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歌紀念廣場

國歌紀念廣場

國歌紀念廣場位於上海中心城區之一的楊浦區內環內,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捷。該廣場占地約二點七萬平方米,是一個大型開放式圓形廣場,寓意《義勇軍進行曲》從上海唱響後,傳遍大江南北。廣場中央矗立著一座獨特的主題雕塑,其造型為一面經過戰爭和歷史風雲洗禮的國旗,另一面則為充滿造型肌理和斑駁色彩的國旗。國歌展示館坐落在廣場西南側,由序廳、國歌誕生廳、國歌紀念廳、國歌震撼廳、輔廳(世界國歌廳)、我和國歌廳組成。展廳內採用世界先進的48聲道環形影院,通過400餘件文物、文獻和歷史照片,是愛國主義教育不可多得有效載體。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國歌紀念廣場
  • 氣候類型:亞熱帶季風氣候
  • 占地面積:2.7萬平方米
  • 門票價格:免費
  • 組成:序廳、國歌誕生廳、國歌紀念廳
  • 類別:愛國主義教育
  • 所屬國家:中國
  • 所屬城市:上海市
  • 適宜遊玩季節:四季皆宜
行前必讀,景區動態,景區介紹,關鍵信息,基本概述,館長介紹,開館典禮,正式落成,走進廣場,場館展示,

基本概述

1935年5月24日,以《義勇軍進行曲》為主題歌的《風雲兒女》首映。在上海灘《申報》、《中華日報》和《時事新報》有關《風雲兒女》首映的廣告上,都清楚標明拍攝這部影片的電通影片公司的地址:荊州路405號。荊州路是楊浦區境內不足900米長的小馬路,始建於上世紀20年代,至今也不足90年。據史料記載,1934年春成立了黨領導的左翼影片拍攝基地電通公司。1935年初,電通公司從斜土路遷到荊州路405號,當年的攝影棚也在這裡(當時電影拍攝主要是在攝影棚里完成)。以《義勇軍進行曲》為主題歌的《風雲兒女》是電通公司遷入新址後拍攝的第一部電影。當年,影片編劇田漢為《義勇軍進行曲》寫了歌詞,聶耳主動要求譜曲,僅用了兩天時間就完成了曲譜的初稿。1935年4月,聶耳東渡日本,他把《義勇軍進行曲》的初稿帶到日本,4月末將修改後的《義勇軍進行曲》曲譜寄回上海電通公司。《義勇軍進行曲》隨著《風雲兒女》的上演唱響海內外。1949年9月21日至30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在北平隆重舉行。會議決定,《義勇軍進行曲》作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代國歌。2004年全國十屆人大二次會議通過的修改憲法中,根據全國人民的心愿,《義勇軍進行曲》正式定為國歌並被莊重地寫入憲法。
著名建築設計師邢同和擔綱規劃設計的“國歌紀念廣場”,占地2.7萬平方米,以直徑為54米的圓形“國歌主題廣場”為核心。廣場內處處蘊含著國歌的元素:圓形廣場即為唱片的造型,廣場地面上設定多道0.3米寬環狀帶,是唱片的暗示,寓意《義勇軍進行曲》在上海誕生,從上海唱響全中國;廣場中央,一座12米高的青銅雕塑分外醒目。這座雕塑的主體造型是一面經過戰火和歷史風雲洗禮的國旗,旗前還有一把軍號。凝望雕塑,那段崢嶸歲月不禁浮現眼前。主題廣場體現著這是一個充滿凝聚力的廣場。“國歌紀念廣場”的設計理念,突出了以作為《義勇軍進行曲》源頭的紀念性、地域性、音樂性、藝術性、唯一性。述說著《義勇軍進行曲》從誕生到成為國歌的整個歷程。
國歌展示館坐落在紀念廣場西北側下沉式廣場內,總面積1500平方米,通過400餘件文物、文獻和歷史照片,全面展示《義勇軍進行曲》誕生的背景和過程、傳唱和影響,以及國歌作者、國歌故事等國歌知識。

