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純皰疹病毒性鞏膜炎

單純皰疹病毒(HSV)感染可引起鞏膜炎或鞏膜外層炎。鞏膜外層炎是由於活動性HSV感染時病毒直接侵犯引起;鞏膜炎是由活動性HSV感染時病毒直接侵犯或首次病毒感染後數天由病毒產生的免疫反應引起。

基本介紹

  • 英文名稱:herpes simplex virus scleritis
  • 就診科室:眼科
  • 常見病因:單純皰疹病毒感染
  • 常見症狀:眼紅,畏光,流淚,結膜囊黏液性分泌物,劇烈的眼痛,視力下降
病因,臨床表現,檢查,鑑別診斷,治療,

病因

HSV無處不在,HSV-1與非生殖系統感染、HSV-2與生殖系統感染有關。原發HSV感染髮生於出生後6個月至5歲患兒,約75%的15~25歲成人感染HSV並產生抗體,60歲以上的達97%。僅有1%~6%的患者首次感染後有臨床表現,大部分呈亞臨床狀態。約95%以上與HSV有關的臨床表現是復發感染,並且在首次感染後很長時間才會出現。

臨床表現

1.鞏膜炎
HSV直接侵犯(常經伴有上皮感染性角膜炎或壞死性基質性角膜炎)或宿主對病毒的免疫反應(伴有壞死性或間質性基質性角膜炎、邊緣脈管炎、盤狀角膜炎、邊緣潰瘍性角膜炎)而導致鞏膜炎。鞏膜炎多為瀰漫性或結節性前鞏膜炎,免疫反應所致,最多見的是壞死性前鞏膜炎。主要症狀有:眼紅、畏光、流淚、結膜囊黏液性分泌物,劇烈的眼痛及程度不等的視力下降。
瀰漫性前鞏膜炎的鞏膜呈瀰漫性充血及表層鞏膜組織水腫,球結膜水腫,炎症易於擴散,大部分病例炎症累及部分前鞏膜,小部分病變累及整個鞏膜。
結節性前鞏膜炎病變區鞏膜呈暗紅色充血,鞏膜表面形成不能活動、質硬壓痛的紫紅色結節性隆起,單個結節多見。少數有數個結節,可伴有鞏膜外層炎。病變若繼續發展,可形成破壞性較大、引起視力損害的壞死性前鞏膜炎。早期表現為局部性鞏膜炎性斑塊,並有急性充血,病灶周邊炎症反應比中心重。繼而在鞏膜表面病灶及周圍出現無血管區,受累鞏膜可呈腐肉樣壞死,並由原始病變處擴展,可波及整個前鞏膜。若未及時治療,鞏膜壞死區脫落,形成鞏膜穿孔或鞏膜葡萄腫。
2.鞏膜外層炎
鞏膜外層炎罕見於HSV感染,呈單純性或結節性,伴局部淋巴細胞浸潤,表現為結膜或表層鞏膜的黃色斑點或樹枝狀角膜炎。鞏膜外層炎是病毒直接侵犯所致,幾周后痊癒,無後遺症,復發少見。

檢查

角膜上皮刮片行姬姆薩染色、巴氏(Papanicolaou)染色,可顯示嗜酸粒細胞、細胞氣球樣變、多核巨細胞和單核細胞浸潤等HSV感染的特徵,但不能區分HSV和水痘帶狀皰疹病毒(VZV)。有濾泡性結膜炎、樹枝狀角膜炎者,通過對上方邊緣結膜和皮膚小泡或皮膚、角膜、表層鞏膜、鞏膜活檢組織進行螢光染色,可發現HSV-1。新鮮的樹枝狀、地圖狀角膜潰瘍組織病毒分離後50%以上顯示陽性。新的血清學方法可區分首次或復發HSV感染。因為只有首次感染顯示HSV抗體滴度增加,急性期滴度則很低,4~6周后滴度明顯增高。由於大部分成人有抗HSV抗體,呈無症狀或亞臨床狀態。
結膜和鞏膜活檢組織的病理學檢查可發現有伴上皮細胞和多核巨細胞的肉芽腫性炎症及微小血管炎性病變。

鑑別診斷

有時皮損呈帶狀分布的,需要與帶狀皰疹相鑑別,鑑別主要依賴實驗室檢查結果。

治療

活動性HSV感染(包括上皮性角膜炎、鞏膜炎或鞏膜外層炎)可用抗單純皰疹病毒藥物滴眼劑滴眼:碘苷(IDU)、阿糖腺苷(Ara-A)、三氟胸苷(F3TdR)和阿昔洛韋(ACV),每天不少於9次,共14~21天,在臨床上是有效的。對免疫性HSV鞏膜炎的治療與免疫性VZV鞏膜炎相同。用含有微量的糖皮質激素、抗病毒藥物ACV、環胞苷(CC)等複方滴眼劑,有抗感染和抗炎症的雙重療效,無明顯抑制修復和使病毒擴散的副作用。全身套用糖皮質激素,必須用相應預防的抗病毒藥物。病情兇險者,可用干擾素(IFN)或干擾素誘導劑聚肌胞(PIC)。酌情選用轉移因子及胸腺素等。
多次復發、經久不愈的病例,可大面積板層或全層角膜移植和(或)鞏膜切除或移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