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畫創作技巧

國畫創作技巧

中國繪畫的最顯著特點,是以墨線為基礎。中國畫家不僅用它來表現一切物象的輪廓、明暗、質感,而且還用它來揭示物象的內在精神和畫家的思想感情。因此中國畫的線條具有一定的獨立美學價值。清代大畫家石濤,提出“一畫論”的觀點,他說:“一畫者,眾有之本,萬象之根。 南齊謝赫在著名的《六法論》中,把“骨法用筆”放在第二位。唐代張彥遠在《歷代名畫記》中說:“夫象物必在於形似,形似須全其骨氣,骨氣形似,皆本於立意而歸乎用筆。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國畫創作技巧
  • 基礎:是以墨線
  • 國家:中國
  • 屬性:技巧介紹
前言,(1)構圖,(2)起稿落墨,(3)作畫的順序,總結,

前言

國畫創作技巧

(1)構圖

構圖是創作過程中最重要的一個環節,它關係到一幅作品創作思想的表達、內容的表現、畫面的效果以及作品帶給觀者的感受等。它有其自身的規律,也有來自前人的經驗,同時又包含著作者自己的審美取向、審美經驗、想像力和創造性。構圖要向前人學習,了解、掌握其基本規律。 構圖要反覆推敲,可以在正式落筆之前多畫一些變體的構圖草稿,只要畫出大概的經營位置即可,畫得太細反而限制了筆墨的自由發揮。如果經驗豐富,在創作小幅作品時,可以不畫草圖直接畫正稿,然後在創作過程中不斷地修正、充實、完善。

(2)起稿落墨

畫正式作品的時候,可以用木炭條或鉛筆先畫出輪廓線,然後再落墨;也可以直接用毛筆開始畫。如果畫中有複雜的建築物或比例要求比較嚴謹的內容,可以用細一點的鉛筆畫出輪廓。山石、樹木、雲水只需做個記號即可。

(3)作畫的順序

作畫的通常順序是先畫近景,再畫中景,最後畫遠景,由近及遠。一幅畫中先畫最主要的部分,即所謂有“賓主”。古人講,群山中要有主山,為萬山之主;一片樹中要有主樹,為萬樹之表。所以先畫主要的,其他為客,客體要服從或服務於主體,故主山和主樹要先畫。如果先畫中景,近景有時就不好安排,易發生衝突。
繪畫執筆大體同於書法,要掌握指實、掌虛、腕平、五指齊力的要領,但較之書法用筆更為靈活。書法執筆一般要求豎掌,繪畫執筆則可橫臥,可略高一些,這樣與腕、肘、肩、身相互配合,運筆方能既靈活而又得力。山水畫運筆有中鋒、側鋒、藏鋒、露鋒、逆鋒、順鋒等方式。中鋒運筆,筆管垂直,行筆時鋒尖處於墨線中心;用中鋒畫出的線條挺勁爽利,多用於勾勒物體的輪廓。側鋒運筆,手掌向左偏倒,鋒尖側向左邊;由於側鋒是使用筆毫的側部,故畫出的筆線粗壯而毛辣,此法多用於山石的皴擦。 露鋒則使點畫的鋒芒外露,顯得挺秀勁健,畫竹葉、柳條便是便是露鋒運筆。逆鋒運筆,筆管向前右傾倒,行筆時鋒尖逆勢推進,使筆鋒散開,筆觸中產生飛白(中國畫中一種枯筆露白的線條),這種點、線具有蒼勁生辣的筆趣,可運於樹幹、山石的勾勒、皴擦中。順鋒運筆與逆鋒相反,採用拖筆運行,畫出的線條輕快流暢、靈秀活潑,勾雲、畫水常用此法。
中國畫家十分重視運筆方法,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山水畫大師黃賓虹先生總結了前人經驗,提出“五筆”之說,“五筆”即“平、圓、留、重、變。”所謂“平”,是指運筆時用力平均,起訖分明,筆筆送到,既不柔弱,也不挑剔輕浮,要“如錐畫沙”。所謂“圓”,是指行筆轉折處要圓而有力,不妄生圭角,要“如折釵股”。所謂“重”,即沉著而有重量,要如“高山墜石”,不能象“風吹落葉”,即古人說的“筆力能扛鼎”的意思。所謂“變”,一是指用筆有變化,或用中鋒或用側鋒,要根據表現對象的不同而變化,不能執一。二是指運筆要相互呼應,古人比之為“擔夫爭道”,對此黃賓虹的解釋是:“蓋擔夫膊能承物,既有其力,即數十擔夫相遇於途,或讓左,或讓右,雖彼此來此往,前趨後繼,不致相碰。此用筆之妙契也。

總結

上述種種筆法,總括起來,無非是為了畫線時求得粗、細、直、剛、柔、輕、重的變化,使畫家更能為所描繪的對象“傳神寫照”。所以黃賓虹說,這些筆法“皆非畫家憑空杜撰,乃各代畫家在寫生中,了解物狀與性質所得。
山水畫在筆線形式美的要求上,提倡:一要枯而能潤(指畫出的線條既蒼勁又腴潤);二要剛柔相濟(指筆線形式要達到既不柔弱又不剛直的完美境界);三要有質有韻(指內容與形式的統一)。 宋代韓純全《山水純全集》提出:“用筆有三病:一曰板,二曰刻,三曰結。”“板”是指沒有腕力,用筆不靈活,畫出的筆線平扁,沒有圓渾的立體感;“刻”是說筆划過於顯露,甚至妄生圭角,不自然,沒有生氣;“結”是落筆僵滯,欲行不行,當散不散,筆線不流暢。
克服用筆毛病的方法:一是要增強腕力,“筆為我使”。練腕力最好的方法是練習書法。中國畫家歷來有“書畫同源”、“書法通於畫法”的理論。為了適應山水畫筆法多變的需要,真、篆、行、草都應該練一點,才能掌握用筆的種種技巧。二是要順應自然,不矯揉造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