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解TCP/IP

圖解TCP/IP

《圖解TCP/IP》是一部適合計算機網路的開發、管理人員閱讀,也可作為大專院校相關專業的教學參考書,人民郵電出版社出版發行。

基本介紹

  • 書名:圖解TCP/IP
  • 作者:[日]竹下隆史等
  • ISBN:9787115318978
  • 出版社:人民郵電出版社
出版信息,內容簡介,作者簡介,目錄,叢書信息,

出版信息

作者: [日]竹下隆史/[日]村山公保/[日]荒井透/[日]苅田幸雄
出版社: 人民郵電出版社
原作名: マスタリングTCP/IP 入門編 第5版
譯者:烏尼日其其格
出版年: 2013-7-1
頁數: 312
定價: 69.00元
裝幀: 平裝
叢書:圖解入門系列
ISBN: 9787115318978

內容簡介

這是一本圖文並茂的網路管理技術書籍,旨在讓廣大讀者理解TCP/IP的基本知識、掌握TCP/IP的基本技能。
書中講解了網路基礎知識、TCP/IP基礎知識、數據鏈路、IP協定、IP協定相關技術、TCP與UDP、路由協定、套用協定、網路安全等內容,引導讀者了解和掌握TCP/IP,營造一個安全的、使用放心的網路環境。

作者簡介

竹下隆史,Net One Systems公司資深網路工程師。
村山公保,倉敷藝術科學大學產業科學技術學院信息學系教授。
荒井透,1958年生人。 Net One Systems公司資深網路工程師。
苅田幸雄,高能加速器研究所、計算科學中心研究員。

