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果定律

因果定律,任何事情的發生,都有其必然的原因。有因才有果。換句話說,當你看到任何現象的時候,你不用覺得不可理解或者奇怪,因為任何事情的發生都必有其原因。事物如今結果全是過去的原因導致的結果。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因果定律
  • 又稱:因果法則
  • 提出者:蘇格拉底
  • 意思:每件事情的發生都有某個理由
名詞來源,名詞解釋,故事,啟示,生活感悟,參考資料,

名詞來源

它指無論哪一方面的成功或失敗都不是偶然的,而是有著一定的因果關係的必然,即每個結果都有特定的原因,這個法則非常深奧且具極大影響力,以致世人將其稱之為人類命運的“鐵律”,心理學家將其歸納:種瓜得瓜,種豆得豆,種下什麼樣的因,得到什麼樣的果。

名詞解釋

因果定律說明,發生在你生活中的任何一件事物的結果,必定有一個或多個與其相伴而生的原因,簡單說就是人們每天都生活在因果定律之中。從天體運行、四季輪迴,到小河叮咚、大地回春;從花草樹木、魚蝦成群,到紅杏枝頭,、山巒疊起……這一切都和因果定律息息相關,也可以說是因果定律運行的結果。
因果定律以最簡單的形式告訴人們,如果生活中你為自己設定了想要的得到的結果,你就需要追溯前人,看一看那些得到這個結果的人是怎么樣做的,並為這個結果不停地努力、付出,如果你能夠做和成功人士同樣多的事情,你獲得的結果也將和他們同樣多,這不是奇蹟,而是一個很自然的規律。

故事

拿破崙·希爾曾被邀請到一所大學做演講,他受到了熱烈的歡迎,當校方付給他100美元的酬勞時,他說此行不虛,因此婉言拒絕了該項報酬。
後來那所大學的校長,將這件事情動情地說給了他的學生,校長說:“我在這所大學待了20年,期間我曾邀請過很多人士給學生們發表演講,但這是我碰到的第一個拒絕接受演講酬金的人,他說他在演講中收穫的東西足以勝過他演講的酬勞。事實上,這個拒絕酬金的人是一家大型雜誌的總編,我建議你們去訂閱他的雜誌,他身上的美德以及能力是你們在書本中學不到的,也是將來踏入社會後必須用到的。”
拿破崙·希爾主編的《希爾的黃金定律》由此獲得了這些學生6000多美元的訂閱費,並在日後的發展中,獲得這所大學的學生以及他們的朋友50000多美元的訂閱費。
有的人一生獲得無數次成功,有的人連一次成功的滋味都沒品嘗過。你是否想過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截然不同的結果?失敗的人抱怨自己的運氣差,甚至將其推脫給客觀條件或外在因素;成功人士在總結經驗時,經常要提到自己的聰明才智和好運氣,但同時也強調了重要的一點——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這是多么重要的一點,它有力地向人們詮釋了因果定律的關係。
古語言:“一份耕耘,一分收穫。”這是生命運行的必然衍生。只有辛勤耕耘、矢志不移的人才能得到應有的尊重、地位、名利和成功。了解這個道理後,相信那些失敗的人在抱怨自己運氣差的同時,一定也會總結一下自己曾經的付出是不是應該給自己更多的收穫。
任何一種結果的出現都不是偶然的,如果你像那些成功人士一樣,曾經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那么你必定會得到和成功人士同樣的結果,這沒什麼奇怪,也不是好運光顧你,這只不過是因果定律發揮了作用。
每個人都嚮往成功與輝煌,那么人們究竟該怎樣做才能獲得這樣的碩果呢?當你環顧生活中的各個方面,你會發現健康、收入、業績、事業、家庭、人際關係……你目光所能及的一切都是過去耕耘的因所帶來的果。
世上的任何事情都遵循著這樣的道理。只要你肯花時間,肯犧牲,肯研究,肯付出,自然會聲譽滿豐。例如,如果i想擁有很多的財富,你必須時刻想著賺錢,時刻研究如何賺錢,時刻盡全力為此付出,這樣你的錢包才會鼓鼓。如果你想擁有智慧,你就必須播下追求知識、學會知識、追求真理、運用真理的種子,這樣你的腦中才會蓄滿智慧。
愛默生說:“因與果,手段與目的,種子與果實,全是不可分割的,因為果早就醞釀在因中,目的存在於手段之前,果實則包含在種子中、大自然法則:從事工作,你將擁有權力,可不工作的人,將沒有權力。”你要得到某樣東西,一定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把與該事情相關的每一件事情都做好,這樣你才能從該事情中得到豐厚的回報,付出越多才能收穫越多。

啟示

啟示1:一分耕耘,一分收穫
西班牙有句婦孺皆知的格言:"你要什麼便取什麼,只是你要付出相當的代價!"每個東西都有它的價格,想要得到它就需要付出代價。如去超市買東西一樣,你可以隨便挑選自己喜歡的商品,可在出口處必須為此付出金錢。成功的天平也是如此,天平的一邊放的是成功的碩果,天平的另一邊放著為此付出的代價。有時候代價或許很大,可是你要記住,不管你的目標是什麼,都需要付出相應的代價才能達到。這很公平,在成功的字典里,從來沒有"不勞而獲"和"坐享其成"等詞語。
啟示2:任何經歷都不會白費
每個人每一次經歷都是有價值的,失敗了會留下教訓,成功了會積累經驗,這些經歷一定會在另一個地方,甚至是毫不相干的地方,顯出它的價值,這就是所謂的"因果定律"。
啟示3:善有善報,惡有惡報
中國有句古語,叫"善有善報,惡有惡報",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果定律的例證。比如說,一個人做了一件好事,贏得了別人的好感和感激,當其有困難時,自然就容易獲得別人的幫助;相反,一個人做了一件壞事,損害了別人的利益,別人很可能會對其心生惡意,說不準哪天報復其,即使不報復,風水輪流轉其總有落難之時。善人即使生前沒有得到褒獎,可其問心無愧,死後歷史也終會給予一個名留青史的評判;惡人即使生前逃過了懲罰,可其問心有愧,死後歷史也終會給予一個遺臭萬年的評判。

生活感悟

布瑞姆博士在《阿波羅精神》一書里曾經說過:“自然界有自然界的均衡性,這是人力所無法破壞的。”同樣,身為人類也有人類的均衡點,這也是不能被破壞的,人生與社會同樣躲不過自然的“鐵律”;種什麼樣的因,必會收穫什麼樣的果。

參考資料

《改變一生的60個心理學效應》 中國青年出版社 鄭小蘭編著 2009年11月第1版,2010年9月第5次印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