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兵武器(單純步兵就能使用的武器)

單兵武器(單純步兵就能使用的武器)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單兵武器,顧名思義就是單純步兵就能使用的武器,這裡的使用包含運載、瞄準、開火三個方面。單兵武器必須在重量、體積、後坐力方面可以由一名或多名士兵承受。

包括:冷兵器(包括匕、刀、斧、鏟等);槍枝(包括手槍、衝鋒鎗突擊步槍輕機槍狙擊步槍霰彈槍等);爆破武器(包括手榴彈、榴彈發射器火箭筒塑膠炸彈迫擊炮、肩扛式反坦克飛彈和肩扛式防空飛彈等);興起單兵系統武器、單兵無人機、個人通用飛行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單兵武器
  • 外文名:artillery
  • 分類:冷兵器、槍枝、爆破武器 
  • 趨勢:系統化、電子化等
研發背景,戰爭虛擬,外骨骼系統,智慧型貼身服,液體盔甲,追蹤子彈,能量感測器,無人機,發展趨勢,系統化,簡單化,電子化,機械化,非接觸,近距離,實戰檢驗,未來預測,納米武器,粒子束武器,隱形武器,天災武器,微波炸彈,信息武器,太陽武器,雷射武器,晶片武器,基因武器,種族武器,

研發背景

在最新一期的《HOW IT WORKS》中,最熱門的話題就是“超級戰士:高科技正如何影響並改變未來戰爭。”
據國外媒體報導,世界各國科學家利用各種高科技裝備,打造出未來“超級戰士”。在未來戰爭中,超級戰士們將頭戴虛擬現實的頭盔式顯示器,身著帶有自動修復功能的盔甲和智慧型貼身服,並且裝備能追蹤目標自動改變彈道的彈藥武器,以及可被用來遠程開闢戰場的微型無人機。
縱觀人類歷史,戰爭一直是推動科學躍進的強大動力之一。無論是大到太空旅行,還是小到超級膠水,強力膠帶和微波爐的研發,它們的起源都與戰爭和軍事密不可分。如今,軍事領域的大量發明,不僅僅著眼於完成任務,更側重於如何神速完成任務,並讓士兵們毫髮無損地從戰場中歸來。

戰爭虛擬

藉助如Oculus Rift之類的頭盔顯示器(HMD)或虛擬現實眼鏡,戰士們只要轉動頭部和身體,就可獲取不同的現實360度3D環境視圖,然後研究制定戰鬥方案,例如如何在敵人火力下第一時間援救受傷戰友。
一名美國士兵正使用步兵訓練系統。該系統為使用者提供了一個身臨其境的戰場模擬環境。
舉個例子,雖然空軍訓練早有運用到戰場模擬,但是今天的戰士們將在虛擬現實戰場中考核戰鬥技能。藉助如Oculus Rift之類的頭盔顯示器(HMD)或虛擬現實眼鏡,戰士們只需轉動頭部和身體,就可通過頭戴式裝備內置的跟蹤系統,獲取不同的現實360度3D環境視圖,然後研究制定戰鬥方案,例如如何在敵方火力下第一時間援救受傷戰友。
一些戰場模擬計畫甚至更為真實。在波蘭軍隊的綜合反饋訓練中,一旦戰士被“擊中”,就會感到一陣微弱的電擊。作為該模擬理念的忠實冬粉,美國國防部要求每位戰士都有一個虛擬化身,以反饋檢驗單兵作戰技能中的優缺點。