館長介紹

“起來,不願做奴隸的人們,把我們的血肉,築成我們新的長城……”這耳熟能詳的歌詞與雄壯的旋律,無數次地激勵著每一個中國人。如今,在上海有家專門的“國歌展示館”,向世人講述著國歌和上海這座城市的不解之緣以及國歌背後鮮為人知的故事。
國歌展示館坐落在上海市楊浦區荊州路151號的國歌紀念廣場西南側,總面積1500平方米,由序廳、國歌誕生廳、國歌紀念廳、國歌震撼廳、我和國歌廳等6個部分組成。國歌紀念廣場占地2.7萬平方米,以唱片的造型設計成大型的開放式圓形廣場,寓意著《義勇軍進行曲》從上海唱響全中國。廣場中還設定了一座主題雕塑:一面經過戰爭和歷史洗禮的五星紅旗及一把軍號。
步入下沉花園式的國歌展示館,首先看到的是一面巨幅的國歌詞譜展示牆,耳畔雄壯的國歌聲令人立刻感到了這裡的莊嚴。據館長沈雄峰介紹,展示館分上下兩層,擁有400餘件珍貴的文物、文獻和歷史照片,不但有《義勇軍進行曲》各種版本的歷史唱片,還有國歌創作者聶耳、田漢的珍貴遺物;同時,各個展區還充分運用高科技多媒體技術,通過16米長的高科技“記憶之牆”、48聲道環形影院、“互動”地球儀等形式,向參觀者全面展示了《義勇軍進行曲》的誕生過程、傳唱及影響等國歌知識。
近日,展示館內又新啟動了“網上寫真館”數字平台,只要輕點滑鼠,觀眾就可以看到與國歌相關的各類歷史知識、文字資料,而且還可以身臨其境地走進“虛擬展館”進行參觀。從2009年9月落成運營一周年後,國歌展示館日前已正式對遊客開放,成為展現中國國歌魅力的平台和上海又一處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沈館長表示,建設一座國際化、高科技的國歌展示館,緣於上海和國歌的獨特情緣。“九 一八”事變後,為了喚起民眾抗日,中國共產黨領導的“電影小組”於1934年春在上海建立左翼影片拍攝基地――電通影業公司,田漢為其創作完成了抗戰影片《風雲兒女》,1935年,聶耳為主題歌《義勇軍進行曲》譜曲,上海由此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的誕生地。為銘記這一光榮的紅色烙印,全國第一個以國歌為主題的紀念廣場及展示館於去年9月落成於此。而展示館所在的楊浦區荊州路151號,也正是70多年前電影《風雲兒女》的拍攝地。
值得一提的是,《義勇軍進行曲》還被一個外國人傳唱到了全世界,他就是美國著名黑人歌唱家保羅 羅伯遜。1940年,愛國人士劉良模因在國內組織抗日救亡歌詠運動而遭迫害流亡美國。赴美後,他繼續介紹推廣《義勇軍進行曲》,聲援國內抗日運動。保羅 羅伯遜得知後,為支持中國抗戰,特意灌錄了名為《CheeLai》(譯為《起來》)的唱片,並多次在公共場合高唱《起來》,獻給戰鬥中的中國人民。宋慶齡還為其親自撰寫了唱片序言:“我很高興得知保羅 羅伯遜的唱片將一些最好的歌曲翻唱給美國人,這是所有國家的人民發出的聲音……”

