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著金牛犢的舞蹈

圍著金牛犢的舞蹈

油畫《圍著金牛犢的舞蹈》也是一幅宗教繪畫,但情緒異常激奮。

基本介紹

基本信息,作品簡介,

基本信息

【名稱】圍著金牛犢的舞蹈
圍著金牛犢的舞蹈
【類別】油畫名畫
【年代】作於1910年
【作者】 諾爾德
【規格】88×105厘米
【屬地】現藏慕尼黑新藝術陳列館

作品簡介

人們不敢相信這種舞蹈不與某種信仰相聯繫:強烈的黃色與紫色的舞蹈者在瘋狂地跳躍,旋轉,好象畫上的黃、藍和白等背景色彩不是風景本身的色彩,而是由這些舞蹈者瘋狂地揮灑出來的。這裡,不無充滿色情的癲狂,那幾個裸體和半裸體的女人,是表露了畫家對頹廢情緒的發泄的。也弄不清這種舞蹈的目的是奉獻什麼神明(他的另一幅《蠟燭舞》也是如此)。這個題材長期在畫家心中迴蕩,他變換著形式去描繪舞蹈者形象。除此之外,還有《狂熱舞蹈的孩子們》等。
諾爾德曾經傾向於納粹,後來也與德國許多畫家一樣,遭到納粹的公開責罵,斥之為“墮落藝術家”。《圍著金牛犢的舞蹈》, 背景說明
表現主義傾向是北歐國家處在動亂和不安的社會情況下的美學反映。作為一種繪畫流派,它最初被柏林《狂》雜誌出版者海瓦爾·華爾頓(Hervarth·Walden)所提出。目的是為了敵視法國的印象派。自1910年開始,先在德國掀起運動,凡屬這一運動的創新統稱為表現主義。
表現主義繪畫與時代的痛苦相聯繫。以北歐和斯拉夫精神的悲劇方式的構成為特色,它早期摻雜著象徵派和現代風格因素,其奠基人首推荷蘭的凡·高、法國的土魯斯·勞特累克、比利時的恩索爾、挪威的蒙克和瑞士的霍特勒(Hodler)。因此它具有全歐洲性,上述這些畫家通過他們各自的悲劇性生活和瘋魔般的藝術表現,使畫面的色彩強烈,情緒帶有刺激性,形成在藝術的筆法上也粗獷、狂放。西班牙畫家畢卡索在其黑人時期和藍色時期,也有表現主義的藝術創作。故表現主義在西歐世紀末繪畫中,屬於一個時代,而它的中心在德國。
表現主義脫胎於德國的“橋”社畫團。它承受黑人雕刻中的表現因素,經過凡·高藝術的催發,在德國匯成一股潮流直至第一次大戰前。埃米爾·諾爾德即是表現主義中第三個先驅者。
</CC>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