外骨骼系統

由美國洛克希德-馬丁公司旗下伯克利仿生公司研發的人類負重動力外骨骼HULC,配備鋰離子電池,可持續提供72小時工作電量。配備HULC的戰士可輕鬆背負91公斤重物品,這些重量被均勻地分散到從臀部到腿部的外骨骼上。
早期軍用外骨骼系統非常失敗,因為穿戴者常常用力過猛,無法操控自如地控制行動。
在科幻小說中,常常能看到戰士們身著形態各異的外骨骼系統,未來這些裝備將成為現實。
“EXOSKELETON”一詞起源於希臘語,意指“外層骨骼”。仿效昆蟲堅硬外殼研製的新型外骨骼系統為液壓結構,可令穿戴者瞬間變得高大威猛,四肢活動範圍更廣,毫不費力就可大步流星且舉重若輕。
早在20世紀60年代,美軍就開始著手試驗外骨骼系統性能,例如,美國通用公司研製的名為“哈迪曼”單兵可佩戴裝備,就可以令士兵力量增大25倍。藉助外骨骼系統,戰士們可以像舉0.5公斤物品似的,輕鬆舉起11公斤貨物,並接收力反饋——類似於遊戲遙桿——這樣戰士就會對物體阻力有個大致概念。
這些試驗項目最終都以失敗告終,因為早期的外骨骼系統常令穿戴者動作過猛,難以進行輕柔動作。如今,許多外骨骼系統都被廣泛用於心臟醫學領域,例如,由“雷神-薩科斯”公司為美國陸軍研發的XOS和XOS二代、法國RB3D公司研製的“大力神”可穿戴式外骨骼,以及美國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研發的人類負重動力外骨骼HULC,最初目標都是軍事用途。
美軍單兵配備的物品種類繁多,有標準化武器、彈藥軍火、水和乾糧、急救包和救生工具、衛星電話和GPS、頭盔和盔甲,隨著裝備的不斷增加,其重量也不斷增加,戰鬥指揮官的憂慮也日益增長,因為士兵拖著重達36到45公斤的裝配四處奔走的後果的確非常糟糕,有時甚至是致命的。
由美國洛克希德-馬丁公司旗下伯克利仿生公司研發的軍用動力外骨骼HULC,很好地解決了這個問題。HULC配備鋰聚合物電池,一次充滿電後,穿戴它的戰士可輕鬆背負91公斤重物持續跑一個小時,這些重量被均勻地分散到從臀部到腿部的外骨骼上。軍事研究專家簡斯汀-布隆克解釋說:“將單兵裝備重量分散到軍用外骨骼上的優勢顯而易見,它可以提高戰士的戰鬥耐力和效率。假設一個人背著40公斤的重物巡邏數小時,一旦全身著火要匍匐前進,他將無法再重新爬起來!”
相比早期研發的外骨骼,HULC的靈活性非常強,其鈦金屬框架中分布有大量感測器,這些感測器與外骨骼中搭載的微電腦相連,會自動偵測穿戴者的行動意圖,然後驅動液壓組件做出相應動作。但是,由於HULC自身未提供任何裝甲保護,因此這種裝甲服對步兵而言並不實用。
布隆克認為,目前HULC軍用外骨骼的最根本問題仍是電池能量問題。配有裝甲保護的負重外骨骼,如果要勝任軍事任務的話,它至少需要持續工作10小時。然而,一旦HULC的電量用盡,那么它不但不是幫手,反倒是累贅。洛克希德公司目前正計畫不斷改進HULC系統,如為其配備電化固體氧化物燃料電池,以保證穿戴者能以16公里/小時的速度前進,負重持續行進時間長達72小時。

智慧型貼身服

美國國防部高級研究計畫局目前正在測試“網路勇士”項目,研製一件柔軟舒適、輕量級的貼身配件,它運用電腦控制面料,可幫助士兵減少損傷和疲勞。士兵將這件貼身服穿在軍裝里,可以用來保護腿部和關節,所需電量僅為100瓦。
軍事科學專家布隆克認為:“如果改變某種物體的結構到納米級,就可以研製出更多高抗擊性能的材料,因為納米級材料無懈可擊。你可以設計一種格子結構,而不必鑄燒它。”
美國國防部高級研究計畫局目前正在測試新型士兵服裝“網路勇士”項目,研製一件柔軟舒適、輕量級的貼身配件,可幫助士兵減少損傷和疲勞。士兵將這件貼身服穿在軍裝里,可以用來保護腿部和關節,所需電量僅為100瓦。
“網路勇士”項目旨在打造一件柔軟的、輕量級的貼身服,運用電腦控制的面料和電線,提供常規外科支撐以及腿部的電動機器系統,幫助士兵減少肌肉和肌腱的損傷和疲勞,提高能力來有效地執行他們的任務。這套配件可以保護易受傷的區域,在較寬範圍的活動中(散步、跑步、跳躍、爬等)促進高效和安全的運動。
布隆克認為:“顯然,目前的一個大趨勢就是,隨著訓練強度不斷增加且軍隊規模不斷變小,我們將儘可能不斷為士兵提供更多更全面的保護。在我看來,整體的單兵裝備不會出現太多變化,因為裝甲服的升級有賴於我們對威脅的預期估量。我們要平衡面臨的威脅和所需的保護,與作戰時自如行動的需求,因此,士兵們需要的單兵裝配往往仍然是防彈衣、頭盔,以及多種高級夜視儀。”

