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色韭黃

四色韭黃

“四色韭黃”,俗稱“孫氏韭黃”,產於桓台縣荊家鎮,尤其以東孫村種植者居多。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四色韭黃
  • 俗稱:孫氏韭黃
  • 產地:桓台縣荊家鎮
  • 記載:《新修桓台縣誌》
四色韭黃,特點,

四色韭黃

據《新修桓台縣誌》載:1866年(清同治五年),東孫村農民孫景禮與孫景誼兄弟倆在村南以種菜謀生。秋天,他們將收割的蘆葦和樹上的落葉堆集在韭菜地上,春節前搬動蘆葦時,發現所在之處,韭菜發出鮮黃的嫩芽,香氣撲鼻,十分喜口。二人由此得到啟發,第二年初冬,就在韭菜地上以蘆葦作擋風障,以蘆毛苫蓋韭菜,實施晝掀夜蓋、扒土曬根等措施,至春節前,韭菜長成數寸,集市銷售獲利頗豐。兩年後,孫景誼種植的韭黃作為貢品進貢朝廷。四色韭黃已有140多年的歷史。
近年來,四色韭黃雖然在品種、產量上有所改變,但種植模式依然是傳統的原生態模式,通過人工控制和調節溫度及光照條件,形成獨特的顏色分布:即葉尖呈紫紅色,其下分段呈黃色和白色,故稱“四色韭黃”,一般春節前收穫,包裝上市。

特點

四色韭黃由於生產過程複雜,環境條件獨特,除具備韭菜的營養價值外,四色韭黃乾物質積累多,纖維素含量適中,水分含量少,外觀表現為色澤艷麗,內在表現為清香脆嫩,可以說是色、香、味、養俱全。春節期間,能吃上用四色韭黃包的水餃、用四色韭黃調製的涼拌菜是老百姓很自豪很得意的事情,四色韭黃已成為春節期間走親訪友的饋贈佳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