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重點野生動植物保護

國家重點野生動植物保護對象共有十五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國家重點野生動植物保護
  • 大熊貓保護:大熊貓分布在四川
  • 朱䴉保護:朱䴉是世界著名的瀕危鳥類
  • 老虎保護:虎是大型貓科動物
1、大熊貓保護。大熊貓分布在四川、陝西和甘肅的狹小地帶,野外種群數量1000隻左右。目前川陝甘三省共建立了34個大熊貓保護區,總面積176萬公頃,共有棲息地約65.3萬公頃。進一步完善現有保護區的基礎設施建設;在大熊貓集中分布區新建28處保護區,總面積達到37.5萬公頃;建立17條大熊貓走廓帶,改善並恢復33萬公頃的大熊貓棲息地;在55個大熊貓分布縣建立縣級保護站,加強對大熊貓及棲息地的保護管理。同時,加強大熊貓飼養繁殖才野外放歸等研究,擴大野生種群數量。
2、朱䴉保護。 朱䴉是世界著名的瀕危鳥類。60年代後曾一度被認為已經滅絕。1981年5月在陝西省洋縣重新發現7隻繁殖群體,經過20年的保護,現已發展到248隻。但是,仍處於瀕危狀態。在朱䴉覓食地區儘快恢復天然濕地,及時建立人工模擬濕地共2000公頃,擴大朱䴉的棲息地面積,保證充足的食物供應。選擇適宜的重引入區域,建立2~3處異地繁育種群,使新建保護區面積達到20萬公頃。加強人工繁殖研究,在現有朱䴉繁殖研究中心的基礎上,再建2-3處人工繁育基地,使人工種群達到550隻。
3、老虎保護。是大型貓科動物,歷史上曾有5個亞種廣泛分布於我國,目前僅存4個亞種,即中國虎(又稱華南虎)、東北虎、孟加拉虎和印支虎,野外種群數量不足百隻。重點加強15個現有虎保護區的建設,總面積達169萬公頃;再建2處東北虎自然保護區,改善棲息地1萬公頃,使保護面積達到35萬公頃;在保護區之外虎分布的23個縣,建立保護站,管護面積達到194萬公頃。同時選擇適宜地點建立4處種源繁育基地,進行野外放歸試驗,補充並擴大野外種群數量。
4、金絲猴保護。 金絲猴是我國珍稀特有動物,有川金絲猴、黔金絲猴和滇金絲猴,主要分布於四川、雲南、貴州、西藏、陝西、甘肅、湖北7省區。目前,已在金絲猴分布區建立自然保護區30多處,面積達160多萬公頃。工程重點加強現有金絲猴保護區建設,再建1處金絲猴自然保護區,面積2.4萬公頃。在自然保護區以外的金絲猴重點棲息地,建立22個保護站。同進建立3處人工繁育基地,擴大人工飼養種群,選擇合適生境,進行野外放歸試驗。
5、藏羚羊保護。 藏羚羊是我國青藏高原特產動物。80年代以來,藏羚羊種群總數急劇下降。目前全國已建藏羚羊保護區3處,總面積3880萬公頃。將進一步加大已建保護區建設,完善保護管理機構和管理站點的建設;在西藏、青海和新疆建立3處禁獵區,使禁獵區面積達到800萬公頃。
6、揚子鱷保護。揚子鱷僅分布於皖南山系以北,海拔200米以下的丘陵地帶的水塘中,野外種群僅有幾百條。經過努力,已經解決了揚子鱷人工繁殖等難題,現每年可人工繁殖揚子鱷1000至2000條。規劃在原有保護區內的基礎上,將周邊適合揚子鱷棲息的2萬公頃劃入保護區範圍,新建4個保護站。加強人工繁育,使中下游揚子鱷原分布區內選擇合適地段劃建3處揚子鱷人工放養區,使人工放養區面積達到6萬公頃。
7、大象保護。我國野生亞洲象約有200至270頭,集中在雲南西雙版納、思茅等地州。由於棲息地的縮小、偷獵和人口增長等原因,給亞洲象的生存和棲息帶來極大的干擾和威脅。不斷完善西雙版納和南滾河2處自然保護區垢建設,擴大保護區面積。在保護區外亞洲象約10萬公頃的活動區域建立保護站;建立亞洲象馴養繁殖中心,擴大人工飼養種群,杜絕野外獵捕大象。