液體盔甲

科學家們通過改進步兵的盔甲性能,可為其提供更強有力的保護。例如,最新研製的液體盔甲,可以在保留其柔韌性的前提下,強化盔甲的抗擊性能,如防止高速拋射物刺穿盔甲。波蘭科學家研發出一種盔甲系統,通過在盔甲表面塗上“魔法液體”,硬化後可強化盔甲的抗擊性能。這種神奇的液體被稱為剪下增稠液體,可在任何溫度下硬化。
軍事科學專家布隆克稱:“如果改變某種物體的結構到納米級,就可以研製出更多高抗擊性能的材料,因為納米級材料無懈可擊。你可以設計一種納米格子結構,而不是鑄燒它。比方說,你可以打造一種納米級碳纖維陶瓷,它擁有完美的格子結構,材料的整體結合非常緻密,相比傳統方法製作的陶瓷更結實堅固。”

追蹤子彈

錄像顯示,子彈在半空中改變方向,追蹤目標運動。美國國防部高級研究計畫局表示,這是首個自導式小口徑子彈。
錄像顯示,子彈在半空中改變方向,追蹤目標運動。美國國防部高級研究計畫局表示,這是首個自導式小口徑子彈。
今年早些時候,美軍成功試驗出一種50口徑的狙擊步槍子彈,命名為“超精準武器”,它可以改變方向追蹤目標,這是首個自導式小口徑子彈。兩段錄像顯示,儘管試驗者故意射偏目標,這種子彈仍會在半空中改變方向,追蹤目標運動。美國國防部高級研究計畫局表示,對軍事狙擊手來說,在不利環境下狙擊移動目標,如在阿富汗的大風和沙塵氣象環境裡,使用這種子彈可以大大提高狙擊效率與精準度。
通常情況下,狙擊手是兩個一組執行任務的,一個進行瞄準狙擊,一個協助觀測目標並保護搭檔安全。受很多環境因素影響,如風、雨以及濕度,狙擊手發射的子彈飛行彈道會發生偏差。此外,在遠距離運行過程中,子彈還受到重力影響。利用“超精準武器”系統,狙擊手可以調整子彈在半空中的飛行方向,即使目標發生位移,或者子彈受風速影響產生偏向,仍能成功命中目標。

