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科技援疆工程

國家科技援疆工程作為對口援疆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援疆工作的整體部署中發揮了重要的支撐和引領作用。新疆的穩定和發展事關我國和諧發展的大局,新疆實現跨越式發展和長治久安,不僅是新疆自身的一項迫切任務,也是全黨全國的一項重要政治任務。2000年,全國科技界拉開了科技援疆工作序幕。特別是近幾年來,科技界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穩疆興疆、富民固邊”的戰略決策,積極行動,紮實工作,初步形成了全國科技系統協力支援新疆發展的良好局面。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國家科技援疆工程
  • 開始時間:2000年
  • 經費:9億多元
  • 成效: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和先進技術推廣
工作格局,工作成效,相關新聞,

工作格局

一、初步形成了科技援疆工作新格局
近年來,科技界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於支持新疆發展的總體部署和具體要求,積極為新疆的發展和建設作貢獻。特別是2007年科技支疆行動啟動以來,各部門、各地方高度重視、認真部署、積極行動,引導和支持大學、科研院所、企業與新疆開展多種形式的合作和對口支援。
(一)發揮部門優勢,合力推進科技援疆工作
各相關部門都積極回響中央號召,發揮部門優勢,加強分工協作,將科技援疆納入部門總體工作中,統籌部署,形成合力。
科技部一直把科技援疆作為一項重要工作,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的總體部署,2007年3月同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和生產建設兵團建立了部區會商制度,為貫徹落實國務院《關於進一步促進新疆經濟社會發展的若干意見》,啟動了全國科技支疆行動,出台了《關於推進科技支疆工作的意見》,動員全國科技力量積極為新疆的發展與穩定做貢獻,使科技更好地惠及新疆各族民眾。目前,已組織召開了兩次科技支疆會議,促進了科技援疆工作的深入發展。同時不斷加大對新疆的支持力度, “十一五”以來(2006-2009年),新疆(含兵團)所屬單位共承擔國家各類科技計畫項目(課題)1000餘個,安排經費9億多元,是“十五”期間經費總和的2.3倍,其中兵團承擔項目(課題)238個,安排經費1.7億元。支持新疆建設省部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5個,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5個,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化基地11個,國家農業科技園區2個。2000年以來,通過科技援疆共支持新疆開展科技合作項目938項,投資總額170多億元。
有關部委也積極開展科技援疆工作,從項目扶持、人才培養、戰略諮詢等方面對新疆進行支持。例如,教育部積極推進新疆高校學科和創新能力建設,先後支持新疆建立了5個重點實驗室、4個工程研究中心,近五年支持新疆高校實施的科研項目數量超過各省市的平均水平,同時組織內地高校採取多種方式同新疆開展了科研開發和人才培養等方面的廣泛合作。中國科學院與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民政府和生產建設兵團分別建立了高層領導定期會商機制,啟動了中科院系統科技支新工程,創建了院地合作機制,已舉行了3次科技合作會議,合作實施了一批重大項目,2002年以來成功舉辦五屆“中科院—新疆科技合作洽談會”,促成新疆單位同中科院所屬院所、內地科研機構和企業簽訂合作協定1863項,簽約金額達到67.6億元,加速了科研成果向新疆的轉移。中國工程院充分發揮院士的戰略諮詢作用,組織開展了有關新疆水資源、能源基地建設、深部找礦等方面的諮詢論證,為新疆資源開發和環境保護納入中央決策發揮了積極作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加強了對新疆基礎研究領域人才培養工作,2000-2009年資助新疆基礎研究經費21億元,支持新疆設立的地區科學研究基金,占到總資金的18%。中國科協在新疆開展了一系列重大科普活動,通過實施科普惠農興村計畫等,加大新疆科普能力建設,面向新疆廣大農村大力開展科普活動,2006以來已落實獎補資金3000多萬元。
(二)加強東中西協調對接,積極動員各方面力量開展科技援疆
——各省市科技系統認真落實國家的戰略部署,積極行動,發揮各自優勢,通過多種形式,加大科技援疆力度,引導本地的科研院所、高校和企業與新疆開展產學研合作開發和先進實用技術的推廣套用。東部十省市科技主管部門與新疆科技廳和生產建設兵團科技局建立了“10+2”的科技合作聯繫會議制度,定期就科技合作模式、重點領域等進行協商溝通,不斷拓展科技合作領域和範圍。在新疆同東部十省市科技合作聯席會議的指導下,完善了雙方的科技合作進程、科技合作機制和科技合作內容。上海、廣東、江蘇、江西、四川、湖南等省市在科技計畫中設立了科技支疆專項。西部省市區十三方科技部門也建立了科技合作關係。各省市科技系統發揮本地研發等優勢,積極引導本地的科研院所、高校和企業與新疆開展產學研合作,推動先進實用技術向新疆的轉移,為新疆特色產業發展和民生改善提供了重要支撐。高等學校在科技援疆中發揮了重要作用。16所部屬高校全面對口支援新疆高校的85個學科建設,大幅度提升了自治區高校的科研和教學水平。
——新疆作為科技援疆的受援方,積極營造環境和條件,推動各項工作的深入開展。自治區人民政府制訂了《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關於鼓勵開展全國科技支疆行動的若干規定》,從科技投入、稅收激勵、政府採購、科技獎勵、人才引進等方面制定了20條鼓勵內地與新疆開展科技合作的優惠政策。自治區、兵團還分別設立了2000萬元和1000萬元的科技支疆專項,向區外開放,專門用於支持內地與新疆的科技合作。在各兄弟省市的配合下,新疆組織建立了全國科技支疆的工作聯絡網體系,共有27個省區市、4個計畫單列市和8個副省級城市的科技行政主管部門。

