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經濟軍事化

帝國主義在遭受戰爭的迫害,經濟危機的蕭條情況下,國家為了國民經濟得到改善做出的經濟向著軍事發展。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國民經濟軍事化
  • 情況經濟危機的蕭條情況
  • 改善:做出的經濟向著軍事發展
  • 推行殖民政策
行為定義,起源和發展,殖民政策,經濟蕭條,侵越戰爭,主要表現,軍事開支增加,軍事工業部門,科學研究,軍火輸出,實質,影響,

行為定義

帝國主義國家為了維持國內統治和進行對外擴張,把大量人力、物力和財力用於軍事目的,使國民經濟沿著軍事需要的方向發展。

起源和發展

殖民政策

帝國主義時代以前,資本主義國家為了推行殖民政策,侵略和掠奪殖民地,用戰爭手段征服弱小國家和地區,把國民經濟納入軍事化軌道的現象也時常發生。一般說來,在處於戰爭時期才把大量人力、物力和財力用於軍事目的,只要戰爭一結束,軍事化經濟又逐步“復員”到平時經濟。當時戰爭的規模只局限於幾個國家和地區,還未能釀成世界大戰。進入帝國主義階段,情況發生了新的變化,經濟軍事化已成為保證和擴大高額壟斷利潤的重要手段。同時,由於經濟政治發展的不平衡,帝國主義國家要求根據新的實力對比重新瓜分世界。於是,國民經濟軍事化就成為帝國主義國家的經常性的經濟現象。從政治和軍事方面來看,帝國主義的壟斷統治,必須依靠暴力,必須保持寵大的軍事機器,對內用以鎮壓勞動人民的反抗,對外進行侵略擴張,爭奪殖民地和勢力範圍,爭奪世界霸權。從經濟方面來看,國民經濟軍事化是壟斷資產階級攫取高額壟斷利潤和延緩生產過剩危機的重要手段,軍事開支和軍工生產已成為支撐資本主義經濟的一個重要因素,因而是資本主義腐朽性的主要表現之一。

經濟蕭條

第二次世界大戰前的納粹德國和軍國主義的日本是典型的國民經濟軍事化的國家。它們遭受了1929~1933年經濟危機以及危機後的長期經濟蕭條的沉重打擊,國內階級矛盾和階級鬥爭空前尖銳,為了對付經濟危機和準備新的戰爭,這兩個國家都實行法西斯專政,走上了國民經濟軍事化的道路。它們對內竭力擴大軍費支出,建立龐大的武裝力量,軍事工業畸形發展,不斷向人民灌輸軍國主義思想,強迫人民服兵役,嚴厲鎮壓人民的革命鬥爭;對外則加緊掠奪殖民地半殖民地國家的人民,踐踏別國主權,進行顛覆活動,侵入其他獨立國家,最終導致了第二次世界大戰。

侵越戰爭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美國國民經濟軍事化的程度步步加深。在大戰期間,美國已為國民經濟軍事化打下了基礎,戰後“復員”不久,到侵朝戰爭期間又重新武裝;侵朝戰爭結束後,超級大國開始展開軍備競賽,軍工生產不再“復員”。侵越戰爭爆發後,美國軍費迅速增加。即使在其後的“和平時期”,美國仍保持龐大軍費開支,維持巨額軍事訂貨,大力擴充軍事生產,它已成為資本主義世界中國民經濟軍事化程度最深的國家。

主要表現

國民經濟軍事化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軍事開支增加

在國家預算支出和國民生產總值中占有很大的比重。例如,美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前的1939年,軍事開支為12億美元,占預算支出和國民生產總值的比重分別為13.6%和1.3%,戰後侵朝和侵越戰爭時期分別為50%和10%以上。到了80年代“和平時期”,美國軍事費用占預算開支和國民生產總值的比重雖有下降,但在1983年財政年度仍分別占到28%和 6%,而且軍事開支的絕對數持續增長,1983年度竟達2003億美元。在其他發達資本主義國家中,聯邦德國、法國和英國軍事開支占國民生產總值的比重約在3%~5%之間。