能量感測器

英國BAE系統公司研製出一種名為“Spine”裝備套,其中包括一件背心。Spine由是所謂的電子紡織物製成的,可實現軍用設備的無線充電。士兵可通過智慧型手機套用軟體對設備電量進行監測。該裝備套中還包括“Q-Warrior”的增強型現實頭盔顯示器,以及可用來為穿戴設備進行無線充電的汽車座椅。
英國BAE系統公司研製出一種名為“Spine”裝備套,其中包括一件背心。Spine由是所謂的電子紡織物製成的,可實現軍用設備的無線充電。士兵可通過智慧型手機套用軟體對設備電量進行監測。該裝備套中還包括“Q-Warrior”的增強型現實頭盔顯示器,以及可用來為穿戴設備進行無線充電的汽車座椅。
布隆克堅信,大量新型感測器才是標準化步兵部隊裝備的焦點。他解釋說:“打個比方,我們看到過許多測試,其中有熱紅外視覺輔助系統以及夜視儀。士兵在行動中常用的是標準的綠色捕食者式夜視儀,但是真正在夜裡用到的還是熱感夜視儀。很顯然,在軍事行動中士兵需要多種設備。因此,集成有雙筒目鏡和單筒目鏡的頭盔,可以提高行動效率。士兵只需攜帶一個電池組就可以在兩種設備中切換。”
現有技術中的這些設備集成看起來沒有什麼了不起,事實上,它們有助於減輕單兵裝備重量,方便士兵在多種設備中迅速挑選出所需儀器。布隆克舉例說:“作戰負重背心不需要多少電量,卻能將士兵的負重均勻地散布在從肩膀到臀部區域中。我們需要考慮的是如何集成這些設備,令整個裝備包更輕卻更有效。”
英國BAE系統公司研製出一種名為“Spine”裝備套,其中包括一件背心。Spine由是所謂的電子紡織物製成的,可實現軍用設備的無線充電。士兵通過智慧型手機套用軟體,可對設備電量進行監測。該裝備套中還包括“Q-Warrior”增強型現實頭盔顯示器,以及可用來為穿戴設備進行無線充電的汽車座椅。
BAE公司還研發了一種感應座椅充電器,它可以自動將汽車的電能輸入背心中。這意味著,Spine永遠不會斷電,可在士兵穿越戰場時進行充電,並且所有電量使用情況都可通過智慧型手機套用軟體予以監測。此外,Spine及智慧型手機還集成了Q-Warrior透明的增強型現實頭盔顯示器,可以顯示有用信息,如GPS位置、溫度和其它數據。
BAE公司與智慧型紡織設計公司表示,這項技術被指定用於軍事領域——符合國防部制定標準,此外還將被用於消防和救援服務以及公共安全部門。

無人機

隨著專業化部隊規模的縮小以及科技的不斷進步,士兵需要更多地依賴機器支援。布隆克解釋說:“未來我們將看到越來越多的微型無人機,如‘彈簧刀’微型無人機。這些無人機將成為士兵背包中的一種常規裝備,它類似於電視信號,發射出去後,還可以將戰場情況傳回。士兵可以從掩護處發射微型無人機,扔出去後它就會四處飛行。一旦發現正在朝己方射擊的敵人,帶有手榴彈大小彈頭的微型無人機就會沖向敵人。在戰爭中,這種智慧型無人機技術具有很大的殺傷力。
布隆克表示:“在陸地環境下,我們可以看到,士兵往往需要藉助聯網技術,如通過網路申請直升機支援,或者藉助快速噴氣飛機或汽車以增強環境感知力和有效性。但是,由於網路技術容易被駭客入侵,或者發生網路阻塞,依賴聯網的電子設備也不完全可靠。所以,微型無人機將成為士兵戰場中的安全得力助手。”

