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主義

“國民主義”概念來自德國古典經濟學家弗里德里希·李斯特《政治經濟學的國民體系》。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國民主義
  • 外文名:Nationalism
  • 概念來自:《政治經濟學的國民體系》
  • 理論基礎:和而不同,多元一體,互補互諒,
  • 簡介:主張實行保護民族利益的國民主義
來源,其他,

來源

這本書是李斯特針對英國古典經濟學家亞當·斯密的經濟政治理論而寫成的。按照斯密的觀點,自由貿易、國際分工將會逐漸導致國際融合,並最終會建立起一個無所不包的世界聯盟。因此各國應該奉行自由貿易政策,尊重國際分工現實,而不要進行干預。李斯特則認為,斯密的理論實際上是一種世界主義經濟學,它抹殺了各個國家不同的經濟發展水平和歷史特點,錯誤地以“將來才能實現的”世界聯盟作為研究的出發點。李斯特原則上承認斯密所提出的社會發展目標——把全人類聯合在一個“無所不包的聯盟”內,並且也同意人類聯合的經濟形式——自由貿易,但他同時指出:當各個國家利益不同並且發展階段不同的時候,片面強調自由貿易和國際聯盟可能只對其中一個國家有利,而其他的國家都成為附庸,因此具體的聯盟只有在彼此以平等地位相待時才對大家有利。由此,李斯特反對在經濟地位不平等情況下的“自由貿易”和“世界主義”理論,而主張實行保護民族利益的“國民主義”政策。

其他

李斯特還寫道:“我們的世界主義是建立在堅固的基礎上的,即建立在民族的基礎上。……我們首先是國家公民,而後才是世界公民。”李斯特向德國民眾提出了口號:“當代要解決的任務是完善我們的民族,而不是完善全人類!”
我們已接受了不少的關於亞當·斯密和大衛·李嘉圖的思想,但我們對稍晚於他們的李斯特的思想了解得也許是太少了。讀一讀他的有關“世界主義”和“國民主義”的論述,對我們應該有更親切的感受。當然,李斯特是從經濟的角度來談論問題的。我們不妨從政治的、文化的角度提出一個問題:現實社會主義必須奉行世界主義,積極參與和融入世界經濟政治體系,這是否意味著要犧牲我們的民族利益,丟掉我們的民族特性,放棄我們的民族文化呢?事實上,迄今為止,凡是一些在世界事務中占支配地位的大國就是這樣來理解“世界主義”而排斥“國民主義”的。
首先我們應該承認,當民族國家還存在的時候,民族利益就是永恆的,就是至高無上的。我們積極參與世界經濟政治體系,也是從民族利益出發而作出的選擇。但是,這種積極參與的“世界主義”不僅不會而且也不應該使我們丟掉自己的民族特性,放棄我們的民族文化。只有具有差異性的東西才能互補,只有具有互補性的差異性才有價值,這就是中國古代思想家孔子所說的“和而不同”,用現代的話說是“多元一體”。“和而不同,多元一體,互補互諒,和平共處”正是“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一個理論基礎,也是全世界人民應該共同努力追求的方向。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