工作成效

二、科技援疆工作取得顯著成效
圍繞新疆科技進步、經濟社會發展和民生改善的實際需求,各部門、各地方不斷加大援助力度,積極落實重點任務,組織實施重大項目,促進了科技成果轉化和先進實用技術推廣,為新疆的經濟社會發展及科技自主創新能力的提升做出了積極貢獻。
(一)促進了新疆現代農牧業發展和農民增收
圍繞糧食、棉花、林果、畜牧“四大基地”建設,集中實施了一批科技合作項目,大大加快了新疆現代農牧業發展步伐,促進了農牧民致富增收。如棉花科技攻關項目為國家優質商品棉基地建設提供了科技的支撐,為新疆棉花生產連續十多年保持七項“全國第一”作出了直接貢獻。凍精配種、胚胎移植等先進技術使新疆奶牛改良周期縮短3/4,胚胎產量占全國60%,技術服務拓展到20多個省區。科技攻關大幅提升了新疆細羊毛品質,拉動全國細羊毛價格上漲30%以上。天津市與新疆合作研發的彩色CCD多功能色選機,使吐魯番地區葡萄乾品位明顯提升,銷售價格增長50%以上。目前,新疆的啤酒花、枸杞、葡萄、香梨、蘋果、杏、石榴、核桃、紅棗等特色產業成長壯大,享譽國內外。
——新疆惠森生物技術有限公司通過與河北微生物研究所、新疆農科院微生物研究所、浙江清華長三院合作,篩選出了適合西北乾旱鹽鹼土壤的菌種,在生物肥料的菌種選育、肥料配方、設備選型、市場運作等諸多方面取得長足發展,提高了生物產品的質量和生產工藝水平,建成了新疆最大的複合生物肥生產基地,
——新疆農墾科學院與中國農科院、北京農業信息技術研究中心等單位合作,聯合實施了“雜交棉強優組合選育與產業化技術集成示範”國家科技支撐項目,選育雜交棉新品種4個,雜交棉製種種子單產達到198.1公斤,大面積高產示範皮棉單產達到284.5公斤。
——新疆溢達所屬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與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航天育種研究中心、新疆農科院等單位廣泛合作,研究開發了優質長絨棉、中長絨棉、超級長絨棉等新品種,對現有長絨棉品種進行良種繁育和提純復壯。與內地科研單位合作研發的緊密氨倫包芯紗系列產品和JC350S/2賽絡緊密紡紗產品達到國內領先水平,“溢達棉”牌精梳紗線被評為“中國名牌產品”。
——國家節水灌溉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新疆)與西安交通大學、北京達爾康公司合作,通過“滴灌核心產品數值化平台研究與示範”項目,建立了具有軟體仿真加工等功能的快速開發平台,縮短滴灌產品研發周期50%以上,設計成本降低60%以上,已開發出一種新型滴灌核心產品並在生產中示範。
——石河子貴航公司與中國農機院聯合實施的“大型機械化采棉機採摘頭研製”項目,研製的採摘頭,進一步提高了采棉機國產化率,並降低了製造成本。
(二)促進了新疆優勢資源轉換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
在國家科技計畫的持續支持和新疆地方科技力量的共同努力下,新疆在礦產資源勘探開發、風能利用、新材料、生物製藥、煤與石油化工等領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科技成果,促進了新疆優勢資源的轉化,帶動形成一批具有新疆特色的產品和產業,造就了一批如“特變電工”、“金風科技”、“眾和鋁業”、“中發化工”等國內外知名創新型企業。圍繞加快新型工業化進程,著力開展高新技術研發及產業化工作,推動石油石化、煤電煤化工、礦產加工、鋼鐵、輕工、紡織、裝備製造等傳統產業最佳化升級,加快培育和發展新能源、新材料、電子信息、生物醫藥等戰略性新興產業。
——國家礦產地質科研項目(305項目)實施20多年來,每年吸引1200多名中高級科技人員來新疆聯合攻關。通過與國內外一批院士、專家的合作,發現和圈定50多條重要礦帶200餘處找礦靶區和普查評價基地;提交的科研預測儲量黃金950噸、銅鎳900萬噸、鉛鋅1080萬噸、鉀鹽3億噸,潛在價值上萬億元。
