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之大器(電視記錄片)

國之大器(電視記錄片)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是由鳳凰衛視《鳳凰大視野》欄目拍攝的十集紀錄中國兩彈一星發展的紀錄片。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國之大器
  • 類型:紀錄片
  • 集數:十集
  • 頻道:鳳凰衛視
節目介紹,劇集介紹,

節目介紹

《國之大器——當代中國兩彈一星事業》
是由鳳凰衛視《鳳凰大視野》欄目拍攝的十集紀錄中國兩彈一星發展的紀錄片。此紀錄片內容充實,極富教育意義。披露了很多不為人知的秘密,展現了中國人民頑強自立的精神。

劇集劇情介紹

第一部《原子密碼》上集
各位好,這裡是鳳凰大視野。
自上世紀六十年代以來,中國自行成功研製了核子彈、氫彈、飛彈,以及人造地球衛星等尖端武器,並且由此建立起了中國的戰略核力量。“兩彈一星”是人們對這一國家高科技事業的簡稱。
在新中國發展60多年的歷程當中,恐怕最能支撐起中國大國地位的就是“兩彈一星”了。20世紀80年代以前,出於對國家安全的考慮,中國尖端國防工業領域一直和其它國家一樣,是屬於高度保守的一個秘密,外界很難窺得其中的奧秘。那么從今天開始播出的系列片《國之大器——當代中國兩彈一星事業》,就將揭開多年來蒙在這一秘密領域厚厚的面紗。讓我們一起來感受一下,中國的大國地位是如何煉成的。
核子彈,上一次它掀翻了日本,這一次它又與中國擦肩而過。對新中國的領袖們來講,一個命題已經無法迴避:這個國家撐得住一場遭受核打擊的現代戰爭嗎?
如何能夠掌握原子能超自然的力量,成為了那一個年代剛剛從戰爭廢墟中站立起來的中國人最急迫實現的理想。
明天請您繼續收看鳳凰大視野《國之大器——當代中國兩彈一星事業》的第一部“原子密碼”的下集。明天見。
第一部《原子密碼》下集
各位好,這裡是鳳凰大視野。
20世紀中葉,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形成了東西方兩大陣營。同屬於東方社會主義陣營的蘇聯和中國,在那一年代當中是同志加兄弟的親密盟友。人們習慣地在稱蘇聯是“大哥”的前面呢,還得加上個“老”字,“老大哥”,透著那么股濃濃的親情。50年代,這個老大哥確實給了正在戰爭廢墟當中建設的新中國以極大地幫助。可是,好景不長,雙方在意識形態方面越來越尖銳的分歧,最終導致了兩黨兩國分道揚鑣。和其它幾百個援助項目一起被扔在了半道邊上的中國核工業,一時之間前途未卜。當時負責核工業的二機部部長宋任窮他說了這么一句話,天快要下雨了,要準備傘。
師傅們突然都走了,丟下了心裡還沒有底的徒弟。這對剛剛起步的中國工業建設無疑是個巨大的打擊。偏偏又禍不單行,1960年,進入了三年經濟困難時期的中國處在飢餓的邊緣。有關部門呢不得不開始壓縮城鄉居民的糧食定量,對國民經濟實行大幅度調整。
但是當時很少有人知道,還有比饑荒更恐怖的危機,正在數萬米的高空上向他們悄悄逼近。
明天同一時間請各位繼續收看鳳凰大視野《國之大器——當代中國兩彈一星事業》第二部“雷驚天盪”。
第二部《雷驚天盪》上集
各位好,這裡是鳳凰大視野。
自從人類進入核時代以後,世界上大國的政治家都明白和平或許只能靠核武器來贏得。毛澤東也深悟其中的道理。1960年5月呢,他對來訪的英國陸軍元帥蒙哥馬利說:這個東西是不會用的,越造得多,核戰爭就越打不起來。
就在毛澤東說這番話的時候,中國正有一批人,雖然靠著挖白菜根就鹽水填肚子,可是仍然頑強地向愛因斯坦的著名猜想發起衝擊。在外來的威脅之下,就是“不要褲子也要核子彈”,這句話成為了那個年代豁出去的一批中國人最著名的口號。
主持人:
在來自國際上的壓力日見強烈的危機之下,留給中國的時間已經不多了。從上到下,都在拚命爭取著儘快實現那個代號為“596”的預定目標。
而也就在此時,一個由美國主導設計,由台灣“操刀”的預先軍事摧毀行動計畫也出台了。
可是呢就在甘迺迪正在考慮中央情報局和台灣特種部隊如何聯手動武的時候,一個驚動世界的事件突然降臨。
