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路口村

四路口村

四路口村,位於浙江省永康市東北部。東(陽)永(康)公路沿線,坐落永康、東陽、千祥、縉雲4條大路的岔口。距東陽市境1公里,離永康城區25公里。由上、中、下3個行政村組成。原屬義和鄉二十二都,1946年屬新源鄉,後屬龍川鄉,今屬四路鎮。是鎮人民政府所在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四路口村
  • 行政區類別: 村
  • 所屬地區:浙江省永康市
  • 人口:3320人(1992年,1075戶)
基本信息,繡品之村,經濟概況,繡品發展,旅遊建設,旅遊發展,村莊文化,文化發展,

基本信息

聚居村民,以方姓為主,次為呂、陳、高等姓。方姓,元至元六年(1340)由方悅從古花街遷來。呂姓從太平和南宅村轉遷於此。

繡品之村

清末至民國初年,四路口村工商業初具規模。工匠以打鐵業居多,村內開設店鋪的有10多家,外出的涉足諸暨、嵊縣等地。60年代初期,下街村民陳月春等率先創辦繡品業,日漸發展擴大,產品加工從隱蔽轉向公開;人數從單家獨戶發展到家家戶戶;粗放型手工走向機器設備化生產;品種由少到多;花色圖案由單一到多彩多樣。全村從事繡品業人員有1000多人,女子幾乎都有一手繡花的好本領。產品種類有八大類。擁有各類繡花專用機器設備3000台套。電剪裁布、超音波卷邊等新技術、新設備觸目皆是。每日有上千台縫紉機繡花機不停運轉,生產批量產品供貨上市。各種繡品具有細膩、精緻、美觀,圖案輕盈自然,色彩明快,淡雅樸實的特點。被許多家庭、旅館、賓館與招待所視為裝飾上品,慕名前來採購的人員絡繹不絕。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嚴濟慈曾為四路口揮毫題寫繡品之鄉四字。
四路口村

經濟概況

四路口明代就有集市,原是永康東部和東陽西部一帶農副產品的集散地。機繡業在村內日益壯大以後,機繡品和服務於機繡的紡織品布滿於市,滿街兩側儘是光艷奪目的床上系列用品枕套、被套、帳簾、太空被、電視機罩、電風扇罩、針織床罩、內衣等等。每逢集市天南海北的客商紛來沓至,市場上從旭日東升到日落西山,人來人往,熱鬧異常。由於客商增多,產品購銷兩旺,於1984年形成了占地面積3000平方米的機繡品市場。隨著繡品生產行銷兩旺,客商與日俱增,鎮人民政府因勢利導,在1991年6月新建四路機繡品批發市場,總投資170多萬元,占地8畝,建築面積7000多平方米,營業房132間,固定攤位388個,臨時攤位170個。於1992年元月建成使用,市場日商交人數多達5000人,成交額30餘萬元,年成交額超億元。

繡品發展

貨源充足,行銷力量雄厚的繡品市場,以與它毗鄰的橋下、古山、西溪和東陽市的千祥、南馬等10多個鄉鎮的上百家加工企業和30多個專業村、2000多家機繡品家庭工廠為依託,集四方繡女,聚各地能人,組成浩大的生產大軍,不斷為市場提供貨源,又通過市場行銷全國各地,還在深圳、中越、中緬、中國與獨立國協國家邊境口岸的邊貿市場打開銷路,出口國外。
繡品業的興旺發達,促進了紡織品市場的日趨繁榮。各類化纖棉布綢緞、春秋丁、太空棉等布料,不但滿足了當地繡品加工的需要,而且吸引了全國10餘個省市的客商前來貿易,年成交額也在億元以上。紡織品批發零售部從原來10餘家,迅速擴大到70多家,它們集各類紡織品批發與零售於一體,流動資金少則10多萬,多則上百萬,給整個市場經濟起了推動作用。市場上代購、代銷、託運、住宿、飲食服務配套,方便購銷客戶,又使糧食、蔬菜、禽蛋、服裝、小百貨等市場得到發展壯大,進而增強市場經濟活力。
四路紡織繡品名聲遠揚,慕名前來學習機繡技術及從事繡品和紡織品業的有近400人,近即毗鄰5個市縣,遠至陝西、江西等省;此外還有200多人應邀前往福建等地傳授繡品技術。繡品市場還在迅速擴大中。

