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核細胞增多性李斯特菌腦膜炎

單核細胞增多性李斯特菌腦膜炎多見於嬰兒和老年人,也常伴發於免疫缺損的成人患者。

基本介紹

  • 西醫學名:單核細胞增多性李斯特菌腦膜炎
  • 主要症狀:發熱,頭痛
  • 多發群體:嬰兒,老年人
  • 傳染性:無傳染性
臨床表現,厭氧菌腦膜炎,鏈球菌腦膜炎,

臨床表現

一般起病急,90%病例的首發症狀為發熱,大多在390C以上。有嚴重的頭痛、眩暈、噁心、嘔吐,腦膜刺激征明顯,且常伴有意識障礙,如:木僵、譫妄等,亦可發生抽搐。重症者可在24~48小時內昏迷。少數起病緩慢,病程較長而有反覆。如果病變累及腦實質則可有腦炎和腦膿腫的表現。個別發生腦幹炎而呈復視、發音和吞咽困難、面神經癱瘓和偏癱等。有基礎疾病存在或全身抽搐和昏迷者,病死率高。後遺症有肢體癱瘓、共濟失調、失語、眼球運動麻痹、面肌麻痹和括約肌功能紊亂等。
病人周圍血中白細胞總數和中性粒細胞增多,單核細胞並不增多。腦脊液常規白細胞計數增高至數百或數千,以多核細胞為主,少數為單核細胞增高,蛋白質增高,糖降低。腦脊液塗片可發現小的革蘭陽性桿菌。血和腦脊液培養陽性可確診。
李斯特菌對青黴素、氨苄西林、慶大黴素最為敏感。治療時一般聯合套用氨苄西林及慶大黴素,氨苄西林的嬰兒劑量每次為1OOmg/kg,每日3次;成人每次為50mg,每日6次,療程3周。有免疫缺損者延長療程至6周,以免復發。

厭氧菌腦膜炎

厭氧菌腦膜炎的病原菌以脆弱擬桿菌最為多見。但厭氧菌通常很少引起腦膜炎,厭氧菌腦膜炎僅約占細菌性腦膜炎的1%左右。原發病灶亦以慢性中耳炎和(或)乳突炎最為多見。其次為外科手術(或椎板切除術)。致病菌常為梭形桿菌、類桿菌、厭氧球菌和梭狀芽胞產氣桿菌亦有所見。頭頸部惡性腫瘤繼發感染而誘致的厭氧菌腦膜炎以及外傷所引起者其致病菌均以梭狀芽胞產氣桿菌為多見。厭氧菌敗血症可並發腦膜炎,但發生率不高,而新生兒厭氧菌敗血症和腦膜炎的發生率較高,致病菌常來自母體產道。病理變化除腦膜炎症改變外,急性壞死性血管炎較為常見,可有血栓形成。其臨床表現與一般化膿性腦膜炎無異,病情輕重不一。丙酸桿菌所致腦膜炎可表現為腦卒中樣或呈慢性腦膜炎型,腦脊液細胞增加以單核細胞為主。

鏈球菌腦膜炎

引起鏈球菌腦膜炎者主要為乙型溶血性鏈球菌A族。多見於新生兒和嬰幼兒,新生兒感染分早發者(出生後5天內)和遲發者(出生後7天至3個月)。繼發於心內膜炎及泌尿道感染者,則多為腸球菌,見於較大兒童及抵抗力低下的病人。
臨床表現與其他化膿性腦膜炎相似。塗片可找到革蘭陽性球菌,常呈鏈狀排列,細菌培養陽性可確定診斷。由腸球菌引起者,腦脊液中細胞數常較低,多在200×106/L以下,與其他化膿性腦膜炎不同,是其特點之一。亞急性細菌性心內膜炎等原發病的存在,有助於診斷。
鏈球菌腦膜炎的治療,除選擇適當抗生素外,局部病灶的及早處理甚為重要。乙型溶血性鏈球菌引起者,以青黴素為首選,劑量為每日1000萬~1500萬u,兒童每日20萬~30萬u分次靜脈注射或靜脈滴注,可同時服丙磺舒。
臨床表現及腦脊液常規檢查符合化膿性腦膜炎,但病原一時無法明確的病例相當多見。鑒於腦膜炎球菌、流感桿菌、肺炎球菌等為最常見致病菌。因此,常採用青黴素和氯黴素治療,也可單用氯黴素,療程7~14日。國外對病因不明者大多給予氨苄西林或新一代頭孢菌素。
目前國內外常見不徹底治療的化膿性腦膜炎,病程遷延多日,由於早期病人接受不規則抗菌治療,致病菌未被徹底消除所致,腦脊液可呈非化膿性,需與結核性及隱球菌性腦膜炎相鑑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