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會縣

四會縣

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年)平定嶺南置四會縣。

1952年5月,廣寧縣四會縣合併,成為廣四縣。至1954年6月,兩縣分開時,把原屬廣寧縣管轄的黃田石狗、江谷、江林等鄉劃歸四會縣管轄。

1958年10月,廣寧四會兩縣再次合併,仍稱廣四縣。

1961年4月,兩縣再次分開,四會縣境至今不變。

1993年11月25日,經國務院批准四會撤縣設市,一直延續至今。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四會縣
  • 行政區類別:縣
  • 所屬地區:中國廣東省肇慶市
  • 電話區號:0758
  • 郵政區碼:526200
  • 地理位置:廣東省  肇慶市  
  • 面積:1258平方公里 
  • 人口: 42萬人
  • 方言:四會話,廣州話客家話
  • 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氣候
  • 著名景點:盤龍峽生態旅遊區
  • 機場:無
  • 火車站:無
秦朝,西漢,三國,隋唐,南宋時,清朝後,新中國,本地方言,

秦朝

秦始皇平定六國之後,南征嶺南,並於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年)平定嶺南,設定桂林、南海、象郡。同時期,置四會、番禺、博羅、龍川縣,其中四會隸屬南海郡。
據考證,當時四會縣境包括今之四會、高要、廣寧、懷集,以及三水、台山、新會、斗門等地的部分或全部。據此考證,四會歷史已有2223年。
秦末,南海郡龍川縣尉趙佗兼併桂林、南海和象郡三郡,建立南越國。那時,四會縣隸屬南越國。漢景帝時,南越國歸附西漢。

西漢

西漢元鼎六年(前111年),武帝劉徹滅南越國,在嶺南地復置南海、蒼悟、鬱林等九郡。四會縣改屬南海郡。南海郡初領番禺、龍川、博羅、四會四縣。

三國

三國時期,四會縣為吳國屬地,隸屬廣州南海郡。黃武五年(226年)劃出四會縣東南部置平夷縣。

隋唐

隋唐時期,綏建郡曾改為南綏州、湞州,隸屬廣州總管府、廣州都督府;五代十國時隸屬南漢興王府。宋、元、明時代,四會縣隸屬廣州中都督府、廣南東路端州、肇慶府。
明朝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王鍅及巡按御使徐楫採納了肇慶知府盧璘的建議,割四會縣的太平、橄欖、大圃、永義四都地帶設定廣寧縣。

南宋時

南朝宋改置新會郡。隋朝改置新會縣。據新會史料記載,其縣名取“新的四會”之意。南朝宋元嘉十三年(436年),在剩餘的地域設定綏建郡(曾稱綏安郡),郡治在新招村(今廣寧縣妙村一帶)。郡屬下設四會、新招、化蒙、懷集、樂成、化成、綏南等七縣。又置樂昌郡,領東昌、始昌、宋元、樂山、義立六縣,隸廣州,郡治在始昌縣(今廣寧石澗一帶),撤郡後併入四會。

清朝後

清朝期間,四會縣隸屬肇慶府;民國時期,隸屬粵海道、西北綏靖區、第三專員公署。

新中國

1952年5月,廣寧縣四會縣合併,成為廣四縣。至1954年6月,兩縣分開時,把原屬廣寧縣管轄的黃田石狗、江谷、江林等鄉劃歸四會縣管轄。
1958年10月,廣寧四會兩縣再次合併,仍稱廣四縣。
1961年4月,兩縣再次分開,四會縣境至今不變。
1993年11月25日,經國務院批准四會撤縣設市,一直延續至今。

本地方言

四會縣民間語言主要是操四會話、廣州話、客家話。
白話
四會話是土人歷來使用的語言,有地方特色,廣州話是歷代外來人員帶入。由於四會話與廣州話的發音接近,因而民間統稱為“白話”。主要分布在四會鎮、清塘、大沙、下茆、龍灣、江谷、鄧村、羅源、威整等鎮的全部或部分鄉村,共有22萬多人,占全縣總人口的60%左右。
客家話
四會縣客家話與傳統的客家話同一語系。由於受“白話”的影響,發音和聲調,與傳統的客家話有變異。主要分布在地豆鎮逕口鎮石狗鎮、江林鎮、清塘鎮等鎮,全縣講客家話的有686條村莊,共有15萬多人,占全縣總人口的37%。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