目錄

第1章 網路基礎知識
1.1  計算機網路出現的背景
1.1.1  計算機的普及與多樣化
1.1.2  從獨立模式到網路互連模式
1.1.3  從計算機通信到信息通信
1.1.4  計算機網路的作用
1.2  計算機與網路發展的7個階段
1.2.1  批處理
1.2.2  分時系統
1.2.3  計算機之間的通信
1.2.4  計算機網路的產生
1.2.5  網際網路的普及
1.2.6  以網際網路技術為中心的時代
1.2.7  從“單純建立連線”到“安全建立連線”
1.2.8  手握金剛鑽的tcp/ip
1.3  協定
1.3.1  隨處可見的協定
1.3.2  協定的必要性
1.3.3  協定如同人與人的對話
1.3.4  計算機中的協定
1.3.5  分組交換協定
1.4  協定由誰規定
1.4.1  計算機通信的誕生及其標準化
1.4.2  協定的標準化
1.5  協定分層與osi參考模型
1.5.1  協定的分層
1.5.2  通過對話理解分層
1.5.3  osi參考模型
1.5.4  osi參考模型中各個分層的作用
1.6  osi參考模型通信處理舉例
1.6.1  7層通信
1.6.2  會話層以上的處理
1.6.3  傳輸層以下的處理
1.7  傳輸方式的分類
1.7.1  面向有連線型與面向無連線型
1.7.2  電路交換與分組交換
1.7.3  根據接收端數量分類
1.8  地址
1.8.1  地址的唯一性
1.8.2  地址的層次性
1.9  網路的構成要素
1.9.1  通信媒介與數據鏈路
1.9.2  網卡
1.9.3  中繼器
1.9.4  網橋/2層交換機
1.9.5  路由器/3層交換機
1.9.6  4~7層交換機
1.9.7  網關
1.10  現代網路實態
1.10.1  網路的構成
1.10.2  網際網路通信
1.10.3  移動通信
1.10.4  從信息發布者的角度看網路
第2章 tcp/ip基礎知識
2.1  tcp/ip出現的背景及其歷史
2.1.1  從軍用技術的套用談起
2.1.2  arpanet的誕生
2.1.3  tcp/ip的誕生
2.1.4  unix系統的普及與網際網路的擴張
2.1.5  商用網際網路服務的啟蒙
2.2  tcp/ip的標準化
2.2.1  tcp/ip的具體含義
2.2.2  tcp/ip標準化精髓
2.2.3  tcp/ip規範--rfc
2.2.4  tcp/ip的標準化流程
2.2.5  rfc的獲取方法
2.3  網際網路基礎知識
2.3.1  網際網路定義
2.3.2  網際網路與tcp/ip的關係
2.3.3  網際網路的結構
2.3.4  isp和區域網
2.4  tcp/ip協定分層模型
2.4.1  tcp/ip與osi參考模型
2.4.2  硬體(物理層)
2.4.3  網路接口層(數據鏈路層)
2.4.4  網際網路層(網路層)
2.4.5  傳輸層
2.4.6  套用層(會話層以上的分層)
2.5  tcp/ip分層模型與通信示例
2.5.1  數據包首部
2.5.2  傳送數據包
2.5.3  經過數據鏈路的包
2.5.4  數據包接收處理
第3章 數據鏈路
3.1  數據鏈路的作用
3.2  數據鏈路相關技術
3.2.1  mac地址
3.2.2  共享介質型網路
3.2.3  非共享介質網路
3.2.4  根據mac地址轉發
3.2.5  環路檢測技術
3.2.6  vlan
3.3  乙太網
3.3.1  乙太網連線形式
3.3.2  乙太網的分類
3.3.3  乙太網的歷史
3.3.4  乙太網幀格式
3.4  無線通信
3.4.1  無線通信的種類
3.4.2  ieee802.11
3.4.3  ieee802.11b和ieee802.11g
3.4.4  ieee802.11a
3.4.5  ieee802.11n
3.4.6  使用無線lan時的注意事項
3.4.7  藍牙
3.4.8  wimax
3.4.9  zigbee
3.5  ppp
3.5.1  ppp定義
3.5.2  lcp與ncp
3.5.3  ppp的幀格式
3.5.4  pppoe
3.6  其他數據鏈路
3.6.1  atm
3.6.2  pos
3.6.3  fddi
3.6.4  token ring
3.6.5  100vg-anylan
3.6.6  光纖通道
3.6.7  hippi
3.6.8  ieee1394
3.6.9  hdmi
3.6.10  iscsi
3.6.11  infiniband
3.6.12  docsis
3.6.13  高速plc
3.7  公共網路
3.7.1  模擬電話線路
3.7.2  移動通信服務
3.7.3  adsl
3.7.4  ftth
3.7.5  有線電視
3.7.6  專線
3.7.7  vpn
3.7.8  公共無線lan
3.7.9  其他公共無線通信服務
第4章 ip協定
4.1  ip即網際協定
4.1.1  ip相當於osi參考模型的第3層
4.1.2  網路層與數據鏈路層的關係
4.2  ip基礎知識
4.2.1  ip地址屬於網路層地址
4.2.2  路由控制
4.2.3  數據鏈路的抽象化
4.2.4  ip屬於面向無連線型
4.3  ip地址的基礎知識
4.3.1  ip地址的定義
4.3.2  ip地址由網路和主機兩部分標識組成
4.3.3  ip地址的分類
4.3.4  廣播地址
4.3.5  ip多播
4.3.6  子網掩碼
4.3.7  cidr與vlsm
4.3.8  全局地址與私有地址
4.3.9  全局地址由誰決定
4.4  路由控制
4.4.1  ip地址與路由控制
4.4.2  路由控制表的聚合
4.5  ip分割處理與再構成處理
4.5.1  數據鏈路不同,mtu則相異
4.5.2  ip報文的分片與重組
4.5.3  路徑mtu發現
4.6  ipv6