開館典禮

國歌紀念廣場落成暨國歌展示館開館典禮今天在上海楊浦大連路綠地隆重舉行,成為上海人民向新中國60華誕敬獻的一份厚禮。
2006年7月,為了整合上海市與國歌有關的紅色歷史資源,弘揚愛國主義精神,中共楊浦區委、區政府在中共上海市委宣傳部和徐匯區、黃浦區的支持下,整合三個區及全市國歌有關資源,在楊浦區荊州路拍攝《風雲兒女》影片的地方建設國歌紀念廣場及國歌展示館,並於2006年11月30日舉行了奠基儀式。
經過兩年多的努力,國歌紀念廣場及國歌展示館終於在迎接新中國成立六十周年前夕順利竣工了。建成後的國歌紀念廣場是一個大型開放式圓形廣場,在廣場中設定一座主題雕塑,主體造型一面是經過戰爭和歷史風雲洗禮的國旗,另一面是充滿造型肌理和斑駁色彩的國旗,結合激昂的軍號,準確表達國歌的主題。圓形廣場為唱片的造型,寓意《義勇軍進行曲》從上海唱響全中國。
國歌展示館坐落在國歌紀念廣場西南側,總面積1500平方米,分上下兩層,由序廳、國歌誕生廳、國歌紀念廳、國歌震撼廳、輔廳(世界國歌廳)、我和國歌廳六個部分組成,運用目前世界先進的48聲道環形影院等最前沿的高科技多媒體技術,通過400餘件文物、文獻和歷史照片,全面展示《義勇軍進行曲》誕生的背景和過程、傳唱和影響等國歌知識,成為愛國主義教育不可多得的有效載體。
《義勇軍進行曲》是電影《風雲兒女》的主題歌,該影片於1935年由在楊浦區原荊州路405號的上海電通影業公司拍攝。影片製作過程中,在原徐家匯路1099號(現衡山路811號)上海百代唱片公司灌制了第一張《義勇軍進行曲》唱片,並將該錄音轉錄到影片《風雲兒女》膠片上。同年5月,影片《風雲兒女》在金城大戲院(今黃浦劇場)首映,從此《義勇軍進行曲》響徹中華大地。

正式落成

中國首座國歌紀念廣場今日在上海楊浦正式落成,位於其間的首座國歌展示館亦正式開館。
由田漢作詞、聶耳作曲,並成為新中國國歌的《義勇軍進行曲》,原是當年電通公司攝製影片《風雲兒女》的主題曲。如今上海楊浦區的荊州路四〇五號,正是當年《風雲兒女》攝影棚的所在地。在電通公司舊址打造國歌紀念設施,緣起一位多年從事影視業的政協人士。曾是楊浦區政協委員的錢峻崖,因深知國歌與此地的關聯,遂有在此建國歌紀念廣場的創意提案。
新落成的國歌紀念廣場占地約二點七萬平方米,是一個大型開放式圓形廣場,寓意《義勇軍進行曲》從上海唱響後,傳遍大江南北。廣場中央矗立著一座獨特的主題雕塑,其造型為一面經過戰爭和歷史風雲洗禮的國旗,另一面則為充滿造型肌理和斑駁色彩的國旗。
同時揭開神秘面紗的國歌展示館,坐落在國歌紀念廣場西南面,分為上下兩層,由序廳、國歌誕生廳、國歌紀念廳等六個部分組成。據介紹,該紀念館運用目前世界先進的四十八聲道環形影院等最前沿的高科技多媒體技術,通過四百多件文物、文獻和歷史照片,全面展示《義勇軍進行曲》誕生的背景和過程,及其傳唱和影響等。
上海楊浦區有關人士對記者表示,該廣場的儀式活動、旅遊休閒等功能和展館的展示教育、收藏研究等功能,將使其成為展現國歌魅力的極好平台。
今天的儀式上,田漢、聶耳的親屬分別向國歌展示館捐贈了《義勇軍進行曲》創作手稿等珍貴資料。

