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回族社區人地關係研究

寧夏回族社區人地關係研究

《寧夏回族社區人地關係研究》是2007年寧夏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陳忠祥、沙愛霞、馬海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寧夏回族社區人地關係研究 
  • 作者:陳忠祥、沙愛霞、馬海龍
  • 類別:社會科學
  • 出版社寧夏人民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7年12月1日
  • 頁數:315 頁
  • 開本:32 開
  • 裝幀:平裝
  • ISBN:9787227036401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目錄,

內容簡介

本書在對回族社區形成的環境分析中,著重從環境變遷與社區空間結構的演化及社區經濟發展態勢之間的互動關係入手,提出了環境變遷促成回族社區“大分散、小集中”的空間格局,環境負向變化迫使社區經濟貧困化加劇的結論。在對回族社區空間結構的變遷研究中,作者從變遷受制的生產力發展水平、政治經濟形勢和社區的文化內涵、宗教信仰等因素分析,對社區空間結構的變遷態勢、變遷過程及變遷效應進行了實證分析。書中對寧南山區回族社區劃分了四種基本地域類型,提出未來演化趨向是:搬遷改造坡地型、半川半坡型社區,抑制河谷型社區發展,向高寬階地集聚;擴張川地型社區,向大村落、城鎮化推進。本書還重點研究了伊斯蘭文化與回族社區之間的關係。

作者簡介

男,1947年10月生,陝西漢中人,寧夏大學資源環境學院教授,碩士生導師。中國地理學會理事,寧夏地理學會名譽理事長,寧夏科學技術協會委員,《人文地理》編委會委員,《寧夏大學學報》(自然版)編委會委員。  主要從事經濟地理、民族文化地理及區域發展方面的教學和研究工作。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3項,參編學術著作4部,在《地理學報》《經濟地理》《人文地理》《乾旱區地理》等刊物發表學術論文40餘篇。先後獲省部級科研二、三等獎5項,連續多屆榮獲寧夏大學先進科技工作者稱號。曾應邀出席在荷蘭海牙召開的第28屆國際地理大會和在韓國漢城舉行的第29屆國際地理大會。

目錄

第一章 寧夏回族社區的形成及其變遷
1.1 社區與寧夏回族社區
1.1.1 社區的一般概念與特徵
1.1.2 寧夏回族社區
1.2 寧夏回族社區形成的環境分析
1.2.1 寧夏回族社區形成的自然地理環境
1.2.2 寧夏回族社區形成的社會文化環境
1.2.3 回族經濟、社會、文化、歷史的地域特點
1.3 寧夏回族社區的歷史變遷與現代化進程
1.3.1 社區變遷及其結構要素
1.3.2 寧夏回族社區的歷史變遷
1.3.3 寧夏回族社區現代化進程的路徑選擇
1.3.4 納家戶社區的現代變遷
1.4 寧夏回族社區空間結構特徵及其變遷
1.4.1 寧夏回族社區空間結構特徵
1.4.2 寧夏回族社區空間結構的變遷
1.5 寧夏回族社區基本單位——回坊
1.5.1 回坊的形成和特徵
1.5.2 回坊的功能
第二章 寧夏回族社區類型及其空間結構的變化
2.1 寧夏回族社區的基本類型
2.1.1 劃分社區類型的方法
2.1.2 寧夏回族社區的基本類型及其特徵
2.2 回族社區類型形成演化的環境文化分析
2.2.1 回族傳統文化與社區整合
2.2.2 農村回族社區形成演化的環境文化因素
2.2.3 城鎮回族社區形成演化的環境文化因素
2.3 農村回族社區地域類型及其空間結構的變化
2.3.1 農村回族社區地域分布特徵
2.3.2 農村回族社區的地域類型
2.3.3 不同地域類型社區空間結構特徵及其變化規律
2.3.4 社區空間結構與人文環境的關係探討
2.3.5 各類社區空間結構未來發展演化趨向
2.4 城鎮回族社區類型及其發展變化
2.4.1 城鎮回族社區的基本類型
第三章 伊斯蘭文化與寧夏回族社區
第四章 寧夏回族社區人地關係演變與生態環境建設
第五章 寧夏回族社區旅遊資源評價及其開發
第六章 寧夏回族社區反貧困問題研究
第七章 寧夏回族社區規劃與建設
參考文獻
後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