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革命軍新一軍知識青年從軍歌

國民革命軍新一軍知識青年從軍歌

《知識青年從軍歌》的背景,來自於1944年國民黨中央發動的知識青年從軍運動。是一首優秀的抗戰歌曲,在1944年的知識青年從軍運動中誕生,現在該歌的曲調已經失傳。2009年由於《我的團長我的團》的熱播而廣為流傳,劇中借用了新四軍軍歌的旋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國民革命軍新一軍知識青年從軍歌
  • 外文名:Young intellectuals of song
  • 片名:我的團長我的團
  • 來源:電視劇《我的團長我的團》
  • 性質:軍歌
歌詞,創作背景,重要演出,

歌詞

君不見,漢終軍,弱冠系虜請長纓
君不見,班定遠,絕域輕騎催戰雲!

男兒應是重危行,豈讓儒冠誤此生?
況乃國危若累卵,羽檄爭馳無少停!

棄我昔時筆,著我戰時衿,
一呼同志逾十萬,高唱戰歌齊從軍.

齊從軍,淨胡塵,誓掃倭奴不顧身!
忍情輕斷思家念,慷慨捧出報國心.

昂然含笑赴沙場,大旗招展日無光,
氣吹太白入昂月,力挽長矢射天狼.
採石一載復金陵,冀魯吉黑次第平,
破波樓船出遼海,蔽天鐵鳥撲東京!
夜搗碎倭奴穴,太平洋水盡赤色,
富士山頭揚漢旗,櫻花樹下醉胡妾.
歸來夾道萬人看,朵朵鮮花擲馬前,
門楣生輝笑白髮,閭里歡騰驕紅顏.
國史明標第一功,中華從此號長雄,
尚留餘威懲不義,要使環球人類同沐大漢風

創作背景

新一軍,全稱是中國國民革命軍新編第一軍,這支部隊成立於烽火連天的抗日歲月,其下轄的新三十八師和新二十二師,都是國民黨軍隊中有名的王牌部隊,也都參加了兩次緬甸作戰。
1942年10月,蔣介石下令將駐印度的中國遠征軍新三十八師、新二十二師編為新編第一軍,鄭洞國為軍長,孫立人為新三十八師師長,廖耀湘為新二十二師師長,屬中國駐印軍序列,從此新一軍正式出現在世人面前。
1943年,中國駐印軍和中國遠征軍分別從印度和中國雲南向緬甸日軍發起大反擊,第二次緬甸作戰開始。多次在戰場上打敗日軍精銳部隊,成為了國內外聞名遐邇的抗戰王牌軍。
抗戰勝利後,新一軍被做為國民黨軍隊的五大主力之一投入東北戰場,又和共產黨領導下的人民武裝展開了生死拼殺,血戰四平,迫使東北解放軍撤退,一度使國民黨軍在東北占了上風。
解放戰爭後期的展開的遼瀋戰役中,逆歷史潮流而動的新一軍終究全軍覆滅,成為了為之效忠的國民黨政權的殉葬品。
做為中國百年衰敗後第一場取得勝利的民族反侵略戰爭,抗日戰爭中在國人心中有著不可替代的地位。新一軍誕生於抗戰烽火,其最輝煌最讓國人吐氣揚眉的歲月亦在抗戰戰場,雖然這支部隊後來在解放戰爭中被消滅,但它在民族危難之際奮起抗敵,有功於國。這是人們肯定這支部隊的地方。第一首《新一軍軍歌》能夠在抗戰勝利60周年後廣為流傳,和這種肯定是分不開的。第一首《新一軍軍歌》剛出來時就有人考證過,認為這不是真的《新一軍軍歌》,而應該是《知識青年從軍歌》。而《知識青年從軍歌》的背景,又來自於1944年國民黨中央發動的知識青年從軍運動。關於這場運動,人們現在最熟悉的是抗日戰爭期間的一句口號:一寸山河一寸血,十萬青年十萬軍。十萬知識青年,在國家民族危亡之際,放下書包走上戰場,這其中,有多少離父別母的憂傷,有多少血肉橫飛的慘烈,有多少長眠異國的悲痛,我們都已不知道,我們知道的是,當他們在走上戰場的那一刻,他們沒有回頭。

重要演出

我的團長我的團》(下面簡稱《團》劇)第八集:龍文章率領的遠征軍殘部一路苦戰,撤抵國境南天門時,卻在怒江邊因身份不明被阻,阿譯少校急中生智,指揮眾人唱起了這首歌,以證明己方是真正的中國軍隊。
由於年代久遠,該歌最初的曲調如今已經失傳,劇中阿譯少校等人從“君不見”唱到“誓掃倭奴不顧身”的那一部分,用的是其實是《新四軍軍歌》的曲調。
《團》劇中這一幕雖然氣勢磅礴,場面感天動地,催人淚下,但該劇展現的是中國遠征軍第一次入緬作戰失利後的大撤退,時間是1942年至1943年。而《知識青年從軍歌》問世的時間是1944年,因此,讓第一次入緬歸國的遠征軍殘部唱響一年後的歌,顯然是該劇還原歷史的一處硬傷。但畢竟瑕不掩瑜,《知識青年從軍歌》仍是難得一見的優秀抗戰歌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