軍事工業部門

已成為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門,軍事人員和從事軍工生產的就業人數在勞動力中占有很大比重。美國依靠軍事機構和軍工生產為生的達900萬人,占就業人數的11.5%,如果加上直接或間接為軍事服務的人數,就占到就業人數的20%。美國國防部的軍事訂貨遍及50個州,5.5萬個市鎮,76個工業部門。有2.2萬家主要承包商和10萬多轉包商參加軍工生產,約占全國工業企業的1/3。許多重要工業部門,特別是新興工業部門,如電子工業、飛機工業、宇航工業、原子能工業,以及造船工業、儀表工業等,很大部分的生產能力從事軍事目的的生產。

科學研究

主要為軍事需要服務,大量的科研經費和科技人員為試製、生產武器服務。在戰後美國政府的研究和發展費用中約有80%用於國防、空間和原子能委員會。國防工業僱傭了全國59%的航空工程師,22%的電氣工程師、20%的普通工程師。

軍火輸出

60年代以來,美國的軍火輸出從原來基於軍事政治目的的“無償”軍事援助改為在貿易基礎上的商品性軍火輸出。軍火輸出已成為美國對外貿易中一個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在1969年,商品性軍火輸出為9億美元,到80年代初,每年已增到100億美元以上。

實質

國民經濟軍事化是國家為壟斷資本集團開闢了一個特殊市場投資場所,為他們攫取高額壟斷利潤提供一個重要渠道。軍事產品和民用產品不同,有它本身的特點:它是按照政府的訂貨而生產的,政府是軍事產品的唯一買者,它的價格不決定於市場供求,而是由政府軍事部門和承包軍事產品的公司共同商定的,是一種特殊的壟斷價格。因此,軍事產品的生產不受經濟周期運動和市場需求的影響,成為一種“特殊商品生產”和一種特殊的資本運動形式。從經濟意義上說,軍事產品既不是消費資料,也不是生產資料,不能參加正常的再生產活動。相反,軍事生產消耗大量活勞動物化勞動,對社會財富是一種極大的浪費。但是,由於軍事生產和採購為壟斷資本家提供巨額的壟斷利潤和穩定的市場,西方發達資本主義國家仍然大力發展軍事工業,繼續擴大軍費開支。
實行國民經濟軍事化,對從事軍事生產的壟斷資本家來說,可以得到多方面的好處:①由政府向從事軍事生產的壟斷資本家提供資本,預付大量定金、提供低息無息貸款。②政府為軍火商墊付研究費用,研究如果失敗,費用全部報銷,壟斷資本不必負擔任何損失;研究一旦成功,壟斷資本不僅獲得大量軍事訂貨,獲得新產品的專利權,還可以取得將新技術用於民用生產的巨大利益。③政府可以為軍火商優先提供廉價的原材料、能源和運輸條件。④政府制定各種有利於軍火商的立法和條例,如給予免稅或減稅,實行固定資本加速折舊法,使軍火商得以把大量利潤轉為折舊基金,藉以逃避納稅,加速了資本積累。⑤軍事產品收購價格高,利潤大,軍火商不必承擔風險。上述種種表明,政府為從事軍事生產的壟斷資本攫取巨額壟斷利潤提供了充分的保證。正如列寧所指出:“為‘戰爭’服務的資本主義經濟(即直接或間接地同供應軍需品有關的經濟)是有系統的、取得法律保障的盜竊國庫的行為”(《列寧全集》第25卷,第331頁)。在高額軍火利潤基礎上,政府軍事部門與大軍火商之間日益勾結起來,“人事”交流日趨頻繁。60年代初,美國就形成了所謂“軍事-工業綜合體”的特殊利益集團。這個集團包括大軍火公司的老闆和國防部將軍美國國防部聘請了壟斷企業的董事和經理到軍事部門擔任要職;生產軍火的大壟斷公司則僱傭了大批國防部退伍的高級將領和官員擔任公司的高級管理人員。這一“戰神和財神”的聯盟,運用各種手段,影響以至操縱著美國的政治、經濟和社會生活。前美國總統D.D.艾森豪(1890~1969)在1961年離職演說中第一次提到“軍事-工業綜合體”這個概念,並說:“這樣巨大的軍事機構和軍火工業相結合,在美國歷史上是空前的,它的整個影響──經濟、政治、甚至精神的──在每個城市、州和聯邦政府的每個辦公室都能感到。”

