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碑林

四大碑林

四大碑林:是陝西的西安碑林、山東曲阜的孔廟碑林、台灣台南的南門碑林和四川西昌的地震碑林。這些具有悠久歷史的石碑是我們重要的歷史文物。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四大碑林
  • 外文名:sidabeilin
  • 分類:西安,孔廟,南門,地震碑林
  • 地理位置:坐落於著名古城西安市三學街
  • 孔廟碑林:位於曲阜的孔廟
  • 西昌地震碑林:位於西昌市南瀘山光福寺內
四大碑林介紹,西安碑林,孔廟碑林,地震碑林,介紹,交通,南門碑林,地圖信息,

四大碑林介紹

中國古代有不少著名的碑林,其中最著名的四大碑林是陝西西安碑林山東曲阜的孔廟碑林台灣台南的南門碑林和四川西昌的地震碑林

西安碑林

簡介
西安碑林坐落於著名古城西安市三學街(因清代的長安學、府學、鹹寧學均設在這裡而得此名)。它於北宋二年(公元1078年)為保存《開成石經》而建立。九百多年來,經歷代徵集,擴大收藏,精心保護,入藏碑石近三千方。現有六個碑廊、七座碑室、八個碑亭,陳列展出了共一千零八十七方碑石。在名碑薈萃的展室里,展示了聖儒、哲人的浩瀚石經;秦漢文人的古樸遺風;魏晉北朝墓誌的英華;大唐名家的絕代書法以及宋元名士的瀟灑筆墨。書聖王羲之、畫聖吳道子書畫同輝的筆墨跡以及詩畫雙絕的王維的竹影清風更為碑林增輝溢彩。西安碑林以其獨有的特色成為中華民族歷史文物寶庫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1962年被公布為中國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藝術寶庫
西安碑林是我國收藏古代碑石墓誌時間最早、名碑最多的一座藝術寶庫,它不僅是中國古代文化典籍刻石的集中地點之一,也是歷代著名書法藝術珍品的薈萃之地,有著巨大的歷史和藝術價值。從歷史價值來說,許多碑文具有珍貴的史料價值,有的可藉以補充和訂正史書記載的遺誤,有的是研究中外文化交流史和地方史寶貴資料。如從陝西周至縣出土,光緒三十三年(公元1907年)移入碑林的《大秦景教流行中國碑》,通高353厘米,寬103厘米,刻於唐德宗建中二年,用中國和敘利亞兩國文字記載了唐時基督教中一派的景教由中亞傳入我國的情況。
《明德受紀碑》上刻有“大順”、“永昌”字樣。這是明未李自成領導的農民起義的遺物,記載著當時陝西大旱,糧價昂貴,“小麥每斗二兩四錢,米每斗二兩六錢”和“人食人犬亦食人”的悲慘景象;清刻《張化龍碑》,頌揚了當時領導陝西扶風、歧山一帶農民反抗官府的張化龍;清刻《荒負歌》等,也記錄了一些遭受官僚、地主壓迫剝削的廣大農民的苦難生活;元刻《重修牛山土主忠惠王廟碑》、《劉尚神道碑》和清刻《平利教案碑》等,均從不同方面記錄了元末紅巾軍起義和清末廣大勞動人民反抗剝削壓迫和帝國主義外來侵略的事實。
大量的石經,是碑林中古代重要的文獻資料。《石台孝經》刻於唐天寶四年(公元745年),是唐玄宗李隆基親自作序、註解並親自以隸書書寫的(孝經是孔子的學生曾參記述他也孔子的問答辭,主要內容講孝、悌二字),此碑由四塊色如黑玉,光可鑑人,高590厘米的細石合成,碑上加方額,額上刻浮雕瑞獸、涌雲;額上蓋石,蓋石邊緣刻優美的捲雲,頂上作山嶽狀;碑下有三層石台階,故稱“石台孝經”;三層石台四面都刻有生動的線刻畫,有茂盛的蔓草和雄渾的獅形怪獸,兩種不相協調的動植物被刻畫得融洽無間,整個構圖給人以威武、活潑的感覺,為盛唐的藝術精華。《開成石經》是唐文宗太和四年(公元830年)接受國子監鄭覃的建議,由艾居晦、陳珍等用楷書分寫,花費了大約七年時間到開成二年(公元837年)刻成一部石經。其中包括《周易》6卷,《尚書》13卷,《詩經》20卷,《周禮》11卷,《禮儀》17卷,《禮記》20卷,《春秋左氏傳》30卷,《春秋公羊傳》12卷,《爾雅》3卷,以及《公羊春秋》、《孝經》、《論語》等十二種經書和五經文字及九經字樣。計114石,文刻兩面,228面,字列八層,共六十五萬零二百五十二字。刻成後立於唐長安城的國子監內,成為當時知識分子必讀之書,同時也是讀經者抄錄校對的標準。此經是我國古代七次刻經中保存最完好的一部,它儼然是一座大型的石質書庫,這在我國印刷術發明以前,對文化的保存和傳播起了重要的作用。

