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鶴齡

嚴鶴齡

嚴鶴齡(1879年-1937年),晚清民國學者,教育家。字履勤,亦字侶琴,浙江餘姚低塘下河嚴家(今寧波餘姚市低塘街道姆湖村)人。曾任清華大學校董會主席,並二度出任清華大學代理校長之職。

在中國近代外交史上,美國聖公會上海創辦的聖約翰大學扮演了重要角色,它為中國培養和輸送了許多著名外交人才,早期有施肇基顏惠慶顧維鈞,後期有宋子文等代表人物,嚴鶴齡也是其中一位名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嚴鶴齡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浙江餘姚
  • 出生日期:1879年
  • 逝世日期:1937年
  • 職業:晚清民國學者,教育家
  • 主要成就:曾任清華大學校董會主席,並二度出任清華大學代理校長之職
履歷,任職,生平經歷,

履歷

1903年(清朝光緒二十九年),嚴鶴齡畢業於上海聖約翰大學1908年,嚴鶴齡出任復旦公學(今上海復旦大學)講師,併兼任學監。1909年赴美國留學,畢業於美東名校哥倫比亞大學,獲法學碩士學位哲學博士學位1911年,博士論文題目:《中國憲政展望概論》)。

任職

1911年,出任浙江都督府外交官
1913年1916年,擔任北京外交部秘書,薦任儉事,並是憲法研究會會員
1916年,成為內閣成員 曾經擔任《政治學報》總編輯 曾經擔任北京英文社會政治科學雜誌編輯併兼任經理
1916年1919年,擔任巴黎和會中國代表團專門委員
1919年,出任國聯秘書秘書
1921年,出任華盛頓會議中國代表團顧問
1921年1922年冬,擔任財政整理委員會專員
1922年1923年,擔任北洋政府農商次長
1924年,出任北京關稅會議秘書
1926年,出任駐美國公使館一等秘書
1929年1930年伍朝樞公使辭職後,代理駐美國公使(即現今之駐美國大使)
1935年,出任北京大學法學院政治系講師