影響

西方某些資產階級學者把國民經濟軍事化,說成是能帶來經濟繁榮,延緩甚至避免經濟危機的靈丹妙藥。美國經濟學家A.漢森說:“日益增長的軍事開支足以抵消個人資本支出方面可能出現的下降,這確實會給我們帶來幾乎無限期的高度就業。”戰後美國政府也確實是這樣做的,每當危機襲來時,政府就增加軍事開支,以軍工生產的繁榮來部分地抵消其他部門生產的下降和帶動經濟的回升。但用擴大軍工生產和增加軍事開支的方法來支撐和刺激經濟的發展只是暫時的,從長期來看,龐大軍事開支和軍工生產對一國經濟的消極作用是十分嚴重的。①軍事工業和民用工業發展的不平衡。60年代以來,美國軍工生產的結構及軍事採購的重點由常規武器向尖端武器轉移,其結果是與生產飛彈、核武器、電子通訊設備有關的新式飛機、宇航和電子工業等部門迅速發展,而生產一般艦艇、坦克、火炮等鋼鐵、汽車、造船等傳統工業部門則相對衰落。②地區經濟發展不平衡。由於軍事採購的地理分布發生了變化,如美國的軍事採購重點過去主要集中在東北部和中西部傳統工業地區,而60年代以後,軍事採購重點向“陽光地帶”的西部、南部轉移,這是形成地區經濟發展不平衡的一個重要因素。③財政危機加深。巨額的軍事開支造成了國家財政的大量赤字,只得繼續增加稅收和增發公債。前者必然增加人民的納稅負擔,後者則造成嚴重的通貨膨脹物價上漲。總之,國民經濟軍事化的沉重負擔,最終全部由勞動人民來承受。
資產階級學者還鼓吹國民經濟軍事化可以促使科技進步,認為軍事開支能夠導致社會持久的、非軍事價值的經濟、科學和文化利益的增加。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美國通過軍事科研的發展,把軍事科研成果轉移到民用工業中去,從而帶動民用科技的進步,促進了經濟發展。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發展起來的軍用噴氣機技術在戰後轉用於民用噴氣客機就是一個成功的例子。但是,在壟斷資本主義條件下,從軍用轉移到民用的過程中存在著一系列障礙,壟斷資本是唯利是圖的,從事軍事生產時可以不計成本,價格高,利潤也多,而轉用於民用,則要考慮產品成本和利潤,還要受到國防技術保密條例的限制。實際上,戰後軍事科技成果對民用生產的促進是有限度的。如原子能的和平利用、宇航、電子尖端科研成果套用到民用上來,都是一個相當緩慢的過程。綜合起來考察,國民經濟軍事化對整個社會經濟的發展是有害的。戰後國民經濟軍事化程度高的國家,其經濟成長率較慢,反之,則經濟成長率快。戰後美國、英國同聯邦德國、日本比較,前者經濟成長率慢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國民經濟軍事化程度比後者高。
帝國主義國家推行國民經濟軍事化,從經濟上看,是對社會財富的浪費和生產力的破壞,從而加劇了資本主義制度所固有的各種矛盾。從軍事政治上看,國民經濟軍事化還將刺激各軍事大國的軍備競賽,進一步激化帝國主義之間以及超級大國之間的矛盾和鬥爭,加劇了世界許多地區的戰亂和整個世界局勢的緊張不安,增加了戰爭的危險性。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