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黨去台高官的落幕餘生

國民黨去台高官的落幕餘生

何應欽、白崇禧、陳誠、陳果夫、顧維鈞、閻錫山、顧祝同、張群、錢大鈞、吳鐵城、孫立人、吳國禎……這些地位顯赫的高官,去了台灣以後,是否能夠依大權在握,過著錦衣玉食的生活,得以安享晚年,還是隔海相望,有家不能回,落魄地度過寂寥的餘生?

基本介紹

  • 書名:國民黨去台高官的落幕餘生
  • 出版社:中國文史出版社
  • 頁數:305頁
  • 開本:16
  • 定價:42.00
  • 作者:李娜
  • 出版日期:2014年2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03441011
  • 品牌:中國文史出版社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文摘,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35位曾經地位顯赫的國民黨去台高官,以他們的人生結局來展示那個時代的風雲變幻,那個時代的人生百態和歷史縮影。

作者簡介

娜,西北民族大學教師,歷史學碩士,長期從事歷史學研究與教學工作,尤其對中國近現代史有較為深入的研究,曾發表論文十餘篇,出版合著兩部,並參與多個研究項目。

圖書目錄

1.陳誠——台灣“首輔”臨危受命
飛赴台島,打造“避難港”
小朝廷的“袖珍”委員長
臨終不言“北定中原”
2.何應欽——“九千歲”甘做順民
“男二號”退居幕後
雖失權柄未失寵
好丈夫的天倫之樂
3.白崇禧——逼宮藩王終成階下囚
小諸葛誤入樊籠
虎落平陽被犬欺
“金鱗”已是池中物
4.陳氏兄弟——風光黨魁悽慘貧困的晚年
撞上門的替罪羊
難兄難弟天各一方
“雪中送炭”已是遲
5.閻錫山——無疆無土的“土皇帝”
“九尾狐”敗走台灣島
無官落得一身輕
歸隱田園無人識
6.孫立人——功高比韓信,冤屈賽岳飛
台灣島上掌虎符
現代版“莫須有”
一代驍將將成農夫
7.陳濟棠——封疆裂土成空談
苦守海南的“宣慰使”
覆巢無完卵,再逃台灣島
“南天王”的最後遺願
8.盛世才——窮途末路的“第六領袖”
關於“布爾什維克”的彌天大謊
遠遁海島,非避難之所
“新疆王”的淒涼晚景
9.馬鴻逵——寧夏王“越獄記”
島上的日子不好過
“勇逃奪命島”
提心弔膽的“異鄉鬼”
10.胡宗南——“天子門生”不好當
失寵的“御林軍”大將
千里煙波迷茫處
“天子門生”最後的忠誠
11.湯恩伯——雙面將軍的不歸路
抗日鐵漢,內戰“熊兵”
“丟棄將士,賣師求榮”留遺恨
暴斃身亡留疑點
12.顧祝同——朝中有人好做官
海島上的“不倒翁”
蔣後主的輔國大臣
安享晚年的假聖人
13.薛岳——老兵永不死,只是漸凋零
長沙之虎走台島
去台遭疑成草民
名將老死山林中
14.劉峙——業餘將軍,專業先生
內戰中的“豬無能”
長腿將軍漂泊路
低調的“幸福生活”
15.熊式輝——“山寨版張學良”的歸宿
失敗的東北“欽差大臣”
達官貴人一去不復返
太子導師成流浪詩人
16.余漢謀——歸隱田園的“二郎神”
是三姓家奴,還是大義滅親?
余漢無謀,兩敗“南天門”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17.周至柔——雄鷹也需“樹下乘涼”
半路出家的空軍司令
“土木系”的頂樑柱
車塵馬足的風光晚年
18.王叔銘——深得“聖眷”的空中明星
周司令的左膀右臂
“蔣家王朝”的兩朝元老
老票友梨園“晚春”
19.胡璉——反動派中的“真老虎”
“狡如狐,猛如虎”
“反共”急先鋒
魂歸莒光樓
20.蔣鼎文——“飛將軍”原來是“賭二代”
一個賭徒的發家史
棄官從商學范蠡
“陶朱公”隱居台灣島
21.桂永清——光桿司令做總長
屢戰屢敗的“德國將軍”
屁股沒有坐熱的參謀總長
22.錢大鈞——“軍機大臣”變閒人
權傾一時的內閣紅人
視財如命的斂財將軍
閒雲野鶴夕陽景
23.毛人鳳——一朝“天子”一朝臣
“媳婦熬成婆”
台灣島上“龍虎鬥”
空頭局長的末路
24.蔣經國——“民國後主”登基執政
“太子黨”羽翼豐滿
“蔣後主”君臨台島
“末代獨夫”的民主之路
25.顧維鈞——外交明星完美謝幕
“戰犯”做法官
老帥哥的“夕陽紅”
外交明星終老海外
26.張群——安享晚年的“大內總管”
蔣介石的“政治侍女”
台灣島上的最後一班崗
老壽星的養生之道
27.吳國楨——“益州牧”反“阿斗”
台灣島上的“益州牧”
最出人意料的反對派
最後一位流亡者
28.王雲五——心在天山,身老滄洲
商界巨子的仕途悲劇
厭倦公門辭官而去
博士之父的博士夢
29.朱家驊——秀才遇見兵,有理說不清
學界泰斗誤入宦途
“違逆聖意”終遭棄
老秀才的貧苦晚年
30.張厲生——抑鬱而終的“兩朝閣老”
官運亨通的內閣大臣
台灣島上的兩屆閣老
抑鬱而終的“駐日大使”
31.吳鐵城——不甘寂寞的“過氣明星”
“國父”的“天子近臣”
東南亞“巡迴使”
倚老賣老終受辱
32.王世傑——誤入塵網中,一去三十年
為五斗米折腰的才子
誤入險境,急流勇退
武漢大學之父的晚景
33.于右任——“上賊船”的一代宗師
筆墨丹青第一人
“零丁洋里嘆零丁”
葬我於高山兮,望我故鄉
34.孫科——“隱太子”的不歸路
“官二代”的煩惱
閉門獨宿夜厭厭
清貧度晚年
35.吳稚暉——金門海葬魂歸鄉
國民黨“非官方發言人”
賣字為生,吃粥度日
歸途無路,魂依滄海