8、長臂猿保護。我國有黑長臂猿、白眉長臂猿、白掌長臂猿和白頰長臂猿4個種,主要分布在雲南、海南等省,野外種群數量有足500隻。目前,全國共建有涉及長臂猿的保護區13處,面積60多萬公頃。規劃擴建長臂主要分布的自然保護區2萬公頃,恢復片斷森林間的植被,連線島狀棲息地。在保護區外約40萬公頃的長臂猿棲息區域,建立12處保護站。建立2個長臂猿人工馴養繁殖中心,擴大人工繁殖種群,進行野化訓練,促進野外種群的恢復。
9、麝保護。我國有原麝、林麝、馬麝、黑麝和喜馬拉雅麝5個種,曾廣泛分布於全國各地。由於大量捕殺及棲息地嚴重破壞,全國麝資源已由60年代的250萬頭左右下降到目前的20萬-30萬頭,主要分布範圍縮減至13個省區,面積約1萬公頃,涉及保護區約66處,面積884萬公頃。進一步對麝資源相對多的自然保護區,加強基本建設和野外保護能力建設。在麝分布較為集中的地區建立4處禁獵區,禁獵區面積達到60萬公頃。在適宜區域選擇10-15處共約200萬公頃林地恢復和改善植被,進行麝自然放養。建立2處麝的人工馴養繁殖基地,力爭在短時期內在人工繁殖技術方面有重大突破。
10、普氏原羚保護。普氏原羚是我國特產瀕危動物,曾廣泛分布於內蒙古、寧夏、甘肅、青海、新疆等地。目前僅在青海湖周圍有少量分布,數量300隻左右。工程將加強普氏原羚現棲息地──青海湖自然保護區的建設。擴建保護區面積3萬公頃,對周邊約4萬公頃的覓食、活動區域進行強化保護,建立保護站4處,改造和恢復棲息地約2萬公頃。建立圈養種群,攻克普氏原羚人工飼養繁殖難題。
11、野生鹿類保護。鹿類動物具有極高的經濟價值,人工馴養利用歷史悠久。今後將重點加強海南坡鹿、麋鹿、梅花鹿、白唇鹿、駝鹿和馬鹿的保護,重點加強13處自然保護區的保護能力建設。在保護區周邊區域約1500萬公頃的棲息地,建立140處保護站,恢復和改善棲息地10萬公頃。建立6處人工繁育基地、4處狩獵和合理利用示範區,開展人工馴養梅花鹿和麋鹿的野外放歸。
12、鶴類保護。世界鶴類現存15種,我國有記錄的9種,其中黑頸鶴、丹頂鶴、白頭鶴、白枕鶴、灰鶴、蓑羽鶴6種是繁殖鳥。現有鶴類自然保護區達40多個,面積1000多萬公頃。規劃期內,重點完善已建保護區管理機構和管理站點的建設,擴大保護區的面積,保護濕地和棲息地環境。在鶴類繁殖地和遷飛停歇地建立保護站120,選擇性恢復和改善濕地4萬公頃;建立5處鶴類人工繁育基地,擴大人工繁殖種群。
13、野生雉類保護。全世界共有雉類183種,我國49種,其中18種為我國特有。加大現有保護黃腹角雉、褐馬雞、綠尾虹雉等10處雉類自然保護區建設力度,在陝西再建1處保護區,面積8000公頃。在保護區外約100萬公頃的主要分布區域建立保護站,在華東、西南、華並和東北選擇恢復和改善棲息地5萬公頃。
14、蘭科植物保護。蘭科野生種均屬《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的保護範圍,大多為珍稀瀕危種類,約有60-120種蘭科植物瀕臨滅絕。規劃期內,在蘭科植物較為集中的區域,以及即將滅絕物種原產地,建立保護區和保護站。建立8處禁採區,面積40萬公頃。在全國範圍內禁止亂采濫挖野生蘭花,嚴禁野生蘭花的市場貿易。建立蘭科植物移地保存物種基因庫和蘭花良種生產基地,開展蘭科植物繁育技術研究,推廣優良的蘭科植物栽培物種和品種。
15、蘇鐵保護。蘇鐵是現存最古老的裸子植物。全世界蘇鐵科有1屬約60種,我國約18種,主要分布在福建、廣東、廣西、四川、貴州和台灣等地。保護的重點是我國特有的蘇鐵物種。進一步加強四川、雲南等省的3個自然保護區管理能力建設,在貴州新建1.5萬公頃的蘇鐵自然保護區。在其它蘇鐵重要分布區及原生地,建立保護站和監測站點。建立蘇鐵母樹林保護基地,在雲南四川建立人工培育基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