孔廟碑林

介紹
位於國子監東面的孔廟,矗立著198塊碑刻,記錄著元、明、清三個朝代600年來51624名進士的姓名、籍貫和錄取名次。孔廟碑林見證了舊時的科舉制度。
書法寶庫
孔廟內碑石林立,豐富多彩,書法藝術真草隸篆,各有千秋,堪稱書法藝術的寶庫。最著名、最珍貴的是現存在孔廟東廡內的十八塊漢碑,其中西漢時期的五塊,東漢時期的十三塊。西漢宣帝五鳳二年(公元前56年)刻石,上有“五鳳二年魯卅四年六月四日成”十三字,為石工所刻,字型渾厚道勁。東漢碑刻乙瑛碑,禮器碑、孔宙碑、史晨碑是富有代表性的隸書珍品,所以歷來為中外書法家所注目。一九八。年日本一個書道協會派人前來曲阜考察五鳳二年刻石,這位學者攜夫人一同前來,到孔廟後專找這塊碑,及至找到,一見碑石保存得十分完好,夫妻二人興奮得跳了起來,並馬上掛國際電話與國內同事聯繫,報告喜訊。該書道協會叫他把這塊碑石拍照下來,他向我有關人員提出後,被婉拒,夫妻二人竟在房間抱頭大哭,感到莫大的失望。後來經請示有關方面批准同意,讓他們拍照了漢碑群的一個側面全景,他們又高興得熱淚橫流。
大成門前的十三碑亭中珍藏著唐、宋、元、明、清各朝代封建帝王的五十多塊御碑,碑文多是重修孔子廟記或歌頌孔子功德的,書法藝術無與倫比。“清大碑”是康熙二十五年(公元1687年)所立,碑石重約三十五噸,贔屓重約三十噸,共約六十五噸重。碑石采自北京西山。據說這塊碑石用船經過京杭大運河運到濟寧,然後在濟寧到曲阜不足一百華里的路上挖了一百多口井,趁冬季結冰時節,邊在路上潑水結冰,邊套上數以百計的黃牛拉動,終於完好無損地運到孔廟。
同文門東側的成化碑,是明代成化四年(公元1468年)憲宗皇帝朱見深御製“重修孔子廟碑”。它以敘說封建帝王尊崇孔子之道的碑文與極其精湛的楷書書法而名揚中外。碑文稱:“朕惟孔子之道之在天下,一日不可無焉。何也?有孔子之道,則綱常正而倫理明,萬物各得其所矣。不然,則異端橫起,邪說紛作,綱常何自而正,倫理何自而明,萬物又豈能各得其所矣哉?……嗚呼!孔子之道之在天下,如布帛粟菽、’民生日用,不可暫缺……”把孔子之道歌頌到了登峰造極、無一復加的地步。此碑正楷字寫得剛勁,道健,通篇沒有一個字有半點敷衍搪塞,可見書法家治學態度之嚴謹。可惜它是塊御碑,書法家沒落款,也沒敢留下點滴關於題寫此碑的任何記載。五百多年過去了,只有那馱碑的贔屓心中有數,可它始終沒有開口。
孔廟碑林中的部分名人
于謙,杭州錢塘人,明永樂十九年(1421年)辛丑科第三甲第92名。他會試時已考中第一名,因殿試策論指斥時弊,觸怒皇帝,被降至榜末。1449年“土木之變”,明英宗兵敗被俘,蒙古大軍直抵北京城下,國家危亡之際,于謙挺身而出,率軍民在德勝門外惡戰一場,擊退敵軍,保住了北京城,後來反被昏庸誤國的明英宗殺害。其故居在東單西裱褙胡同,後闢為紀念館。
商輅,浙江淳安人,明正統十年(1445年)乙丑科狀元,是明朝89科會試唯一連中三元者,曾協助於謙主戰抗敵,反對遷都南逃。
嚴嵩,江西分宜人,明弘治十八年(1505年)乙丑科第二甲第2名,曾把持朝政21年,是明朝著名的大奸臣。孔廟中的“觸奸柏”,即因柏枝曾剮掉了嚴嵩的烏紗帽而著稱。
麻勒吉,正黃旗滿族人,清順治九年(1652年)壬辰科狀元,是清朝第一位滿人狀元。西城區平安里曾有麻狀元胡同,即因麻勒吉居所而得名。
鄧廷楨,江蘇江寧(今南京)人,清嘉慶六年(1801年)辛酉科第二甲第9名,曾協助林則徐查禁鴉片,抗擊英軍,後與林則徐同被革職充軍伊犁。
李鴻章,安徽合肥人,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丁未科第二甲第26名,淮軍首領,鎮壓太平天國起家,北洋水師的創建者,《馬關條約》和《辛丑條約》的談判者和簽訂人。
張謇,江蘇南通人,清光緒二十年(1894年)甲午科狀元,以興辦實業和教育著稱,曾任袁世凱政府農林部、工商部總長。
錢能訓,浙江嘉善人,清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戊戌科第二甲第18名,是“五代十國”時期吳越國王的後代,曾於1918年任北洋政府代國務總理。
譚延闓,湖南茶陵人,1904年末代進士,第二甲第34名,辛亥革命時任湖南軍政府都督,國民黨元老,曾反對袁世凱獨裁統治,出任過國民黨政府主席和行政院院長等要職。
沈鈞儒,浙江嘉興人,1904年末代進士,第二甲第75名,參加過辛亥革命,1935年因主張抗日被國民黨逮捕的“七君子”之一,曾任新中國第一任最高法院院長。
此外還有鄭板橋、紀曉嵐、龔自珍、翁同龢、徐世昌等諸多名人皆在孔廟碑林留名。 山東曲阜的孔廟碑林收藏2000多塊碑碣,是收藏漢代石碑最多的碑林。不同朝代建築的13座碑亭中豎立著高大過丈、矮小盈尺的歷代石碑,其中漢代《史成碑》、《乙瑛碑》、《禮器碑》等是聞名中外的珍品。

