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塊玉 ·巫山廟

四塊玉 ·巫山廟

《四塊玉·巫山廟》是元代作曲家馬致遠散曲·小令作品。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四塊玉 ·巫山廟
  • 創作年代:元代
  • 文學體裁:散曲·小令
  • 作者:馬致遠
作品原文,作品鑑賞,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南呂】四塊玉 ·巫山廟
元·馬致遠
暮雨迎,朝雲送,暮雨朝雲去無蹤。襄王謾說陽台夢。雲來也是空,雨來也是空 怎捱十二峰。

作品鑑賞

此曲詠嘆楚襄王夢遇神女一事,卻反覆在“雲”“雨”“空”三字上做文章,意旨極為空靈,可說是歸趣難求。前二句一迎一送,可見暮雨朝雲,說實有也實有;三句卻又說“去無蹤”,可見雲雨之為物,說虛幻也虛幻。這就興起下句言楚襄王夢遇神女一事,用一個“漫說”、兩個“空”字予以冷峻的否決,言好夢不長,難與巫山十二峰的存在較量。這些僅是字面意義,其象徵意蘊卻是撲朔迷離的。見仁見智,可因人而宜。大致可以從以下幾方面索解:一、發思古之幽情;二、有現實的感諷;三、寓人生無常歡愛難久的感慨。從知人論世的角度而言,作者的本意以第三解可能性為最大。從讀者接受的角度講,則可各得其解。“空靈”者,不是什麼玄幻之義,乃是作品在藝術表現上空白較多,而讀者想像餘地較大,故而靈動,這是構成此曲的一個顯著特色。
在語言上有一種撲朔迷離之感。這首先在於“暮雨”、“朝雲”的離合翻弄,先分後合。最後又以“雲”、“雨”單字形式重複一次,給人形式上幻化多變之感,對於“去無蹤”,,又以“空”單字形式重複兩次,加以補充闡發,從而強調了虛無的感覺。末三句本是三字句,分別崽其中和句首加了“也是”、“怎捱”等襯字,使曲詞富於口語色彩,增加了詠嘆意味。“也是”的重複,更添了一分纏綿之致。

作者簡介

馬致遠(1250?—1321?)元代雜劇家、散曲家。大都(今北京)人。名不詳,以字行於世。晚號“東籬”,以示效陶淵明之志。馬致遠與關漢卿、白樸、鄭光祖同稱“元曲四大家”。青年時期熱衷功名,有“佐國心,拿雲手”的政治抱負,但仕途坎坷,政治理想一直沒能實現。中年中進士,曾任江浙行省官吏,後在大都任工部主事。晚年不滿時政,隱居田園,以銜杯擊缶自娛,過著“林間友”、“世外客”的閒適生活。死後葬於祖塋。馬致遠早年即參加雜劇創作,從事創作的時間很長,名氣也很大,是“貞元書會”的主要成員,與文士王伯成、李時中,藝人花李郎、紅字李二都有交往,有“曲狀元”之譽。他的雜劇作品見於著錄的有15種,以《漢宮秋》最著名。散曲集有《東籬樂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