旅遊建設

該村村民因從事繡品加工、販銷行業,收入大幅增加,2006年該村年人均收入已達6000元。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富起來的村民們也很想在早上或傍晚有一個休閒的好去處。該村村後有一座公鵝山,山上有“金閣椅”(古稱伏虎)、“公鵝石”、“草鵝石”等奇峰異石,公鵝山山勢平緩,很適宜登高望遠,山上蒼松翠木,鬱鬱蔥蔥,這座山離村僅數百米。不久前,四路口上村村民方振平、方勝利、方文欽、方浙康、方岳來、方永財等6位村民提起倡議:利用公鵝山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建造休閒公園,讓村民們有一個休閒的好去處。倡議一提出就得到了村黨支部、村委會及其他村民的支持。於是由6位發起人建立了籌備組,具體進行分工,組織有關人員到東陽、浦江、金華等地風景名勝點參觀學習,對建造公鵝山公園作出了初步規劃。

旅遊發展

公鵝山入口處將建一個牌門和停車場,砌1000多米長的石階,拾級而上,直通山頂,中間建造幾個亭閣,亭中有凳可坐,供人休息;亭外有空地,可供人晨練。以上第一期工程,大約需要資金30多萬元。籌備組發出倡議後,全村人有錢出錢,有力出力。村黨支部書記方金勇帶頭捐出2000元,其他幾個支委跟著每人捐出2000元,村委成員每人捐出1000元,6個發起人每人捐出2000元。負責人之一的方勝利表示,為建設公園所付出的勞動不計報酬。在他們的帶動下,村民們紛紛捐款。建一個亭需要資金3萬元左右,現已由村集體贊助建一個,方振平、方龍寶、方誌超三人各建一個,村民方曉明一次捐出2800元,90歲高齡的老太太陳彩萍也捐出了600元。幾位老人都說,建公園可造福子孫後代,遠遠勝過燒香拜佛搞迷信。

村莊文化

四路口境內自然景觀豐富,有鵝峰夕照、雙溪流月、天橋飛水、大平古寺、黃井清泉、丹楓挺秀、後湖倒影、五通奇洞八景。每逢農曆二月十九和端陽佳節,前往景區奉祀、玩游的香客遊人絡繹不絕。
靈山秀水養育了一批人才。有參加國民革命,北伐後升任黃埔五期學生隊上校團長的方既平。有早年參加革命,1949年後曾任上海市稅務局局長、財貿辦公室副主任的方成平。有曾赴美、日等國家和地區訪問、講學與參加國際學術會議,現任中國哲學史學會副會長、中國人民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的方立天。還有任過浙江省戲劇研究室副主任兼省戲劇家協會秘書長、省曲協主席的陳平,他先後整理改編、創作了20多個戲曲劇本,其中現代戲《僧尼會》、《花田錯》久演不衰。在部隊任職師級幹部的有方興法、陳庭妙;在科技戰線上有較大成就的有方秉強、方觀堯等。

文化發展

由繡品業迅速致富的四路口三個行政村幹部緊密團結,勇於創新。在積極帶領村民發展商品經濟的同時,又注重興辦集體福利事業,堅持兩個文明一起抓。他們不僅對雙溪進行改道,街巷鋪設水泥路面,開拓擴大各類市場,而且十分重視智力投資辦教育。村區設有中國小各1所,在上級支持下,村里先後耗資20萬元,相繼建起4幢教學樓,建築面積4147平方米。四路國中於1989年始,先後三年中考升學率獲龍山區冠軍。為振興當地的教育事業,村里熱心教育事業的方興發、陳天球、方豫卿、方觀聖4人,於1992年冬倡議創辦了四路教育基金會。當年就籌集14萬多元資金。常年以這筆資金的利息獎教獎學。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