發展趨勢

系統化

(單兵系統武器):即將士兵身上的武器形成一個系統,能與士兵融為一體,加入電子化設備為士兵導航、自動控制、自動適應士兵使用習慣等等。

簡單化

:即令武器結構儘量簡單,可減少故障率,使用、維修也方便。

電子化

:運用電子化令武器更加自動。

機械化

:有的軍隊認為電子化的故障率高,而且遇到EMP(電磁脈衝炸彈)後電子設備會完全毀壞,所以依然希望將武器儘量機械化,完全使用機械傳動,不加入任何電子設備。

非接觸

:希望我方士兵的武器能儘可能遠程攻擊敵方,以減少我方傷亡。

近距離

:主要針對巷戰等近距離作戰,武器需要靈巧、精確。

實戰檢驗

俄羅斯在車臣戰爭中用雷射高能武器擊斃一名武裝匪徒,解救出被劫持的綁有手榴彈的女記者,開雷射武器實戰使用之先河。局限性:強大的高能武器需要足夠多的燃料或者電力供應,而且體積龐大。
各種局部戰爭的形勢錯綜複雜,只需要將擁擠的人群驅散即可,不需要對人們造成傷害。於是,非致命性的失能武器應運而生。這種3毫米的放射束剛好是人體皮膚可以吸收的最多微波量,人被擊中後會在5秒鐘之內產生強烈痛感。金屬脆化劑會讓各種武器裝備的金屬部件脆化變質而無法使用;一種“冷射線”手槍可以射出一束類似紫外線的冷光粒子束,人員遭到襲擊後肌肉失控僵直而束手就擒。局限性:如果人們不能及時逃開這種武器的攻擊,很有可能造成嚴重傷害。
信息戰的主要攻擊目標就是敵方的通信網路和計算機系統,干擾作戰指揮、武器控制系統或直接摧毀計算機硬體等手段,導致敵方網路系統徹底癱瘓。海灣戰爭中美軍曾用“戰斧”巡航飛彈試驗,在飛彈內部安裝微波發生器,干擾、破壞伊軍C3I系統。局限性:一個國家較多地依賴計算機和通訊網路,也會使他們成為信息戰的潛在威脅對象。

未來預測

未來戰場上將出現大批新型武器,它們集光電感測、高速處理、人工智慧於一體,具有與人類相似的記憶、分析、綜合能力,能適應戰場環境和目標變化情況,並迅速做出反應。
未來武器是指運用新原理、新概念、新能源、新工藝、新材料,處於探索、論證、研製、試驗中,尚未裝備,具有新結構、新毀傷手段的一類高技術武器的統稱。又稱之為“新概念武器”或“探索中武器”。
未來武器研製的過程,既是以已問世武器為基礎,充分有效利用已有科學技術成果的過程,又是推動、促進高新科學技術的進步與發展的過程,它將大大增加現代武器裝備的高科技含量,促使眾多高技術武器裝備不斷問世,也激勵了眾多科學家和兵器研究工作者奮力拚搏,致力於探索和研製富有潛力、具有高威力和高技術含量、突破傳統概念的新概念武器一未來武器。未來武器將逐漸成為武器家族中富有發展潛力的新力軍。
未來武器是處於探索中,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進步和發展而不斷完善,逐步實現實用化的一類武器。也是在武器族系中不斷補充、發展中的武器族系新成員。地球物理殺傷武器、放射性武器、射頻武器、雷射武器、次聲武器、粒子束武器、信息戰和心理戰武器、粒子和反粒子湮沒作用武器、基因武器、種族武器、心理殺傷武器

納米武器

隨著納米技術的不斷成熟,在未來戰場上將出現各式各樣的袖珍偵察機、戰鬥機等武器。作為21世紀一項關鍵技術,美國開發納米技術的經費中有一半左右來自國防部系統,歐洲有關納米技術的一項軍事研究計畫已在法國一個實驗室開始起步。預計21世紀利用納米技術開發的微型武器將充斥未來戰場。未來,“納米衛星”將布滿天空。這種衛星比麻雀略大,重量不足0.1千克,各種部件全部用納米材料製造,採用最先進的微機電一體化集成技術整合,具有可重組性和再生性,成本低,質量好,可靠性強;“蚊子飛彈”將具有神奇的戰鬥效能。利用納米技術製造的形如蚊子的微型飛彈,可以神不知鬼不覺地潛入目標內部,其威力足以炸毀敵方坦克、飛機、指揮部和彈藥庫等;“袖珍飛機”將無所不在。這是一種如同蒼蠅般大小的袖珍飛行器,可攜帶各種探測設備,具有信息處理、導航和通信能力。其主要功能是秘密部署到敵方信息系統和武器系統的內部或附近,監視敵方情況;“螞蟻士兵”將大顯神通。這是一種通過聲波控制的微型機器人。這些機器人比螞蟻還要小,但具有驚人的破壞力。它們可以通過各種途徑鑽進敵方武器裝備中,長期潛伏下來。所有這些納米武器組配起來,就建成了一支獨具一格的“微型軍團”。

粒子束武器

所謂粒子束武器就是利用微觀粒子構成的定向能量束來摧毀目標的武器。這主要由高能電源、粒子產生裝置、加速器和電磁透鏡組成。它具有快速、高能、靈活、乾淨和全天候的特點,可在極短時間內命中目標,適合於對付遠距離調整飛行的洲際彈道飛彈。但到目前為止,粒子武器的研製不論是技術成熟程度,還是研製規模都不如雷射武器,但到下世紀這種武器很有可能研製成功,並成為理想的戰略防禦性武器。