地震碑林

介紹

歷史上,陝西西安碑林、山東曲阜孔廟碑林、台灣高雄南門碑林、四川西昌地震碑林被稱為中國四大碑林。
西昌地震碑林位於西昌市南瀘山光福寺內,共有石碑100餘通。石碑上記有西昌、冕寧、甘洛、寧南等歷史上發生幾次大地震的情況,詳細記載了明嘉靖15年(1536年)、清雍正10年(1732年)、清道光30年(1850年)西昌地區3次大地震發生的時間、前震、主震、餘震、受震範圍及人畜傷亡、建築破壞的情況。西昌地處安寧河、則木斯河斷裂帶,是我國西南部震區之一,歷史上發生過多次強烈地震,這碑林為我們研究強震是否在同一地點重複、發震周期、內在規律等提供了實物資料,不僅可與歷史文獻相對照,並可補其不足,實為我國之罕見。該碑林擁有100多塊碑石,記載了西昌、甘泉、寧南等地歷史上發生地震的情況,特別是詳細記載了明清時期西昌發生的三次大地震的詳細情況,彌補了歷史資料的缺失,是研究地震史的寶貴資料。
西昌地震碑林為四川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是遊客在西昌旅遊考察的好去處!

交通

西昌地震碑林位於西昌瀘山光福寺內,位於風景秀麗的瀘山上,距西昌城約七八千米,從光福寺的交通很方便,乘22路公共汽車、或到邛海公園,或環海的公共汽車到邛海公園,里程約六七千米,票價兩元,再乘600米索道到過光福寺(票價約15元),還可乘西昌乘車到邛海賓館後租車上山,從西昌坐計程車到光福寺也就是10多元。

南門碑林

乾隆五十三年林爽文亂平後,清廷深感建城的重要性,於是將城坦由木柵改為三合土,全部工程於乾隆五十六年完成,共有城門8座,城門增建外廓,安炮6座,成座高達8尺多。城樓於1963年毀於暴風雨中,1977年依原貌重建於今日所見,列屬三級古蹟。
大南門雖已不具防禦功能,但仍呈現出古城門的韻味。這裡整頓成一座休閒公園,公園內廣植樹木,風景極佳,而大南門城右側的南門碑林,共陳列清代63塊碑碣,數量為全台灣之冠。
南門碑林又名大碑林,碑亭內陳列了63座清代遺留至今的碑碣,數量相當龐大。這63塊古碑的歷史來源,大致上可分為紀功、修築、建築圖、捐題、墓道、示告等6類,若細細閱讀其涵意,還可得知許多當時社會概況,十分有趣,碑刻著的書法具有很高的藝術水準,都是碑石精品。

地圖信息

地址:西安市臨潼區鴻門宴路2號鴻門宴景區鴻門宴博物館內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