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根弦

四根弦

四根弦是高唐民間流傳的古老稀有的傳統戲曲劇種之一,始於明末,流行於清代。伴奏了樂器以四根弦為主,因此得名。唱腔聲情並茂,婉轉纏綿,現張莊鄉馬莊村少數業餘演唱者能搭班演唱。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四根弦
  • 屬性:傳統戲曲劇種之一
樂器,唱腔特點,主要劇目,傳承發展,

樂器

伴奏了樂器以四根弦為主,因此得名。唱腔聲情並茂,婉轉纏綿,現張莊鄉馬莊村少數業餘演唱者能搭班演唱。

唱腔特點

四根弦唱腔婉轉活潑,聲音清脆纏綿。唱字無腔,如說如念。行腔無字,伴奏相隨。真嗓託詞,假嗓托腔,尾音多帶“3-1”的高音托腔。唱詞多本地方言,內容多聯繫一般民眾生活,鄉土氣息濃厚,故流傳不衰。1927年,高唐縣城關藝人成立了四根弦劇團,招收男女藝徒40餘人。由董長法、李文道傳授。此班在魯西一帶頗有影響。

主要劇目

有《大陰宮》、《小陰宮》、《西歧州搬兵》、《打蠻子》、《反堂邑》等。演員張秀蘭,工青衣,藝名大金;張秀玲,工老生,藝名二銀。姐妹二人為一時名伶。當時高唐的民眾流傳一首民謠:“大金二銀上了台,男女老少圍起來。聽戲聽得著了迷,挨餓受凍划得來。”現在只有張莊鄉馬莊村,年齡大的少數業餘演唱者尚能演唱。

傳承發展

2011年6月,縣文化館長姜潔帶領工作組深入到馬莊座談了解,對“四根弦”劇進行挖掘整理,對劇目《王小趕腳》進行攝像錄音,並由退休幹部張天順為其譜曲。10月25日,山東省地方戲曲票友演唱大賽在高唐舉行,《王小趕腳》被搬上舞台,馬莊村馬希岐登台演唱,劉傳友用四根弦伴奏。這一稀有劇目地方韻味濃厚,唱腔如說如唱,博得觀眾熱烈掌聲。“四根弦”已被列為市非物質文化遺產。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