噻嗪酮

噻嗪酮,又稱撲虱靈,屬昆蟲生長調節劑類殺蟲劑。作為農田殺蟲劑大面積的噴灑, 可造成土壤的直接污染, 並對水體也造成一定的污染, 長期使用能造成農藥在作物上的殘留。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噻嗪酮
  • 外文名:Buprofezin
  • CAS號:69327-76-0
名稱、編號、分子式,理化性質,主要用途,主要污染來源,環境遷移、擴散和轉化,分析方法,體內及體外效應,急救措施,泄漏應急處理,滅火方法,

名稱、編號、分子式

(1)中文名稱:噻嗪酮
(2)中文別名:撲虱靈;2-叔丁亞氨基-3-異丙基-5-苯基-3,4,5,6-四氫-2H-1,3,5-噻二嗪-4-酮
(3)英文名稱:Buprofezin
(4) 英文 別名:2-((1,1-Dimethylethyl)imino)tetrahydro-3-(1-methylethyl)-5-phenyl-4H-1,3,5-thiadiazin-4-one;2-(tert-Butylimino)-3-isopropyl-5-phenylperhydro-1,3,5-thidiazin-4-one
(5)CAS號:69327-76-0
(6)分子式:C16H23N3SO
(7)相對分子質量:305.4

理化性質

(1)外觀與性狀:白色晶體(工業品為白色至淺黃色晶狀粉末)
(2)相對密度:1.18(20℃水=1)
(3)蒸氣壓:1.25×10-3Pa(25℃)
(4)熔點:104.5~105.5℃
(5)溶解性:水中為9mg/L(20℃),氯仿中520g/L,苯中370g/L,甲苯中320g/L,丙酮中240g/L,乙醇中80g/L,己烷中20g/L(均為25℃)
(6)穩定性:對酸和鹼穩定,對光和熱穩定

主要用途

噻嗪酮屬昆蟲生長調節劑類殺蟲劑, 主要用於水稻、 果樹、 茶樹、 蔬菜等作物的害蟲防治,對鞘翅目 、 部分同翅目 以及蜱蟎目具有持效性殺幼蟲活性。 可有效地防治水稻上的大葉蟬科、 飛虱科: 馬鈴薯上的大葉蟬科; 柑橘、 棉花和蔬菜上的粉虱科; 柑橘上的蚧科、盾蚧科和粉蚧科。

主要污染來源

農藥污染: 噻嗪酮作為農田殺蟲劑大面積的噴灑, 造成了土壤的直接污染, 並對水體也造成一定的污染, 長期使用能造成農藥在作物上的殘留。

環境遷移、擴散和轉化

進入環境中的噻嗪酮在植株中的消解速度較快,半衰期2~3d;在土壤中滯留時間較長,半衰期13~14d。長時間在稻田噴灑後發現,農藥能殘留在糙米、穀殼、莖稈中,並且隨著噴灑及雨水進入土壤及水環境中造成污染遷移和擴散,由於噻嗪酮對光和熱比較穩定,當噴灑時也會造成空氣污染。

分析方法

(1)氣相色譜法
(2)液相色譜-質譜法:水果、蔬菜(GB/T20769—2008)

體內及體外效應

對人體的作用機理沒有較多的研究,對昆蟲的作用機理主要是通過不同受藥部位,作用於昆蟲神經內分泌系統,干擾心側體、前胸腺體等的正常活動,呈現一系列不良反應。而這種不良反應是不可逆的,使害蟲受藥後不能復甦。褐稻虱卵的兩種作用方式都是通過卵殼(或卵孔)作用於胚體,在胚胎髮育過程中嚴重干擾各外胚層肉陷器官(系統)的形成,或使剛孵化個體接觸藥劑而死,它對飛虱、葉蟬、粉虱、蚧殼蟲等同翅目害蟲有特效,能抑制昆蟲幾丁質合成和干擾代謝作用。

急救措施

(1)消化道攝入:立即催吐,用清水洗胃,導瀉。
(2)皮膚接觸:脫去被污染的衣物,用大量清水或肥皂水徹底沖洗被污染的皮膚。
(3)眼睛接觸:翻開上下眼瞼,用大量流動清水徹底沖洗,至少15min。
(4)呼吸道吸入:如不慎吸入,立即將病人移至空氣流通處。

泄漏應急處理

隔離泄漏污染區,限制出入。切斷火源。建議應急處理人員戴防塵口罩,穿防護服,不要直接接觸泄漏物。小量泄漏:避免揚塵,小心掃起,收集於乾燥、潔淨、有蓋的容器中。
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運至廢物處理場所處置。

滅火方法

消防人員須佩戴防毒面具、穿全身消防服,在上風向滅火。滅火劑:選用霧狀水、泡沫、乾粉、二氧化碳、沙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