍珠港事件、豬灣事件以及越南戰爭時的決策資料發現,在處理這些事件的團體決策中,都犯了團體思維的錯誤。Evans和Dion也發現,在工作團體中,由友愛所支持的高凝聚力團體有助於促進生產效率的提高,但在決策的時候,這樣的小團體卻可能會付出高昂的代價。

產生條件

賈尼斯認為,團體思維比較容易發生在由強有力的領導帶領的團體和凝聚力極高的團體中。團體凝聚力使得團體成員對外界的意見保持沉默,領導經常會提出某些問題的解決方案,並且極力主張推行。團體成員不會提出異議,一方面是他們害怕被團體拒絕,另一方面則是他們不想因此打擊團體的士氣。在這些分析的基礎之上,賈尼斯進一步提出了團體思維產生的先決條件,包括五個方面:決策團體是高凝聚力的團體;團體與外界的影響隔離;團體的領導是指導式的;沒有一個有效的程式保證團體對所有選擇從正反兩方面加以考慮;外界壓力太大,要找出一個比領導者所偏好的選擇更好的解決方式的機會很小。正是因為這些因素,使得團體成員強烈地希望團體內部保持一致性,而不管是否有團體思維的產生。

症狀後果

賈尼斯以及後來的心理學家還分析了團體思維的症狀,指出團體思維的症狀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不會受傷害的幻想,相信自己的團體所作的決定一定不會錯;相信團體的道德,團體的決定是為了大家好,不會有偏私;對決策選擇的合理化,多數人選擇的一定是準確的東西;對對手有刻板印象,我們可以使用任何措施針對對手,因為他們是不值得尊敬的;對反對意見的自我審查,一旦有反對意見出現,馬上予以反駁;有一致性的幻想,團體的一致比什麼都重要;對提不同意見的人的直接壓力,有不同意見就靠邊站,不要妨礙團體。
與症狀相比,團體思維的後果更令人擔憂,團體思維的後果往往是有害的,它對團體決策的不良影響主要有:對行為的其它可能原因調查不完全,使人們不再關注問題的真正原因;對團體目標調查不完全,一部分人的利益代替了團體的目標;對所偏好的方案的危險性缺乏檢查,認為它已完美,無需深入分析;對已經否決的可能選擇未加以重新評估,它裡面所包含的合理因素也被拋棄了;未詳細探討有關信息,一部分人所提供的信息不受重視;處理信息時有選擇性偏差,和我意的進來,不和我意的刪除。正因為如此,團體決策獲得成功的可能性極低,正如我們在開始講到那樣,團體思維常常會引發災難。

克服方法

如何才能打破團體思維以增進團體決策的有效性呢?Janis認為應該從五個方面入手:首先,領導者應該鼓勵每一個成員踴躍發言,並且對已經提出的主張加以質疑。為此領導者必須能夠接受成員對自己的批評。其次,領導者在討論中應該保持公平,在團體所有成員表達了觀點之後,領導才能提出自己的期望。第三,最好先把團體分成若干個小組獨立討論,然後在一起討論以找出差異。第四,邀請專家參與團體討論,鼓勵專家對成員的意見提出批評。最後,在每次討論的時候,指定一個人扮演批評者角色,向團體的主張挑戰。
賈尼斯提出的團體思維是一種相當複雜的團體歷程,事實上許多有強有力的領導且凝聚力高的團體並不會犯此錯誤,因此,團體思維和高凝聚力自己並沒有必然的聯繫。在賈尼斯提出這個概念25年之後,美國的一個心理學期刊專門為此出了一期專刊,專門討論團體思維的問題,有意思的是,在當代的心理學家重新審視這個問題的時候依然爭論不休。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