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民社區(山東棗莊市老棗莊街下轄村)

回民社區(山東棗莊市老棗莊街下轄村)

回民社區位於“老棗莊街”,棗莊市區的東北隅,北靠棗莊煤礦東井,南臨君山東路,東依(靶場西)大沙河,西鄰東大窪。南北長約1公里、東西寬約0.5公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回民社區
  • 回族戶口:200戶
  • 主要姓氏:金、李
  • 地理位置:山東棗莊市老棗莊街下轄村
簡介,歷史,

簡介

相傳:老棗莊以東,越過大沙河,古時遍植棗樹;以西,一里許(今商城東部)又有棗行。兩地之間建起聚居點,遂以“棗莊”為名。

歷史

老棗莊是魯南地區比較集中的回族聚居點之一。1950年前,有回族居民近200戶,千餘人口,多為金、李、劉、米、馬、石、白、法、文、鄭、丁等姓,金元以後從全國各地陸續遷來。1930年,曾對回回林(墓地)進行調查,僅老棗莊村東一處墓地,就有墳墓7300餘座。林內有一墓主“金車”,其後裔至今已繁衍21代,約有500年左右的歷史,應為明正德年間。金姓後人傳說,他們的先祖系濟南小金莊人。當時,其祖一條扁擔兩個筐,挑來棗莊定居,後繁衍為當地的大家族。另有一些姓氏,自稱先祖來自河北、陝西、泰安、濟寧等地。清真寺內一乾隆年間記事碑載:“君錫趙鄉老,原籍陝西寧夏半個城人也。因尋叔父至城北棗莊,遂以寄居。”另一碑記載:“兄弟二人祖籍濟寧州,寄居嶧縣棗莊。”
老棗莊中心有座清真古寺,始建於明代晚期。院內兩株蒼勁的古柏和幾通清代早期的石碑,是這座寺院的歷史見證物。1970年代末,因棗莊煤礦地下採煤,地層塌陷,殿宇傾毀,1981年重建。主體建築飛檐陡脊,十分壯觀。青磚灰瓦,花牆洞門,相映成趣,院內綠木成蔭,花團似錦。這是伊斯蘭教和穆斯林活動的中心。
百年之前,老棗莊是一個繁華小鎮,是周圍數十里的商貿中心。除棗莊大集之外,還有“同聚”“瑞豐”“萬義”“聚盛”等經營雜貨的商店多處。其中“景興”染房,生意興隆,暢銷四方。南部東西大街,是西去臨城,東至臨沂的必經之路,來往運送煤炭、糧食、雜貨的馬車、獨輪車、驢群、馬隊絡繹不絕。沿街回民設有多家車馬客棧,接待過往商客,每到傍晚,燈籠高掛,茶棚飯鋪高朋滿座,熱鬧紅火。1920年代之後,商店逐漸轉移到新街。
1946年,棗莊第一次解放後,老棗莊街有史以來成立了以回族幹部為主體的鎮政府,建立了棗莊回民協會,成立了回民大隊,為革命做出了貢獻,培養造就了市中區大批回族幹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