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黨八十四位中常委實錄

國民黨八十四位中常委實錄

基本介紹

  • 書名:國民黨八十四位中常委實錄
  • 出版社:台海出版社
  • 頁數:688頁
  • 開本:16
  • 品牌:天下書盟
  • 作者:金雄鶴
  • 出版日期:2013年5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英語
  • ISBN:9787516800942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序言,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國民黨八十四位中常委實錄(套裝共2冊)》通過對八十四位中常委生平的簡約描述,從另一個角度展現了民國政治的風貌,可以為研究中國國民黨史和中華民國史提供具有重要參考價值的資料,同時也可使普通讀者加深對這段歷史的了解。

作者簡介

金雄鶴,黑龍江阿城人,1968年生,哈爾濱師範大學副教授。中國人民大學博士,主要從事中華民國史和中國近現代史的研究和教學工作。

圖書目錄

《國民黨八十四位中常委實錄(上冊)》目錄:
廖仲愷:三民主義信徒
廖仲愷是國民黨內真正理解孫中山政治理想,並在長期的革命活動中與孫中山保持高度一致的同道中人。他為國民黨、為國家四處奔走,置生死於度外。
廖仲愷受命與蘇俄大使越飛接觸,討論中國革命問題,促成了聯俄的實現。協助孫中山改組國民黨,實現了國民黨的改組和國共合作。
國民黨“一大”後,廖仲愷曾專心致力於黃埔軍校的建設。國民黨內部派系林立,廖仲愷威望的日益提高,引起了胡漢民等人的嫉恨,廖最終成了派系鬥爭的犧牲品。
戴季陶:國民黨的理論家
戴季陶早年追隨孫中山革命。國民革命時期著《孫文主義之哲學基礎》和《國民革命與中國國民黨》,閹割孫中山新三民主義的合理核心,破壞國共合作。成為反共之理論權威。
戴季陶成了蔣介石的打手,一會兒用宗教麻痹人,一會兒又用孔子學說迷惑人。任考試院院長時倒想做點事,卻一事無成。西安事變中主張討伐。
戴季陶曾嘲笑陳布雷的自殺行為,但他於1949年2月11日,面對窗外的風聲雨聲,他自感油盡燈枯,步了陳氏的後塵。據說是由於本人不堪忍受孫科的污辱而吞食安眠藥。
譚平山:愛國奮鬥
1909年,譚平山加入了同盟會。1917年,考入北京大學。畢業後回到廣州,參加革命活動,是孫中山改組國民黨的重要助手。l924年,出席了國民黨一大。
1927年7月,譚平山退出國民黨。力主中國共產黨在南昌舉行起義,起義失敗後,到了澳門。後被開除黨籍,並開始組建第三黨,進行反蔣活動。抗日戰爭時期,在國民黨內工作,後為中國共產黨工作。新中國成立後,擔任了一系列重要職務。
張靜江:“革命聖人”
張靜江出身豪門,因“深信君(孫中山)必能革命,故願盡力助君成此大業”,慷慨資助孫中山領導的革命事業。在革命過程中,張靜江、許崇智、蔣介石三人義結金蘭。
張靜江與陳果夫、蔣介石等人共辦上海證券物品交易所。曾任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常務委員會主席。在浙江省主席任上,牟取私利,獨斷專行,為蔣所不容,“自動”辭職。
抗戰開始後,張靜江寓居紐約。1942年12月,在其寓所主持召開了第一次“世界國際社團同盟”大會。1950年9月3日,客死紐約,蔣介石親書“痛失導師”的輓詞。
蔣介石:一代梟雄
……
《國民黨八十四位中常委實錄(下冊)》

