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雙流鄉

雙流鄉位於四川省南江縣境西南部,東與正直鎮相臨,北與旺蒼的白龍鎮、西與蒼溪的石馬鎮,南與巴中的玉井、三匯接壤,東西距7.5公里,南北距13公里,幅員面積60.6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1150畝。轄十三個行政村,兩個街道居委會,71個村民小組,17個黨支部,448名中共黨員,總戶數4512戶,總人口17488人,總負擔人口15430人,勞動力8575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四川雙流鄉
  • 所屬地區:四川省
  • 面積:60.6平方公里
  • 人口:17488人
簡介,歷史沿革,經濟建設,民俗文化,社會事業,

簡介

自然風光雙流鄉全境是山、溝壑縱橫,北高南低,鄉政府所在地海拔470米,年平均氣溫20℃,年平均降雨量400毫米,年平均無霜期270天,適宜一年兩熟,是發展農牧業和經濟作物的有利條件。在地上資源方面,除11150畝耕地,盛產糧食,經濟作物和各種經貿土特產品外,還有豐富的林業資源和品種繁多的中藥材。境內荒山草場和人工植造的成片小塊森林約占總面積的60%左右,是發展林業和種養殖業的寶貴資源。
水資源比較豐富。全鄉擁有大、中、小型水庫及山坪塘共750口,可蓄水370萬立方米,保灌面積7000畝,小溝小溪,全境密布,大多可供開發利用,兩條小河流貫穿境內,在雙流街道匯聚流入三匯鎮。雙流鄉山清水秀,旅遊資源比較豐富,有市級旅遊風景區井壩水庫,有遠近聞名的山洞博物館—鄭家洞,攀援進洞,靠洞口遠眺,群山腳下起舞,井壩水庫碧波蕩漾,高山平湖,如入仙境,讓人留連往返。

歷史沿革

雙流鄉歷史悠久。自宣統(1910)《南江縣誌》記載以來,由場至鄉,四易其名。1910年為新場,1935年4月,更名為雙河場鄉,1950年12月,廢除民國之保甲制,改保為村,改甲為組,成立雙河鄉人民政府。1958年9月,又改為雙河人民公社,1982年12月根據國務院和省府指示,進行地名普查。將雙河更名為雙流,雙河公社更為雙流鄉人民政府,將大隊改為村,改生產隊為居民小組。1984年3月29日在鄉政府禮堂召開雙流鄉第十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選舉產生了雙流鄉第十屆正、副鄉長,鄉長為曾興裕,副鄉長為吳宗國。
鄉政府內設辦公室、武裝、民政、治保、財政、國土、林業、農經、企辦、畜牧、計畫生育等工作機構,各配專(兼)職人員,1956年,全縣鄉級普通建立鄉黨委的委員會,1958年10月公社建立黨委,第一任黨委書記蔡俊基,副書記楊紹友。2005年3月鄉鎮機構改革,行政區域調整,將菩船鄉併入雙流鄉,現任鄉黨委書記廖永躍,鄉長謝孝,人大主席劉合章,政協聯絡組長何毅,設黨政辦、經濟發展辦、社會事務辦、安全穩定辦四大辦公室,有國家公務員18人,企事業幹部11人。

