嘆燕

《嘆燕》是清代陳忱創作的一首七絕。作者生當明、清易代之際,清兵南侵時,他親眼見到侵略者燒殺擄掠的殘暴行徑,懷著滿腔悲憤寫下這首小詩,對人民的苦難表示深切的同情,對野蠻的侵略者提出強烈的控訴。《嘆燕》沒有正面描寫山河的殘破,人民的苦難,而只是寫了燕子無處築巢一事,卻很自然地使人聯想到赤地千里、人民流離的慘酷景象。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嘆燕
  • 創作年代:清代
  • 文學體裁:七絕
  • 作者:陳忱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文學賞析,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嘆燕
春歸林木古興嗟,燕語斜陽立淺沙。
休說舊時王與謝,尋常百姓亦無家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①這首《嘆燕》詩翻用唐劉禹錫詩意,寫明亡後不但舊貴族衰微,就連老百姓也無家可歸。
②春歸林木:春天飛回來,歸住樹林之木。燕子多築巢於人居之屋,歸於林木,是世亂之象,所以古人為之嗟嘆。嗟:嘆。《元嘉起居住》:“元嘉二十八年,魏入破南袞,徐、豫、青、冀,殺掠不可勝計,所過郡縣,赤地無餘,春燕歸來,巢於林木”。
③休說:別說,不用說。王謝:東晉王導、謝安等家族,顯貴無比,居建康(今南京)烏衣巷。劉禹錫《金陵五題》:“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④尋常:平常。

白話譯文

春歸林木反倒令人興嘆,
夕陽燕語呢喃飛落水邊,
不要說舊時王謝高堂華屋,
就是那些尋常人家也找不見。

創作背景

詩的題目叫做《嘆燕》,所嘆之燕,其實就是劉禹錫烏衣巷》詩中的“王謝堂前燕”。自從劉禹錫寫出了“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這樣的千古名句以後,不少人都曾在“金陵懷古”這類題目中,借用“王謝燕子”來寄寓興亡之感。

作品鑑賞

文學賞析

春天到了,燕子歸來,它一向習慣於在人家築巢而居,不料這時卻找不到築巢的地方。它無可奈何地站立在沙灘之上,面對斜陽,呢喃自語:古人曾為春燕歸於林木而嗟嘆,以為這是亂世之象,如今亂世又來了。過去王、謝兩家衰敗了,他們堂前的燕子仍可前去築巢,雖然他們的烏衣舊宅已變成普通百姓的家;而在現實中,別說那些世家古族都喪失了家宅,連普通的百姓也家毀宅焚,華屋、蓬戶,皆歸於一盡,燕子不往林中築巢,又該去何處呢?
“春歸林木古興嗟,燕語斜陽立淺沙。”這兩句寫燕子歸來而無宅可巢。上句的“春歸林木”,表明燕子無處安身,只好棲息於林木,而古人為此而興嘆,他們興嘆的原因是感慨世道的衰微,連燕子都無處安身,更不要說人了。下句寫無家可歸的燕子的可憐,它們立於淺沙之上,面對斜陽,抒發感慨。燕子立斜陽而語,顯然是對現實的不滿,對現實的哀怨。這時代真是衰微啊,連築巢之宅都找不到了。
“休說舊時王與謝,尋常百姓亦無家。”這兩句反用唐代詩人劉禹錫的詩意,當年劉禹錫所感嘆的是,那些顯赫一時的王公貴族不知何處去,他們的雕樑畫棟成了廢墟,代之而起的是尋常百姓,平民小屋。而如今呢?其情形比那時更加悽慘,那尋常百姓的家業並非世外桃源,在戰火紛飛中,舊時王謝固然是灰飛煙滅,而尋常百姓亦遭到侵略者的滅頂之災,他們無家可歸,流離失所,更不要說歸來的燕子無宅可巢了。“無家”二字,點名了燕子們“春歸林木”的原因,也是當時赤地千里,人民流離失所慘象的高度概括。

名家點評

中共江蘇省鹽城市委副秘書長朱枝富:《嘆燕》運用了擬人的手法,“嘆燕”實亦嘆人,利用劉禹錫的舊作,將原詩《烏衣巷》的詩意更遞進一層,把詩人的興亡質感,家國之痛表現得淋漓盡致,形式短小精悍,構思奇巧精工,是一首立意深沉的感懷佳詩。

作者簡介

陳忱(1613-?)字遐心,號雁宕山樵,烏程(今浙江吳興)人。明亡後,在蘇州結“驚隱詩社”,與顧炎武歸莊等為詩友。絕意仕進,以賣卜自給。所作小說《水滸後傳》表現強烈民族意識。其《雁宕詩集》已佚,周慶雲《潯溪詩征》選有他的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