生平經歷

清華大學校長更迭風波
清華大學在民國初年一段時間內曾有聞名的校長更迭風波。校長周詒春辭後,清華校長人選幾經更迭。北洋政府外交部委派張煜全為清華大學校長。張體弱多病,任內並發生學潮,遂辭職獲準。外交部後繼派羅忠詒繼任,但遭清華學生群起抵制,故羅未到位即請辭。清華大學校董事會遂推選其主席嚴鶴齡為清華大學代理校長。
8月外交部金邦正任清華校長。金邦正在1922年請辭獲準。1922年4月外交部曹雲祥為清華大學代理校長。同年10月6日,曹正式署理校長之職,任至1928年請辭獲準。嚴鶴齡遂再度被任命為清華大學代理校長,於1928年1月14日到職,4月便請辭。
投身外交舞台
嚴鶴齡,1879年出生,字履勤,亦字侶琴,浙江餘姚人。由於家境十分貧寒,嚴鶴齡直到十歲才得以進入文昌閣學塾讀書。後在舅父的提攜下,進入上海一家教會學堂讀書。幾年苦學後,以優異成績考入上海聖約翰大學,接受完全美國式的教育。1908年,考取浙江公費留學資格,赴美國進入哥倫比亞大學留學,先後獲法學碩士哲學博士學位1911年辛亥革命前夕,學成回國,赴北京參加清王朝留學生考試,獲最優等獎,被授予法政科進士頭銜。隨即進入清政府外務部,任機要股一等股員。
辛亥革命爆發後,一度回到家鄉,擔任浙江都督府外交司長。1912年12月,調任外交部秘書。此時,他在聖約翰大學的校友顏惠慶擔任外交次長,在其提攜下,因完成《德國殖民地問題報告》和《阿爾薩斯羅論問題》(羅論,今譯洛林)兩部著作而在外交學界引起很大反響。1913年2月,被薦任外交部僉事,後擢升參事,又兼充憲法委員會委員。時任外交總長陸征祥稱其“平日勤奮從公,克盡厥職,而於交辦各事件以及酬酢外賓,莫不因應鹹宜,深資得力”,提請總統給予嘉獎。1919年1月,巴黎和會召開,辦事得力的嚴鶴齡擔任中國代表團專門委員,為中國的和會外交做出了貢獻。
兩度代理清華校長
清華大學聞名世界。其前身清華學校,由美國退還庚子賠款創建,長期隸屬外交部管轄,有“留美人才養成所”之稱。民國時期,清華學校曾連續發生校長更迭風波,嚴鶴齡兩次“救火”,出任代理校長,在清華歷史上寫下了獨特的一頁。
事情具有戲劇性。1918年初,擔任校長五年的周詒春辭職,繼任校長張煜全因干涉學生成立學生會,與學生發生激烈衝突,被迫辭職。外交部決定派羅忠詒繼任,但學生髮起“驅羅”運動,羅忠詒未敢就任,造成校長難產。清華董事會只得推舉時任董事會主席的嚴鶴齡(1920年初,清華董事會改組,北洋政府外交部任命嚴鶴齡出任董事會主席)擔任代理校長,維持學校局面。1920年2月,嚴鶴齡走馬上任。他精明強幹,措施得當,很快穩定了學校。但嚴鶴齡志不在此,當清華局面好轉後,堅決要求回到外交部任職。8月,外交部任命金邦正擔任校長,嚴鶴齡結束了在清華的使命。
嚴鶴齡第二次在清華擔任校長也是充當“救火”隊員的角色。1926年起,清華再度鬧起學潮,起因是校長曹雲祥推行少數行政寡頭治校,引起教師和學生的不滿。在留美歸來的年輕教授們的支持下,清華學生在校內遊行請願,高呼“打倒清華惡勢力”,“改造清華”等口號,要求被點名的三位校長親信辭職。教授會迫使曹雲祥辭職,清華校長一職空懸。1928年1月9日,外交部派嚴鶴齡再度代理清華校長。此次,嚴鶴齡倒是希望久乾,誠心整頓校務,但好景不長。那時北洋政府已處於滅亡前夜,奉系軍閥進入北京,派遣保定軍警執法處處長溫應星擔任清華校長。嚴鶴齡任職不及三個月,就結束了校長生涯。
兩度出任清華校長,是民國時期清華歷史上的特例。在學校矛盾衝突嚴重的情形下,他能為師生所接受,說明大家對他的人品和辦事能力是認可的。
華盛頓會議中國代表團秘書長
1920年8月,嚴鶴齡結束第一次清華校長任期後,隨即以外交部參事身份出任國際聯盟秘書處秘書,曾編著《日來佛報告》(日來佛,今譯日內瓦。1920年出版),後又調任華盛頓會議中國代表團顧問。1921年12月,華盛頓會議中國代表團秘書長刁作謙因不滿大會粗暴對待中國而辭職。嚴鶴齡臨危受命,接任秘書長。
此時華盛頓會議正進入有關中國關稅問題、山東問題討論的關鍵時刻,而代表團內部意見又不一致。在此情況下,秘書長的工作極為重要。他需要根據關稅問題、山東問題討論的情況,及時組織全權代表、高等顧問及其參謀、技術專家就此進行溝通和商議,並給技術專家分派工作,徵求意見。他還要隨時與大會秘書處協調,發放有關通知,向外界宣傳中國代表團關於關稅問題、山東問題的意見和看法。1922年1月5日、2月4日,關稅問題、山東問題的交涉落下帷幕,中國爭回了一些喪失的權益。中國代表團後期能夠成功運作,與嚴鶴齡的努力是分不開的。
出任關稅會議秘書長
1922年冬,嚴鶴齡擔任財政整理委員會專員,同年復任農商部次長。1924年10月,曾短暫擔任中央防疫處處長。1925年10月26日,有13國參加的關稅特別會議在北京居仁堂召開。組織協調能力出眾、善於與外國人打交道的嚴鶴齡再次被委以重任,出任關稅特別會議秘書長。
關稅會議考驗著嚴鶴齡的智慧。從10月27日會務委員會召開第一次會議,到1926年3月2日最後一次參加附加稅專門分股委員會第二次會議,嚴鶴齡列席22次會議。大會分設的關稅自主委員會、過渡辦法委員會、有關事件委員會、起草委員會分別開會,嚴鶴齡居間與13國代表協調會議議題、進程等諸多事宜,非常繁忙;加上北洋政府當局更替頻繁,自1924年起,先後有五人出任外交總長,嚴鶴齡要與新任外交總長溝通,及時匯報會議情形和進程。由於勞累過度,加之壓力巨大,1926年3月7日下午5點,在與新任外交總長顏惠慶商議工作時,突然昏倒在會場上,被緊急送往協和醫院搶救。嚴鶴齡住院治病,也卸掉了關稅特別會議秘書長的職位。雖然關稅會議無果而終,但不可否認,嚴鶴齡為關稅會議做出不少努力,後人不應遺忘他。
兩度代理駐美公使
1931年10月,嚴鶴齡以參事身份被任命為中國駐美國使館代理公使。嚴鶴齡不是第一次在駐美使館工作,1926年他為了治病曾以一等秘書身份到美國任職。
此時,日本悍然發動九一八事變,已完全占領中國東三省,正積極扶持溥儀建立“滿洲國”政府。針對日本的侵略行徑,嚴鶴齡發表嚴正聲明:“即令日本撤兵之後,中國亦不欲與日本開始直接談判。因日人已在東三省設立傀儡政府,必須將此類政府驅逐後,中國始願與日本開談也。”還表示:“中國將請國際海牙法庭或國際委員會解除中日條約關係上之糾紛。”嚴鶴齡非常清楚,要實現上述目的,美國政府的態度和立場至關重要。為此,他一到任就拜訪了美國國務卿史汀生和有關人士,積極向國內匯報美國的政策和態度。
12月21日,中國駐美公使顏惠慶到任,嚴鶴齡的代理公使使命結束。1932年1月,顏惠慶出任中國駐國聯首席代表,前往瑞士日內瓦參加國聯大會。駐美使館一切事宜仍由嚴鶴齡負責。嚴鶴齡除了主持使館日常事務外,最重要的任務是及時了解美國的動向和看法,並電告中國國聯代表。同年10月,國聯討論關於中日爭端的“李頓報告書”(《國聯調查團報告書》)。12月初,國聯會議在最關鍵的時刻,他接到顏惠慶的電報,要求他了解史汀生關於中國在國聯大會發言中就日本撤軍問題所提出的兩個條件,即日本履行“解散滿洲國”、“將軍隊撤至鐵路沿線”的意見,嚴鶴齡及時反饋了美國對此事的看法。當時英國國聯代表西門公開聲言,中日應該直接談判,一時國際輿論大嘩。中國代表團極為關注美國的看法,嚴鶴齡迅速向顏惠慶電告了史汀生對西門發言極為不滿的反應。
嚴鶴齡身體原本就未康復,在超負荷的工作壓力下,腦病再次復發,只得辭職養病。12月15日,顏惠慶電令嚴鶴齡移交工作給他人,從此脫離外交舞台。
1935年,嚴鶴齡出任北平師範大學外國語文學教授。1937年病逝,享年58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