明天同一時間請各位繼續收看鳳凰大視野《國之大器——當代中國兩彈一星事業》的第二部“雷驚天盪”的下集,明天見。
第二部《雷驚天盪》下集
主持人:
各位好,這裡是鳳凰大視野。
面對蘇聯撤走專家停止援助扔下的爛攤子,中國人必須收拾後重整山河。沒有了老師的學生其實反而放開了手腳。因此中國的第一顆核子彈呢,有“被逼出來的”一說。當然那些馴核人也並不是一些簡單的學生。
中國核試驗的進程更加深了對手的緊迫感。幾十年之後,當時設計的一場“美蘇合作”的具體細節被透露出來。
而一場中國人釋放原子力量的驚雷,也正在中國西部戈壁灘上迅速奔向倒計時的終點。
主持人:
第一顆核子彈爆炸成功的那個晚上,戈壁灘上舉行了慶功會餐。激動萬分的人們盡情發泄著。試驗總指揮張愛萍和幾位科學家時不時的就會被數不清的這些手拋到空中。而平時滴酒不沾的科學家們此時也都搖搖晃晃,走路都得人攙著。
不到一年之後的1965年8-9月,美蘇兩個超級核大國,向聯合國提交了“不擴散核武器條約”草案。 1970年3月5日經聯大2年前核准的這一條約正式生效。該條約其中一條就規定,非核國家保證不製造核武器。
1964年10月的那一響,為中國贏得了這個歷史的機遇。
明天同一時間請各位繼續收看鳳凰大視野《國之大器——當代中國兩彈一星事業》的第三部“神劍巡天”
第三部《神劍巡天》上集
鳳凰主持人:
各位好,這裡是鳳凰大視野。
1956年,歐洲波蘭匈牙利先後爆發了“波匈事件”,共產主義陣營的動盪,讓蘇共領導人改變了對援助中國國防新技術的牴觸態度。
第二年,蘇聯將人類第一顆人造衛星成功地送上了地球軌道,震動了整個世界。幾乎所有的尖端技術的實現都在政治角度上成為了東西方兩大陣營的較量。
而隨著大批蘇聯專家和實物的到來,中國在國防尖端技術研製領域步伐明顯加快了。
然而,師徒之間總還是有一些矛盾發生。為了證明使用曾經被蘇聯專家斷言將會引爆飛彈的國產推進劑是沒有危險的,當時的中方技術負責人竟然提出用他們自己的性命擔保。
鳳凰主持人:
歷經磨難的中國科研人員,終於邁出了第一步。與其說這一步是生產發射出去了飛彈,還不如說是樹立了對“自力更生”的自信。現在不是流行這樣一句話嘛:叫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志有多高,路就有多遠。堅信“我能行”的中國人在那個時候也找到了自己施展的舞台。
不過,科學的探索道路是永遠不會像人們期望的那么平坦的。
下周同一時間請各位繼續關注鳳凰大視野《國之大器——當代中國兩彈一星事業》的第三部“神劍巡天”的下集。下周見。
第三部《神劍巡天》下集
鳳凰主持人:
各位好,歡迎收看本周的鳳凰大視野。
60年代初,中國成功仿製並發射了東風一號飛彈。在當時舉國上下正在勁吹的大躍進的浮誇風中,一些熱情高漲的人們感覺似乎掌握高技術也並非像之前想像的那么複雜。
1962年3月初,中國人拿出了第一枚自主設計製造的東風二號飛彈。而它的首次發射也成為了一次讓所有科技人員刻骨銘心的記憶。
當時從事核子彈和飛彈的研製隊伍分屬兩個保密嚴格的系統。這讓科研人員感慨“囉嗦要跟嬌小姐結婚恐怕是不容易,可能連求婚都求不上”。
然而,正是囉嗦與嬌小姐的成功“結合”,讓世界重新認識了中國。
鳳凰主持人:
從只有兩發子彈變成擁有50發子彈,這樣就可以獲得更多的安全。複雜的國際政治其中的道理有時候就是如此的直白簡單。
早在尼克森入主白宮之前的1963年,他在一次和法國總統戴高樂的會見當中曾經說道:“10年以後,當中國在核技術方面取得了顯著進展的時候,我們就沒有別的選擇了。”理解美國人憂慮的戴高樂也回答說:“你現在承認中國要比將來由於中國強大起來而被迫承認它更好一些。”
明天同一時間請各位繼續收看鳳凰大視野《國之大器——當代中國兩彈一星事業》第四部“國運千鈞”。
第四部《國運千鈞》上集
鳳凰主持人
各位好,這裡是鳳凰大視野。
當人們站在地面的時候,山峰是制高點;當人們站在山峰上的時候,天空成為制高點;當人們能在天空中飛翔後,太空又成為新的制高點。人類永遠追求的是更高更遠更強。在二次大戰後的東西方冷戰格局中,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第一次載人太空飛行,所造成的心理上的影響,不亞於一次海嘯。人們在驚嘆之餘更關心它是屬於西方還是東方。太空競賽成為一場關乎國運與人心的終極較量。