走進廣場

3月19日上午,在勞仁、山東老薑熱情組織下,曉林、仙鶴、月亮船、芳齡、慧慧秋雨、石老師、哆來咪、紫百合等10人,來到了位於楊浦區荊州路151號的《國歌》紀念廣場,接受運用高科技手段展示《國歌》的生動教育。
在草木蔥綠的土地上,一條石板鋪就的小路,把我們引到了國歌中央雕塑前。國歌紀念廣場占地約二點七萬平方米,是一個大型開放式圓形廣場,在廣場中設定一座主題雕塑,主體造型是經過戰爭和歷史風雲洗禮、充滿造型肌理和斑駁色彩的國旗,巨手緊握的軍號,準確表達國歌的主題。圓形廣場為唱片造型,擴展的紋路,寓意《義勇軍進行曲》從上海唱響全中國。
山東老薑是這次活動的組織者和東道主,他興奮地掏出準備好的詩稿,為大家朗誦詩作《春天來了》,高亢而富有激情的詩句,拉開了參觀的序曲。我們在巨型雕塑前合影,以記錄下這個難忘的時刻。
展館講解員小金,帶領我們來到座落在國歌紀念廣場西南面《國歌》紀念展示館。展館有上下兩層,由序廳、國歌誕生廳、國歌紀念廳等六個部分組成。據介紹,該紀念館運用目前世界先進的四十八聲道環形影院等最前沿的高科技多媒體技術,通過四百多件文物、文獻和歷史照片,全面展示《義
勇軍進行曲》誕生的背景、過程以及傳唱和影響等。
走進國歌展示館一樓,一面弧形國歌屏風牆,凸顯出展館主題。在屏風牆的右側牆面上,用花崗石鑿出淺浮雕,那是荊州路電通公司攝影棚、百代唱片公司、金城大戲院的畫面。
《義勇軍進行曲》是電影《風雲兒女》的主題歌,該影片於1935年在楊浦區原荊州路405號的上海電通影業公司拍攝。影片製作過程中,在原徐家匯路1099號(現衡山路811號)上海百代唱片公司灌制了第一張《義勇軍進行曲》唱片,並將該錄音轉錄到影片《風雲兒女》膠片上。同年5月,影片《風雲兒女》在金城大戲院(今黃浦劇場)首映,從此《義勇軍進行曲》響徹中華大地。
《國歌》展示館展示形式多樣,我們在十幾米長的互動牆上,看到了由12個《國歌》故事組成的巨幅畫面。畫幅上蒙著虛擬的灰塵,只要用手在上面輕輕一抹,刷痕處蒙塵的照片馬上變得清晰,牆面就會出現相關的視頻。
在展示廳里設有“我和國歌”展區,50個人講述了50個關於與國歌的故事。父親與《國歌》故事的音像列在首位。另外還有田漢的長孫田鋼、上海博物館館長陳燮君……《國歌》作者的後代、不同行業的名人和一些普通百
姓,每個人都有一段視頻,錄下了他(或她)與國歌的淵源、對國歌的情愫。
最後,我們在環形影院觀看了高科技製作的《國歌》紀念片。超聽覺、超視覺的設計,使我們在世界上獨一無二的48聲道環形影院中,從不同的角度感受交響樂演奏的旋律,欣賞到360度頂天立地的全景視頻。如此壯觀的場景,這等前仆後繼的畫面,那么高亢激越的《國歌》......身臨其境,不禁讓人激動萬分!
我們認真地觀看展覽、靜聽介紹,深感這是一次弘揚愛國主義 ,追憶《國歌》紅色歷史淵源的有意義的活動。建立《國歌》紀念廣場, 既是為了重現當時鬥爭的場景, 也是為了永不磨滅的紀念,更是為了激勵中華民族子孫萬代一往無前……
讓我們繼續高唱《國歌》,前進、前進、前進、進!

