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口綱

圓口綱

圓口綱(Cyclostomata),魚形動物中最早的一類,無成對偶肢和上下頜的低等脊椎動物,大約起源於4.8億年前。身體裸露無鱗,呈鰻形。全為軟骨。無偶鰭。無肩帶和腰帶。無上、下頜,所以又稱無頜類(Agnatha)。具1鼻孔。鰓呈囊狀,又稱囊鰓類。舌肌發達,上附角質齒。舌以活塞式運動舐刮魚肉。脊索終生存在。內耳半規管1~2個。生活于海洋或淡水中,有些種類具有洄游(migration)。在古生代奧陶紀和志留紀、泥盆紀地層中發現的甲冑魚類化石和現存圓口綱有許多共同之處,如無上、下頜,無偶鰭,有鰓籠和單個鼻孔,內耳有2個半規管等,圓口綱可能是甲冑魚類的後裔,也有人認為它們來自共同的無頜類祖先。現存的圓口綱動物約70多種,分屬於2個目:七鰓鰻目(Petromyzoniformes)和盲鰻目(Myxiniformes)。代表種如日本七鰓鰻(Lampetra japonicus)、盲鰻(Myxine glutinosa)。 營寄生或半寄生生活,以大型魚類及海龜類為寄主。七鰓鰻主要用前端的口漏斗吸附於寄主體表,用角質齒銼破皮膚吸血食肉;盲鰻更能由魚鰓部鑽入寄主體內,吃盡其內臟,使之僅存軀殼,因而常給漁業造成危害。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圓口綱
  • :動物界
  • :脊索動物門
  • 亞門:脊椎動物亞門
  • :圓口綱
  • 下含亞綱:七鰓鰻亞綱和盲鰻亞綱
  • 下含目:七鰓鰻目和盲鰻目
外形特徵,生活習性,生長繁殖,棲息環境,物種分類,

外形特徵

體呈鰻形,分頭、軀體和尾三部分。體長隨種類不同而異,從不足20mm到長達1m左右。頭背中央有一短管狀的單鼻孔(nostril),因此又稱單鼻類(monorhina),圓口綱特有的松果眼(pineal eye)就位於鼻孔後方的皮下,具有水晶體(lens)和視網膜(retina)。松果眼的腹面還有一個更小的結構,稱頂體(parietal body)。這2個構造可能是退化了的感光器官。頭側有一對大眼,無眼瞼(eye lid),盲鰻的眼萎縮,埋在皮下,無晶體。每個眼後有1~16個鰓裂。頭部腹面有杯形的口漏斗(buccal funnel),是一種吸盤式的構造,周邊附生著細小的穗狀皮褶,內壁有黃色的角質齒;盲鰻的口不形成口漏斗。體側和頭部腹面有感覺小窩,小窩排列成行,也稱側線(lateralline)。無成對偶肢,背中線上有1~2個背鰭,尾部側扁,有尾鰭。皮膚柔軟,表面光滑無鱗,但富粘液腺。肛門位於尾的基部,其後為泄殖乳突(urogenital papilla)。
圓口綱

生活習性

營寄生或半寄生生活,以大型魚類及海龜類為寄主。

生長繁殖

每年5、6月間,成鰻常聚集成群,溯河而上或由海入江進行繁殖。它們選好具有粗砂礫石的河床及水質清澈的環境後,先用口吸盤移去礫石造成淺窩,雌鰻吸住窩底的石塊,雄體又吸在雌鰻的頭背上,兩者互相卷繞,肛門彼此靠攏,急速擺動鰻尾,排出精子和卵子,在水中受精。因此七鰓鰻又稱石吸鰻。雌鰻每次交尾後只產出一部分卵,但在為期2~3天的產卵期內可多次交尾和產卵,因而每尾雌鰻的產卵總量可達14000~20000枚。親鰻在生殖季節里,消化道極其萎縮,絕食時間長達數月,經過生殖後,疲憊衰竭,終至死亡,無一生還。鰻卵圓小,直徑約0.7mm,含卵黃少,受精卵進行不均等的全分裂。
圓口綱

棲息環境

生活在江河(如東北七鰓鰻、雷氏七鰓鰻)或海洋中(如日本七鰓鰻)。
圓口綱

物種分類

盲鰻目 Myxiniformes
七鰓鰻目Petromyzoniformes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