經濟建設

黃羊雙流鄉綠色經濟成效顯著,通過大力調整產業結構,突出發展南江黃羊、生豬、金銀花為主的特色產業,黃羊發展有了新的突破,生豬產業發展迅猛,年生豬飼養量達4.2萬頭,出欄3萬頭;黃羊飼養量達2.2萬頭,出欄1.3萬頭,小家禽飼養達10餘萬隻;銀花種植面積500畝,栽種優質核桃400畝。該鄉民營經濟不斷加強,政府出台優惠政府,廣泛動員農村人口向集鎮轉化,向街道轉移,集鎮人口達到1200人,個體農產品販運大戶15戶,民營經濟大戶180戶。
雙流鄉旅遊經濟開局良好,按照縣委、縣府大力開展“三頭經濟”的要求,大力發展旅遊經濟。充分利用井壩水庫開發水上資源,先後引進外資35萬元,購遊樂船5隻,開發周邊農家樂,接待巴中、廣元等旅客2000人次;利用鄭家洞博物館宣傳紅軍文化,先後接待各地各單位開展黨的先進性教育活動人次1000人。雙流鄉“百十工程”進展迅速。以“三通、三改、三建”為主要內容,不斷豐富百十工程內涵。紅材村實施以南江黃羊為重點的農民增收工程,實施池塘養魚示範小區、黃羊圈養示範小區,新修公路3公里,建微水池48口。十字埡實施黃羊養殖示範小區,新增黃羊養殖戶25戶,大戶2戶,整治社道路5公里。
雙流鄉不斷改善生態環境,組織全鄉勞動力養護鄉村道路85公里,確保道路暢通。對水毀的塘、庫、堰、池進行了徹底整治,排除了不安全隱患,新修水利工程140處,堰1000米,打機壓井100口,建人畜飲水2處。拉大集鎮框架,規範集鎮管理,落實專人負責,整治了亂占亂擺、亂堆亂放,使集鎮得到綠化、美化。實現了村村通電話,光纖電視入戶達到250多戶,農網改造基本結束。該鄉安全穩定不斷加強。圍繞“社會治安整體聯動防範工程”,狠抓軟硬體建設,建立了安全生產領導機構,層層落實責任,簽訂了安全生產責任書,制定了行之有效的防範措施,對來信來訪認真審查處理,及時答覆,全鄉無一例集訪、上訪、纏訪事件,無一起森林火災,未出現重特大安全事故,人們安居樂業,生活和諧健康。

民俗文化

舊時雙流鄉人民有很多習俗和禁忌。諸如“迎春”、“忌戌”、“保苗”、“祈雨”、“嘗新”、“掃圈”、“破土”、“上樑”;農曆正月初一日忌用針、掃地;天旱忌屠宰;婦女懷孕期間忌食兔、羊肉、母豬肉,忌搬動屋內東西;婚壽喜慶日忌啼哭;客死在外的屍體忌抬入中堂;蒜皮、四季豆殼忌火燒;抬工忌說“打鑼”;船工忌說“翻”、“沉”;燒瓦忌說“紅”、“火”;醫生忌給病死者送終等等。
解放後,破“四舊”,很多習俗和禁忌大都停止。但仍有部分在人們腦海中根深蒂固。如“掃圈”、“破土”、“上樑”;婦女懷孕忌食兔、羊肉;客死在外的屍體忌入中堂等至今尚存。在服飾方面,六七十年代,雙流人在服飾上,都是各種棉布、勞動布、華達泥、燈草泥,到了九十年代後期,款式花樣不斷變翻新,西裝、裙子多了,穿補丁衣服的基本沒有了。雙流鄉自古是禮儀之邦,諸如結婚、喪葬、慶壽都要舉行隆重的儀式。傳統節日主要是春節、清明節、端午節、月半節、中秋節、重陽節。雙流人對每個節日過得很隆重。

社會事業

醫療建設雙流鄉強化九年義務教育,深化教育體制改革。該鄉鄉歷來重視教育工作,“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事業得到蓬勃發展,軟硬體得到較大改善,教學質量明顯提高。全鄉現有九義校一所,中心國小1所,教學點13個,有學生1840人,教職工112人,其中:國中有在校生620人,共9個教學班。近三年來,整治維修校國小危房6所,改危廁所4處,新修學生教室12間,硬化操場600平方米,改變了學校辦學面貌。
該鄉建立了計衛一體化服務站,實行農村合作醫療,改善就醫環境,完善服務體系,加強防疫保健工作,建立村級衛生室,加大對集體聚餐的衛生監管,制定防範預案,提高了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能力;三是認真貫徹落實《人口與計畫生育法》和《四川省人口與計畫生育工作條例》,控制人口數量,提高人口素質,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4‰以內,走在全縣鄉鎮計生工作的前列。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