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房

四合房

四合房又稱四合院,是一種傳統合院式建築,其格局為一個院子四面建有房屋,通常由正房、東西廂房和倒座房組成,從四面將庭院合圍在中間,故名四合院。自明代正式建都北京,大規模規劃建設都城時期,四合院就與北京的宮殿、衙署、街區、坊巷和胡同同時出現了。據元末熊夢祥所著《析津志》載:“大街制,自南以至於北謂之經,自東至西謂之緯。大街二十四步闊,三百八十四火巷,二十九街通。”這裡所謂“街通”即我們今日所稱胡同、弄堂,胡同與胡同之間是供臣民建造住宅的地皮。 當時,元世祖忽必烈“詔舊城居民之過京城老,以貲高(有錢人)及居職(在朝廷供職)者為先,乃定製以地八畝為一分,分給遷京之官賈營建住。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四合房
  • 讀音:sì hé fáng 
  • 釋義:一種舊式住宅建築
  • 注釋:ㄙㄧˋ ㄏㄜˊ ㄈㄤˊ
簡介,讀音,

簡介


四合房是民居建築布局形式。在陝西陝南地區流行。所謂“四合”,指院落由四面房屋封閉而成。四合頭者,系指四面房屋房頭相連或相對。《兒女英雄傳》第十四回:“進了屏門,便是一所四合房,三間正廳,三間側廳,東西廂房,東北角上一個角門,兩間耳房,像是進裡面去的路徑。”

讀音

sì hé fáng ㄙㄧˋ ㄏㄜˊ ㄈㄤ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