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畫現代形態

國畫現代形態

本書系著名畫家張強集多年繪畫教學、研究凝結成的心血。在這部書中,作者將更多的工作是放在了"縱向"的連線與"橫向"的衝擊雙重作用之下帶來的結果。同時,理論的意義也注定要成為潛伏的邏輯。由它而激發出論述框架,也就成為必然的依據。 這部書最有意味的地方,也許就在於將那些個性紛呈的畫家,置身於同一框架,在相互的比對中,價值昭然。

基本介紹

  • 書名:國畫現代形態
  • 出版社:河南美術出版社
  • 頁數:210頁
  • ISBN:7540113618
  • 作者:張強
  • 出版日期:2005年2月1日
  • 開本:16開
  • 品牌:河南美術出版社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文摘,

內容簡介

本書系著名畫家張強集多年繪畫教學、研究凝結成的心血。在這部書中,作者將更多的工作是放在了"縱向"的連線與"橫向"的衝擊雙重作用之下帶來的結果。同時,理論的意義也注定要成為潛伏的邏輯。由它而激發出論述框架,也就成為必然的依據。
這部書最有意味的地方,也許就在於將那些個性紛呈的畫家,置身於同一框架,在相互的比對中,價值昭然。

圖書目錄

上篇概念與邏輯(20世紀80年代之前)…………1
第一章現代中國畫觀念與形式的歷史邏輯……………………………7
第一節"中國畫"概念的產出與西畫的導入………………………9
第二節中國畫的觀念邏輯………………………………………12
第三節中國畫的形式邏輯………………………………………18
第二章現代思潮與藝術家概念………………………………………23
第一節現代思潮的湧入…………………………………………25
第二節林風眠……………………………………………………28
中篇觀念與變化 (20世紀80年代)………………37
第三章觀念與形式……………………………………………………43
第一節觀念先行與理論分辨…………………………………45
第二節一種觀念與所對應的形態:谷文達……………………53
第三節語言·形式·觀念:劉國松…………………………………55
第四節平面化的形式與觀念:吳冠中周韶華………………6l
第四章文人畫的新感覺………………………………………………67
第一節諷喻與趣味………………………………………………72
第二節遁世離俗…………………………………………………8l
第五章蠻荒與飄逸…………………………………………………95
第一節渾雄的意味………………………………………………97
第二節縹緲的含義………………………………………………107
下篇語言與文化 (20世紀90年代)………………115
第六章延續與變化……………………………………………………121
第一節形式與理念………………………………………………123
第二節形式的感覺………………………………………………126
第三節被包裝的大師與大師的包裝……………………………128
第七章水墨話語………………………………………………………131
第一節表現·情緒·語言…………………………………………133
第二節肌理·樣式·符號…………………………………………142
第三節形態·感覺·意象…………………………………………148
第八章彩墨與語言……………………………………………………155
第一節工整的筆法與重重的罩彩………………………………157
第二節表現性重彩………………………………………………161
第三節彩·墨·水:浸淫與互滲…………………………………168
第九章從抽象水墨形式到觀念的提升………………………………175
第一節形象抽離…………………………………………………179
第二節水墨圖式…………………………………………………185
第三節觀念水墨…………………………………………………193
第四節觀念背景與理論設定……………………………………197
總後記(不惑之"獲":關於"中國繪畫學"與我的五本書) ………207

文摘

書摘
無疑,新文人畫是在當代藝術情境之中的一個淺白而又迷離的話題。從概念上來講,"新"的"文人畫",是一個最明白不過的詞語;從作品上來講,"新文人畫"包含的卻是令人驚訝的通俗與鬆懈;從作者的身份來講,能夠稱得上是"文人"或"新文人"的沒有幾個。而且,在10年中,新文人畫作為一個"群體",有著它的"堅固性"--其中的10個左右的人幾乎參與所有的活動。而另外的20個左右的人,卻是不斷地替換的。
"新文人畫"不以地域分,不以身份分,不以作品的風格分,不以嚴謹的學術主題分。在這個層面上,與明代董其昌的"南北宗""頗有近似之處。但是,董其昌的意義在於,將"禪宗"思想在南北宗劃分的過程中,合理性地貫串其中,並且轉化為一種藝術思維的方式與境界,並且以此觀念設立新的歷史譜系。在這個層面上,南北宗的意義是建立了一個新的藝術史觀念體系。但是,新文人畫的整個群體及其活動留下的最後印象是,這是一個鬆散但是充滿了時間長度和展覽秩序的事件。它既沒有明確的觀念體系,也不存在鮮明的文化立場。於是,新文人畫也就當然地成為一種"新民間藝術",它是一種集體文化思維的產物,而所有參加者的文化訴說欲,也就當然地被歸結到這個"概念"之下,畫家之間的差異,成為豐富整個概念的內容而已。當然,新文人畫的藝術史情境指向應當說也是存在的,在1985、1986年間出現的意義在於,新潮的現代藝術對傳統文化的全面否決,主題性繪畫浪潮的餘波未平,中國畫探索的觀念先行,帶來"中國性"文化心理的虛空等等,在這種情境之下,新文人畫無疑具有參照意義,而被歷史當然地納入。
但是,隨著形勢的進一步發展,多元的標準帶來的多向參照,作為一種概念的自閉性,與作品中從風格到觀念的相互衝突,新文人畫的意義也就僅僅剩下了"藉口"而已。而事實上,這些畫家完全可以設立更多的、更為不同的課題,去針對不同的學術命題。從1985、1986年開始,直到1999年的大好時光里,新文人畫實際上被圈定在一個狹窄的範圍內,成為"集體意識"的產物。
事實上,有眼光的批評家依然沒有將這種被人為拉長的"新文人畫"概念以及畫家,與不識文化時務的策劃者盲目苟合。像李一在其所著的《後現代與當代繪畫》中,將朱新建看做是中國的"後現代畫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