鳳凰主持人:
世界上的兩個大國,中國和美國在隔絕了22年之後,終於走上了恢復關係正常化之路。這其中有很多因素,但無疑中國力量的大幅提升所帶來的戰略地位的改變,是其中一個重要的因素。“兩彈一星”的研製成功,極大地增強了中國的經濟、科技、國防實力和民族凝聚力,迫使世界各大國之間尋找一個新的平衡點。尼克森所說的“改變世界的一周”開始了。
明天請您繼續收看電視系列片《國之大器——當代中國兩彈一星事業》第四部“神劍巡天”的下集。
第四部《國運千鈞》下集
鳳凰主持人
各位好,這裡是鳳凰大視野。
1972年2月21日,冬日的中國北京成為了世界的焦點。交惡了22年的中美兩國實現了歷史性的握手。那一刻,全世界都看到了美國總統尼克森首先伸出了手與中國總理周恩來緊緊握在一起。據說,他是為了補償18年前美國國務卿杜勒斯日內瓦會議上,拒絕與周恩來握手的那一幕。而中國人給美國人準備的是比迎接國家元首禮節最高規格的151人多出整整一倍的儀仗隊。對此行的目的,尼克森在演講中說:讓我們在今後的五天裡在一起開始一次長征吧。不是在一起邁步,而是在不同的道路上向同一個目標前進。他特地引用了一首毛澤東的詩詞,“多少事,從來急;天地轉,光陰迫。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
鳳凰主持人:
60年代,中國國防科研領域制定了飛彈研製的八年四彈計畫,期望在1972年左右建立起國家的戰略核反擊力量。然而,隨即而起的文化大革命的動亂使它成為了泡影。中國人期待的神劍此時還是一個夢。
1969年爆發在東北中蘇邊境上的衝突引發的核威脅,讓中國人實實在在地感覺到,危險就在身邊。
明天請您繼續收看電視系列片《國之大器——當代中國兩彈一星事業》第五部“鎮海平波”的上集。
第五部《鎮海平波》上集
鳳凰主持人:
各位好,歡迎收看鳳凰大視野。
在中國沿海,有不止一處的地名叫鎮海、定海,表達的是祖先對歷史上多來自海上的威脅的憂慮和願望。當年明代大將戚繼光曾書寫的“封侯非我意,但願海波平”,以及“太平之世,海不揚波”等等詞句代表著歷朝歷代人們對和平的期盼。然而,歷史發展到今天,對一個國家民族的生存威脅已不僅僅來自於海上。上個世紀60年代末,曾經被人們形容為“背靠沙發”而安枕無憂的中國北面陸地邊境陸續爆發危機,引起了一場大動盪。從事國防尖端武器研製的科研人員被要求想盡一切辦法加快步伐,因為“毛主席睡不好覺了”。
鳳凰主持人:
當年因為已是戰場對手的中蘇兩國斷絕了一切聯繫。柯西金是在到越南參加胡志明主席逝世的弔唁活動時,向也到場的中方代表團緊急提出希望進行雙方總理級會談的請求。他在回國途中得知中方同意以後,立即轉飛北京,在機場與周恩來進行了會談。會談的中心思想是希望兩國之間緩和緊張態勢,尋求解決問題的辦法。很難預料,如果此時中國手中沒有讓對手擔心的武器,結果將會如何。
明天請您繼續收看電視系列片《國之大器——當代中國兩彈一星事業》第五部“鎮海平波”的下集。
第五部《鎮海平波》下集
鳳凰主持人:
各位好,歡迎收看鳳凰大視野。
上個世紀60年代末70年代初,是中國社會飽經文革破壞的混亂時期。一大批憂國憂民的仁人志士要奮力把中國這列車推出低谷。1975年隨著鄧小平的首次復出,一場針對已陷入混亂的國民經濟的整頓開始了。八年四彈計畫中落空的洲際飛彈的首飛時間被重新定在1977年。然而由於反擊右傾翻案風運動又捲土重來,計畫再次夭折。“衛星上天,紅旗落地”這個完全悖論的觀點居然成為那一年代反擊整頓的領軍口號。1976年,隨著四人幫的倒台,中國國防科技戰線的一個新的更宏偉的計畫開始實施了。
鳳凰主持人:
與上個世紀的年代相比,今天的物質生活已經豐富了的中國,面對的是既令人眼花繚亂又充滿矛盾的世界。與一個民族和全體百姓共同利益直接相關的是和平。而維護和平是需要力量的。一位美國將軍曾說得很直接:如果你厲害,別人就不敢揍你。作為中國兩彈一星工程領導者之一的張愛萍將軍說的更形象:再窮的叫花子,也要有根打狗棍。
從這一角度上說,當年中國舉傾國之力發展的兩彈一星工程,是在當今世界環境下維護民族生存保社稷平安的國家重器。
把握自己,把握未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