4.6.1  ipv6的必要性
4.6.2  ipv6的特點
4.6.3  ipv6中ip地址的標記方法
4.6.4  ipv6地址的結構
4.6.5  全局單播地址
4.6.6  鏈路本地單播地址
4.6.7  唯一本地地址
4.6.8  ipv6分段處理
4.7  ipv4首部
4.8  ipv6首部格式
第5章 ip協定相關技術
5.1  僅憑ip無法完成通信
5.2  dns
5.2.1  ip地址不便記憶
5.2.2  dns的產生
5.2.3  域名的構成
5.2.4  dns查詢
5.2.5  dns如同網際網路中的分散式資料庫
5.3  arp
5.3.1  arp概要
5.3.2  arp的工作機制
5.3.3  ip地址和mac地址缺一不可?
5.3.4  rarp
5.3.5  代理arp
5.4  icmp
5.4.1  輔助ip的icmp
5.4.2  主要的icmp訊息
5.4.3  其他icmp訊息
5.4.4  icmpv6
5.5  dhcp
5.5.1  dhcp實現即插即用
5.5.2  dhcp的工作機制
5.5.3  dhcp中繼代理
5.6  nat
5.6.1  nat定義
5.6.2  nat的工作機制
5.6.3  nat-pt(napt-pt)
5.6.4  nat的潛在問題
5.6.5  解決nat的潛在問題與nat穿越
5.7  ip隧道
5.8  其他ip相關技術
5.8.1  ip多播相關技術
5.8.2  ip任播
5.8.3  通信質量控制
5.8.4  顯式擁塞通知
5.8.5  mobile ip
第6章 tcp與udp
6.1  傳輸層的作用
6.1.1  傳輸層定義
6.1.2  通信處理
6.1.3  兩種傳輸層協定tcp和udp
6.1.4  tcp與udp區分
6.2  連線埠號
6.2.1  連線埠號定義
6.2.2  根據連線埠號識別套用
6.2.3  通過ip地址、連線埠號、協定號進行通信識別
6.2.4  連線埠號如何確定
6.2.5  連線埠號與協定
6.3  udp
6.4  tcp
6.4.1  tcp的特點及其目的
6.4.2  通過序列號與確認應答提高可靠性
6.4.3  重發逾時如何確定
6.4.4  連線管理
6.4.5  tcp以段為單位傳送數據
6.4.6  利用視窗控制提高速度
6.4.7  視窗控制與重發控制
6.4.8  流控制
6.4.9  擁塞控制
6.4.10  提高網路利用率的規範
6.4.11  使用tcp的套用
6.5  其他傳輸層協定
6.5.1  udp-lite
6.5.2  sctp
6.5.3  dccp
6.6  udp首部的格式
6.7  tcp首部格式
第7章 路由協定
7.1  路由控制的定義
7.1.1  ip地址與路由控制
7.1.2  靜態路由與動態路由
7.1.3  動態路由的基礎
7.2  路由控制範圍
7.2.1  接入網際網路的各種組織機構
7.2.2  自治系統與路由協定
7.2.3  igp與egp
7.3  路由算法
7.3.1  距離向量算法
7.3.2  鏈路狀態算法
7.3.3  主要路由協定
7.4  rip
7.4.1  廣播路由控制信息
7.4.2  根據距離向量確定路由
7.4.3  使用子網掩碼時的rip處理
7.4.4  rip中路由變更時的處理
7.4.5  rip2
7.5  ospf
7.5.1  ospf是鏈路狀態型路由協定
7.5.2  ospf基礎知識
7.5.3  ospf工作原理概述
7.5.4  將區域分層化進行細分管理
7.6  bgp
7.6.1  bgp與as號
7.6.2  bgp是路徑向量協定
7.7  mpls
7.7.1  mpls的網路基本動作
7.7.2  mpls的優點
第8章 套用協定
8.1  套用層協定概要
8.2  遠程登錄
8.2.1  telnet
8.2.2  ssh
8.3  檔案傳輸
8.4  電子郵件
8.4.1  電子郵件的工作機制
8.4.2  郵件地址
8.4.3  mime
8.4.4  smtp
8.4.5  pop
8.4.6  imap
8.5  www
8.5.1  網際網路的蓬勃發展
8.5.2  www基本概念
8.5.3  uri
8.5.4  html
8.5.5  http
8.5.6  javascript、cgi、cookie
8.6  網路管理
8.6.1  snmp
8.6.2  mib
8.6.3  rmon
8.6.4  snmp套用舉例
8.7  其他套用層協定
8.7.1  多媒體通信實現技術
8.7.2  p2p
8.7.3  ldap
第9章 網路安全
9.1  tcp/ip與網路安全
9.2  網路安全構成要素
9.2.1  防火牆
9.2.2  ids(入侵檢測系統)
9.2.3  反病毒/個人防火牆
9.3  加密技術基礎
9.3.1  對稱密碼體制與公鑰密碼體制
9.3.2  身份認證技術
9.4  安全協定
9.4.1  ipsec與vpn
9.4.2  tls/ssl與https
9.4.3  ieee802.1x
附錄
附1  網際網路上便捷的資源
附1.1  國際
附1.2  日本
附2  ip地址分類(a、b、c類)相關基礎知識
附2.1  a類
附2.2  b類
附2.3  c類
附3  物理層
附3.1  物理層相關基礎知識
附3.2  0/1編碼
附4  傳輸介質相關基礎知識
附4.1  同軸電纜
附4.2  雙絞線
附4.3  光纖電纜
附4.4  無線
附5  插頁導圖

叢書信息

圖解入門系列 (共13冊), 這套叢書還有 《圖解性能最佳化》,《圖解網路硬體》,《圖解伺服器端網路架構》,《圖解基礎設施設計模式》,《圖解網站分析(修訂版)》 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