文摘

著作權頁:



插圖:



余漢無謀,兩敗“南天門”
1938年10月份上旬,此時的日本已經被打造成了一部龐大的戰爭機器,日本東京“大本營”的參謀部內氣氛格外的緊張。通過無線電通訊,遠在中國的各個戰場上的戰鬥情況被匯集到這裡,然後再由參謀們對戰局進行全面的推演、判斷,然後將各種各樣的命令通過電台傳到戰場的各個角落。
這時,從遙遠的澎湖列島發出的一條密碼電文以光速被傳遞到了大本營內,當話務員轉譯完電文之後,參謀部內的一群日軍高級將領終於鬆了口氣。日本冒險抽調的3個師團,終於在海軍的配合下,躲過了中國的偵查,於澎湖完成集結,準備在廣東發動突然襲擊。
1938年,武漢地區爆發了抗戰史上最大規模的會戰——武漢會戰。在武漢會戰前期,日本裕仁天皇召開御前軍事會議,他宣稱不再願意看到“帝國雄師百萬受制於中國”的局面,因此要求集中力量,在武漢這箇中國的咽喉部位,給中國致命一擊。
在會戰中,日軍投入了當時所能集結起來用於進攻的所有力量,先後投入近30萬,當時在日本的最後一個近衛師團也準備隨時開赴武漢;而當時中國則在武漢地區投入了接近100萬人的龐大兵力。
在武漢戰局僵持不下的情況下,日本大本營將目光投向了南方的廣州。那時,在中國東部沿海地區大多數重要港口淪陷之後,廣州便成為了中國最為重要的戰略物資輸入港。同時占領廣東之後,日軍便能控制粵漢鐵路,從而打開進攻武漢的缺口。為此,日本“大本營”決定孤注一擲,3個師團在青島、上海以及關外的大連秘密登船,向南行駛,最後集結於風高浪急的台灣海峽。
1938年10月10日,日軍艦艇出現在廣州大亞灣附近的洋面上,12日凌晨,日軍第五、第十八、第一零四師團在海軍的配合下,發動對廣州地區的全線進攻。
由於此時正值武漢會戰期間,上至蔣介石,下至余漢謀都認為日軍不會進攻廣州,之前就有情報顯示東海地區有日軍艦隊頻繁活動,但是蔣介石卻將其判斷為日本的“疑兵”,因此廣州地區防守空虛,兵力分散,加上此前余漢謀還抽調了5萬粵軍精銳支援武漢會戰,因此在日軍登錄大亞灣之後,余漢謀無法發起有效的反擊。這樣一來,10天后,廣州城以及廣州外圍全部軍事要地陷入了敵手。
由於廣州身為中國的“南大門”,且是當年孫中山革命的發源地,如今在10天內陷入敵手,激起了大量國民黨元老對余漢謀的不滿,迫於壓力,蔣介石將余漢謀革職留用。這是余漢謀第一次在廣東遭遇失敗。
余漢謀第二次兵敗廣州是在1949年國內戰爭期間。在抗戰中,余漢謀率領第二十一集團軍取得了兩次粵北大捷,為自己洗刷了聲譽,但是在他心底依舊對廣州充滿了恐懼,這裡似乎已經成為了他的不祥之地。
1949年,蔣介石下台之前再次任命余漢謀為廣東綏靖主任,此時余漢謀已經擔任“陸軍總司令”這一閒職一年多了。
余漢謀回到廣東之後,著手部署廣東防禦,將大量兵力部署在了湛江、海南等地,占據不利便“溜之大吉”的計畫一目了然。解放軍進攻粵北時,余漢謀一槍未放,節節後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