序言

中國國民黨在中國近現代史上有著非常重要的地位,亦是亞洲歷史最悠久的政黨。它的前身最早為成立於1894年的興中會,而後分別為中國同盟會、國民黨及中華革命黨,並於1924年正式改組為中國國民黨。
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是中國國民黨的最高權力機關,又叫做“中央黨部”,由中國國民黨全國代表大會選舉產生的中央委員和中央常務委員組成,並設立中央委員會主席。自1924年中國國民黨成立以來,直到1949年敗逃台灣,它一共產生了80餘位中常委,他們對近現代的中國產生過很大的影響。
1924年1月20日至30日,國民黨在廣州召開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總數應為198人,實際與會代表165人。這次大會選任了廖仲愷、戴季陶、譚平山三人為中央執行委員會常務委員。
1926年1月1日至26日,國民黨在廣州召開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正式代表總數為256人。1926年1月22日至25日,國民黨召開二屆一中全會,選出新的中央領導機構,當選的中央執行委員會常委有汪精衛、譚延閩、胡漢民、蔣介石、林伯渠、譚平山、楊匏安、陳公博、甘乃光。1927年3月11日,國民黨召開三中全會,又選任了汪精衛、譚延閩、蔣介石、孫科、顧孟余、譚平山、陳公博、徐謙、吳玉章為中常委。1928年2月7日,四中全會推舉了戴季陶、丁惟汾、于右任、譚延閩和蔣介石為中常委。
1929年3月15日至28日,國民黨在南京召開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會,選出中央領導機構。蔣介石仍是總裁,中央執行委員會常務委員則有20人:戴季陶、于右任、鄒魯、李文范、陳布雷、程潛、張治中、吳鐵大會正式代表共247人。1929年3月28日至4月8日,國民黨召開三屆一中全會,選出了中央執行委員會常委蔣介石、胡漢民、譚延閩、孫科、戴季陶、于右任、丁惟汾、陳果夫、葉楚傖。
1931年11月12日至23日,國民黨蔣介石一派在南京召開第四次全國代表大會,大會正式代表共381人。而陳濟棠和孫科、汪精衛分別在廣州和上海也開了四大。1931年12月15日,蔣介石辭去國民政府主席和行政院長職,宣布下野。12月22日至29日,南京、廣州、上海三方國民黨中執、中監委員共109人,在南京聯合召開四屆一中全會,宣布黨的統一,另外改選中央領導機構,胡漢民、汪精衛、蔣介石、葉楚傖、居正、顧孟余、孫科、陳果夫、于右任當選中央常務委員會委員。
1935年11月12日至22日,國民黨在南京召開第五次全國代表大會。到會代表405人。這是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前的一次黨代會。1935年12月2日至7日,國民黨召開五屆一中全會,選出中央執行委員會常務委員會主席胡漢民和副主席蔣介石。常務委員則有胡漢民、蔣介石、汪精衛、馮玉祥、丁惟汾、葉楚傖、孔祥熙、鄒魯、陳果夫。1938年3月29日至4月1日,國民黨在武昌召開臨時全國代表大會,出席會議的有272人。4月6日至8日,國民黨召開五屆四中全會。選舉黨的新的領導機構,實施總裁制。這是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首都南京淪陷後的一次黨代會。大會選出總裁蔣介石,副總裁汪精衛以及中央執行委員會常務委員丁惟汾、居正、于右任、戴季陶、孔祥熙、孫科、閻錫山、馮玉祥、葉楚傖、鄒魯、陳果夫、何應欽、李文范、白崇禧、陳公博。1939年11月12日至20日,國民黨在重慶召開五屆六中全會。選舉黨的新的領導機構。這是國民政府遷都重慶後國民黨召開的第一次黨代會。此時,汪精衛、陳公博、周佛海等已投敵叛國,當了漢奸。於是大會重新選舉領導機構,選出總裁蔣介石,中央執行委員會常務委員王法勤、丁惟汾、鄒魯、孔祥熙、馮玉祥、閻錫山、陳果夫、李文范、何應欽、白崇禧、陳濟棠、陳樹人、張厲生、王泉笙、鄧家彥。
1945年5月5日至21日,國民黨在重慶召開第六次全國代表大會。出席會議的有579人。1945年5月28日至31日,國民黨召開六屆一中全城、宋子文、何應欽、潘公展、朱家驊、張厲生、陳果夫、丁惟汾、段錫朋、張道藩、馮玉祥、葉楚傖、陳濟棠、居正、孫科、陳立夫、陳誠、白崇禧。1946年3月16日,國民黨在南京召開第六屆二中全會,改選中央執行委員會常務委員。總裁蔣介石,中央執行委員會常務委員共36人,分別是于右任、孫科、戴季陶、居正、陳果夫、陳誠、白崇禧、鄒魯、何應欽、梁寒操、宋慶齡、陳立夫、朱家驊、吳鐵城、賀衷寒、谷正綱、張道藩、張治中、李文范、宋子文、段錫朋、劉建群、丁惟汾、潘公展、朱霽青、蕭同茲、賴璉、陳布雷、田崑山、蕭錚、白雲梯、王啟江、麥斯武德、鄧文儀、宋美齡(後辭職,柳克述補)。1947年3月24日,國民黨在南京召開第六屆三中全會,改選中央執行委員會常務委員。總裁為蔣介石,中央執行委員會常務委員為孫科、陳果夫、于右任、鄒魯、賴璉、李文范、張群、錢大鈞、康澤、谷正綱、柳克述、李宗黃。1947年9月13日,國民黨在南京召開第六屆四中全會,選舉蔣介石為總裁,選舉中央執行委員會常務委員56人,即丁惟汾、居正、于右任、朱霽青、李文范、麥斯武德、鄒魯、馬超俊、吳鐵城、李宗黃、戴季陶、張群、張治中、陳布雷、宋慶齡、朱家驊、田崑山、白雲梯、孫科、陳果夫、宋子文、白崇禧、錢大鈞、潘公展、蕭同茲、范予遂、梁寒操、陳誠、段錫朋、張道藩、張厲生、陳立夫、賀衷寒、何應欽、谷正綱、王啟江、賴璉、劉建群、蕭錚、柳克述、鄧文儀、康澤、吳忠信、何浩若、張其昀、蔣經國、袁守謙、黃少谷、何聯奎、倪文亞、趙仲容、湯如炎、鄭彥菜、李蒸、程思遠、黃宇人。
以上的國民黨的中常委,便是本書的主人公。本書通過對他們人生經歷的描寫,特別是他們擔任國民黨中常委期間的作為,希望能給予讀者啟發。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