——通過在石油天然氣地質科研方面的聯合攻關,新疆的油氣開發不斷有新的重大突破,2000年以來,累計新增探明石油地質儲量7.2億噸,天然氣地質儲量1700億立方米,為建設新的石油天然氣基地和實施國家“西氣東輸”工程提供了資源依據。
——新疆廣匯集團聯合濰柴動力、中國汽車工程研究院、供氣系統生產企業等多家科研機構和生產商,在863計畫支持下,開發出了中重型LNG專用運輸車,已累計推廣LNG貨運車輛近800輛,建設LNG汽車加注站近50餘座。
——新疆天科合達藍光公司通過與中科院物理所的技術合作,形成年產3萬片碳化矽晶片的產能,晶體合格率88%,成本僅為國際同類產品的1/8-1/10,初步建成全球第三家碳化矽晶胚規模化生產基地。
——新疆大學與科大訊飛公司進行深度合作,成立了“新疆大學訊飛語音及語言聯合實驗室”。在國內首次將最先進的智慧型語音技術與維吾爾語、漢語口語學習需求相結合,開展多民族語音及語言核心技術研究,共同開發新一代具有維、哈、柯文多語言軟體核心和使用界面的智慧型“雙語”民文教學軟體系統,為打造國內乃至國際上著名的“維、哈、柯、阿”語音及語言技術研究基地奠定了基礎。
(三)支撐了新疆民生改善和生態環境整治
圍繞新疆生態環境、醫藥衛生、防災減災等重要的民生問題實施的一大批合作項目,取得了明顯成效。如973項目“中國西部乾旱區生態環境演變與調控研究”,在荒漠化治理的理論上取得突破,成果直接服務於新疆北水南調防護體系建設工程和塔里木河流域近期綜合治理工程;歷時14年完成的“塔里木沙漠公路防護生態工程建設研究”,成就了世界第一條穿越流動沙漠的“綠色長廊”,使長度為436公里的塔克拉瑪乾沙漠公路成為南疆地區的大動脈;通過開展 “烏魯木齊居民慢性腎臟病及干預措施研究”,有力地減少了當地居民慢性腎臟病的發生。
——新疆愛迪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與中國科學院煤炭化學研究所合作,在阜康市晉商重化工工業園區共同建設焦油加氫製備高清潔燃料油的示範工廠。採用國內外先進的煤焦油加氫制燃料油催化劑,處理不同工廠生產的中低溫煤焦油,把污染環境的煤焦油變為市場緊缺的高清潔燃料油。年加工焦油20萬噸,年產成品汽油2.38萬噸、柴油9.9萬噸、瀝青5.94萬噸,年銷售收入約為7.8億元。
——新疆天業集團與浙江大學聯合實施“大型熱電機組國產化煙氣脫硫技術開發與示範”項目,在脫硫塔設計和控制技術上進行攻關,解決了傳統濕法脫硫塔易結垢、難以連續穩定運行的缺陷,打破了我國大型燃煤電站脫硫核心技術依賴進口局面,以電石廢渣為脫硫劑,實現了無害化處理和清潔生產,脫硫效率達到95%以上。
(四)提升了新疆自主創新能力
在全國科技力量的支持下,新疆科研基礎條件不斷改善,研發能力明顯提高,科技人才綜合素質顯著增強。
——研發實力不斷增強。2006-2008年,新疆科研人員發表SCI、EI、ISTP、CSTPCD論文總計13380篇,國際論文平均每篇被引用次數2.22次,新疆的研究水平從一個低起點快速拉升到“國際論文被引用篇數增長較快的十個地區之一”。具備了申請和執行“973”、“863”等國家重大科技計畫項目的能力。到2009年底,累計取得重大科技成果8988項,獲得專利授權1.45萬件。
——科技人才隊伍不斷壯大。目前已發展到40多萬人,擁有4名中國工程院院士。依託“西部之光”、“國家高技能人才培訓工程”、少數民族科技人才特殊培養計畫等人才培養計畫和活動,積極引進人才和智力,推進科技創新人才和創新團隊建設。中科院啟動了“西部之光新疆人才”特別支持計畫,開展新疆緊缺高層次科技人才的引進和培養工作。僅2008—2009年,科技部及內地各省市組織的新疆科技及管理人員培訓就達4000多人次,新疆基層科技管理幹部及院所骨幹科技人員到內地掛職的有60多人。