場館展示

位於上海楊浦區大連路長陽路交匯處的全國首個也是唯一一個國歌紀念廣場,於2009年9月25日落成,占地2.7萬平方米,是一個大型開放式廣場,有塊圓形場地好似唱片的造型,象徵著《義勇軍進行曲》從上海唱響全中國。國歌展示館坐落在國歌紀念廣場西南側,總面積1500平方米,通過400餘件文物、文獻和歷史照片,全面展示《義勇軍進行曲》的誕生背景、過程和影響。據悉,作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的《義勇軍進行曲》是電影《風雲兒女》的主題歌。
《義勇軍進行曲》誕生的歷史背景。
“起來!不願做奴隸的人們!把我們的血肉,築成我們新的長城!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每個人被迫著發出最後的吼聲……”你知道國歌的來歷嗎?知道它誕生過程中一些不為人知的故事嗎?日前,記者專訪國歌展示館布展辦公室負責人、楊浦區黨史辦副主任李國才,聽他講那國歌的故事。
聶耳忘情譜曲,被友人母親戲稱為“起來”
1931年,東北“九·一八”事變後,眼看中華民族面臨生死存亡的關頭,文藝界愛國人士紛紛奔走呼籲。1934年成立的“電通影業公司”,專門拍攝左翼電影。一開始是租用上海斜土路上的破舊攝影棚為生產基地,1935年初搬遷到荊州路405號後,拍攝的第一部電影就是《風雲兒女》。劇情梗概是田漢編寫的。“田漢那個時候才30歲出頭,卻已是文藝界老大級的人物了。那個時代用的是蠟紙油印,寫一張印一張。但田漢可以做到七步成詩、立等可取。”李國才告訴記者。可惜,1935年2月,田漢寫好劇情梗概後沒多久被捕入獄,他的好朋友夏衍接手將故事改編成了電影劇本。這件事湊巧被聶耳聽說了,這個23歲的青年跑到夏衍那裡,“譜曲的事就交給我吧”。
1935年5月24日,《風雲兒女》在上海的金城大戲院首映,非常轟動。
李國才說,“當年,聶耳經田漢介紹入黨,由於宣傳抗日被列入反動當局的黑名單,黨組織決定讓聶耳由日本轉歐洲和蘇聯學習。聶耳是5月15日去日本的。5月14日,他前往荊州路405號試唱了《義勇軍進行曲》,到了日本後他對曲子進行修改,再將定稿寄回來,收件人是電通公司的司徒慧敏和孫思毅。”
在拜訪司徒慧敏的女兒時,李國才得知了一個不為人知的趣聞:全中國第一個聽到《義勇軍進行曲》的竟是司徒慧敏的母親。原來,當時聶耳經常到進步人士司徒慧敏家串門,每次譜完曲,都要迫不及待地唱給司徒慧敏的母親聽,司徒慧敏的母親也非常喜歡這位勤奮的樂壇才子。當完成《義勇軍進行曲》初稿時,聶耳在司徒慧敏家一遍遍唱“起來”,給司徒慧敏的母親留下了深刻印象。以後,每當聶耳去他們家,司徒慧敏的母親就說“起來”來了。有一天午飯前,聶耳又去他們家,司徒慧敏的母親對媳婦說:“快,快,再加點米,‘起來’來了。”
5月15日前往日本後,同年7月17日,聶耳游泳溺水身亡。李國才評價說,聶耳是位音樂天才,從未上過正規的音樂學院,但短暫的一生里譜寫了三四十首膾炙人口的曲子,包括《賣報歌》、《大路歌》等等。其中有14首是和田漢合作的。《風雲兒女》上映後不久,主題曲《義勇軍進行曲》就流傳開了,田漢出獄後,聽到大街小巷唱著這首曲子,一時淚如雨下,發誓說:“沒有了聶耳,我這輩子再也不創作歌詞了。”
開國大典前,毛主席一錘定音“歌詞不變”
李國才介紹說,1949年,籌備開國大典,《人民日報》上刊登了徵集國旗、國徽、國歌的啟事,當時國歌的應徵稿有632件,但國歌徵集小組討論下來,覺得都不是很滿意。