——科技基礎條件明顯改善。利用多種途徑大力支持新疆科技基礎條件建設,依託一些科技實力較強的高校和科研院所、企業,先後建設了一批重點實驗室和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省部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達到了5個,同時,許多省市紛紛在新疆建立各具特色的科技合作基地。上海市在烏魯木齊建立了“新疆上海科技合作基地”、在阿克蘇籌建了“阿克蘇上海科技活動中心”,在和田地區組建了“中科院上海生科院和田地區維吾爾醫藥研究開發中心”。目前,新疆上海科技合作基地已有17家科技型企業簽訂了入駐契約,其中14家企業已正式入駐,涉及的行業包括新材料、生物技術、信息技術、生物醫藥等;天津市在烏魯木齊建立了“新疆天津科技合作園”,在喀什地區建立了“天津海河生態園”、“津澤工業園”等;山東省在喀什地區疏勒縣建立了“齊魯工業園”;福建省在昌吉州組建了“閩昌科普教育示範基地”。通過多方支援,新疆的自主創新能力逐步提高,有力地支撐了經濟社會的發展。
(五)加強了與中亞、俄羅斯和周邊國家的科技合作
——上合組織框架下的科技合作取得新進展。在科技部的支持下,2009年7月在烏魯木齊舉行了上海合作組織第一次科技部長會議專家籌備會晤,與會代表就2010年啟動科技部長會議制度以及“上合”框架下開展科技合作的原則、目標、具體方式等達成一致,將新疆同中亞及俄羅斯的科技合作納入上海合作組織框架下的科技合作機製取得新進展。2007年,科技部和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民政府在哈薩克斯坦阿斯塔納舉辦了“中國高新技術及產品展覽會”,組織了國內16個省區市的120家企業參展。科技部在烏魯木齊建立了“國家中亞科技經濟信息中心”,安排新疆承擔的國家科技援外項目“吉爾吉斯斯坦生態環境保護與自然環境管理”、“塔吉克斯坦農業用水資源調查及典型灌區節水示範”等取得新進展。
——聯合東中部地區積極拓展向西開放的科技合作領域。烏魯木齊高新區聯合38家國家高新區、經濟技術開發區、邊境經濟合作區,成立了高新技術產業發展中亞市場戰略聯盟,共同在中亞國家舉辦高新技術展覽。新疆充分利用地緣優勢,聯合內地省市積極開展與中亞、俄羅斯的科技合作,在農業、畜牧業、地震、有色冶金、地質勘探、環境保護等20多個領域取得實質性進展。2003-2009年,中、俄、哈、蒙阿爾泰區域科技合作與經濟發展國際研討會分別在中國新疆、俄羅斯、哈薩克斯坦、蒙古等地召開8次,在多個領域達成了合作共識。召開了“阿爾泰區域科技合作國際協調委員會”協調會議5次,舉辦科技合作培訓班5期。
總結科技援疆取得的成效,主要得益於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充分調動各方積極性,動員全國科技力量,匯集各方科技資源,形成全國科技系統協力支援新疆的良好局面。二是緊扣新疆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科技需求,推動內地的科技優勢同新疆的資源優勢、區位優勢和後發優勢相結合,大力推動科技成果轉化和先進適用技術推廣套用。三是注重人才培養和智力援疆,強化科技的“造血”功能,通過科技援疆從根本上提高新疆的自我發展能力。四是堅持政府引導、市場驅動、多方合作、互利共贏,積極探索建立充滿活力、充分調動各方面積極性的科技援疆長效機制。

相關新聞

2014年9月16日電 中央和國家機關、中央企業第八批援疆幹部人才16日從北京首都機場啟程,飛赴烏魯木齊。
2014年5月,中央召開第二次新疆工作座談會,決定加大對口援疆工作力度。按照中央的有關要求,中央組織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認真做好第七、八批援疆幹部人才輪換工作。援疆任務下達後,各選派單位高度重視,廣泛宣傳動員,廣大幹部人才積極踴躍報名,組織人事部門選優挑強,選派工作進展順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