10月1日就是開國大典,到了9月25日,國歌都沒定下來。與此同時,眾人都推選《義勇軍進行曲》為國歌。這天晚上,在中南海豐澤園裡,大家再次熱議國歌的事。作為國歌徵集小組的成員之一,田漢建議說將歌詞改一改,因為當時作詞的大背景是抗戰,現在解放了,背景變了。但周恩來說:“要么就用舊的歌詞,這樣才能鼓動情感,修改後唱起來就不會有那種情感了。”最後,毛主席一錘定音,認為雖然中國解放了,但要“安不忘危”,所以歌詞不變。國歌的事就此定了下來。
“學生唱國歌沒激情,只因對國歌誕生的背景不了解”
那么國歌紀念廣場和國歌展示館是如何籌建起來的呢?李國才向記者娓娓道來。2005年,《楊浦論壇》上發表了一篇文章,提起楊浦區是國歌的發源地。原來,《風雲兒女》是在上海楊浦區原荊州路405號的上海電通影業公司拍攝的。影片製作過程中,又在原徐家匯路1099號(現衡山路811號)的上海百代唱片公司灌制了第一張《義勇軍進行曲》唱片,並將該錄音轉錄到影片《風雲兒女》的膠片上。同年5月,影片《風雲兒女》在金城大戲院(今黃浦劇場)首映,從此《義勇軍進行曲》響徹中華大地。如此說來,國歌的誕生和楊浦、徐匯、黃浦三個區都有關係。
在一番協商後,國歌紀念廣場打了上海牌,即《義勇軍進行曲》是在上海誕生的,大家對此都無異議。之後,由楊浦區委宣傳部和區史志辦、文化局、檔案局的幾位同志開始籌建國歌展示館。
在籌建前夕,李國才心目中已做好了布局:“國歌震撼廳”圓形的外牆上用中、英、德、法、日等多國語言將《義勇軍進行曲》歌詞刻在透光鋼板上。在“互動地球”展區,一個1.8米直徑的地球模型嵌入牆內,上面投射著世界各國的多媒體圖像。只要用手指輕觸地球上任何地方,就能獲取來自這個國家和地區的風土人情。而在國歌展示區,人們可以隨時點播各國國歌。
國歌展示館落成後,好評如潮。但李國才還是有點小遺憾,“現在的館受限於面積,無法詳細展開介紹《義勇軍進行曲》誕生的歷史背景。”
在李國才看來,國歌是對下一代最好的愛國主義教育,但現在一些老師反映,學生唱國歌時嘴巴張不開,“冒著敵人的炮火,前進!”這“敵人”是指誰?“把我們的血肉,築成我們新的長城!”為何是用“血肉”,而不是用磚頭?
李國才介紹說,“九·一八”事變後,東北自發形成各種抗日組織,統稱“義勇軍”,與日本侵略者展開殊死戰鬥。日本帝國主義相當殘忍。“在阜新煤礦,他們把殺害的中國人熬成油點燈,俗稱‘人油燈’。在大連港,由於屍體太多,日軍還想出了一種‘活底棺材’,將棺材抬到荒郊野外,將底抽掉,屍體就扔掉了……”李國才表示:“現在的學生唱國歌沒激情,這是由於學生對歌詞不理解造成的。如果他們對國歌誕生的背景有所了解,定會激起滿腔熱血。”
國歌展示館老照片:聶耳在日軍眼皮底下拍侵略證據
在國歌展示館裡,有一張聶耳所拍的珍貴照片,是李國才從雲南找來的,內容是“一·二八”事變後,日軍侵略上海的景象。“一·二八”事變後,電影製片廠要去戰地取景,聶耳拿著相機,在江邊碰到了兩個美國哨兵,便用英語和他們打招呼。看到小伙子長得英俊,又會英語,美國哨兵備感親切,允許他到黃浦江邊拍照。此時,有兩個日本兵過來了,看到聶耳在拍日本軍艦,想要將他帶走。這時美國兵當了回和事佬,建議聶耳把相機里的底片抽掉。日本兵這才罷休。聶耳佯裝要感謝美國兵,掏出備用膠捲為他們拍照,身體一轉,就把黃浦江上的日本軍艦拍了下來。
“國歌展示館裡珍貴的老照片很多。”李國才告訴記者,《風雲兒女》上映後不久,電通公司於1935年下半年就被迫關門了。當時,曾有很多人想在電通公司的電影裡扮演角色,包括後來鼎鼎大名的周璇在《風雲兒女》里也只爭取到一個舞女甲的角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