隱形武器

隱形武器的出現是人們千百年來不懈追求的結果。正在秘密研製中的隱形武器有隱形飛機、隱形飛彈、隱形艦船、隱形水雷、隱形坦克等。未來隱形武器將朝著多兵種、全方位、更隱蔽的方向發展。電漿隱形技術是興起的新技術,其優越性在於幾乎不使武器裝備作任何結構和性能上的改變,可通過電漿層對雷達波具有特殊的吸收和折射特性,使其反射回雷達接收機的能量很少,因而使敵方的探測系統難以偵察和發現,從而達到武器裝備的隱身目的。實驗表明,電漿塗料可使飛行器表面的空氣形成等離子層,用它包圍諸如飛機、坦克、艦船、衛星等武器裝備的表面,可使反射回雷達接收機的雷達波下降到原來的1%。另外,這種等離子層不僅可以吸收無線電波,還能吸收紅外線輻射。與美國B-2A戰鬥轟炸機、F-117A戰鬥轟炸機、F-22戰鬥機所廣泛採用的外形和材料隱形技術相比,電漿隱形術具有很多獨特的優點:吸波頻頻寬,吸收率高,隱形效果好,使用簡便,使用時間長,價格便宜;無需改變飛機的氣動外形;由於沒有吸波材料和吸波塗層,可極大地降低維護費用。

天災武器

也稱為氣象武器,而所謂的氣象武器就是通過人工影響天氣和氣候在軍事上的套用,利用人工影響天氣的方法,使敵對國家遭受水災、颶風、雹災、旱災和地震,給對方造成極其嚴重的損失。在越南戰爭期間,美國曾在越南進行過數次人工降雨試驗,造成局部地區洪水泛濫,使越南的“胡志明小道”泥濘難行,以阻止越南北方部隊的和武器裝備的運輸,其效果要比動用轟炸機轟炸明顯得多。

微波炸彈

微波炸彈是利用強波束能量殺傷目標的一種新型武器。它由高功率發射機、大型發射天線和輔助設備組成。當超高功率微波聚集成一束很窄的電磁波時,它就像一把尖刀“刺”向目標,達到毀傷目標之目的。

信息武器

高技術局部戰爭是整體力量的對抗。要打贏這樣一場戰爭,不僅需要奪取制空權、制海權,而且還要爭取到信息優勢,將各軍兵種的各類武器裝備的軟體硬體有機地結合起來,發揮整體優勢。C4I(指揮、控制、通信、計算機、情報、監視、偵察)系統就是“融合”作用的武器系統,它能將所有信息資料庫和數據匯集起來,達到信息共享、共用、共調,大大提高指揮時效性和準確性。

太陽武器

所謂的太陽武器就是利用太陽光來消滅敵方的武器。實際上利用太陽光作為武器,早在公元300年就使用過。傳說,當時羅馬艦隊占領了敘拉克市,為了打敗羅馬軍隊的進攻,當時著名的科學家阿基米德發動市內所有婦女都帶上一面小鏡子來到碼頭,並用鏡子把太陽光反射到距離最近的一艘軍艦上,當時軍艦立刻起火,這也只是傳說而已,後來經科學家模擬實驗證明這是不可能實現的。1994年俄羅斯衛星曾在軌道上安放了一面鏡片,鏡片的反射光在夜間擦過地球,這技術已經能夠在4萬米高空集中鏡面反射光。據計算,聚焦的熱源中心溫度可達數千度,可以毀滅地球上的一切,這種武器也很有可能出現在下一世紀的戰爭中。

雷射武器

雷射武器是當前所謂新概念武器中理論最成熟、發展最迅速、最具實戰價值的前衛武器。它以無后座、無污染、直接命中等諸多優點成為已開發國家研製中的未來重點武器。雷射武器將用於對付高速小型目標;同時還將廣泛用於破壞敵方光學系統和摧毀紅外指導系統;另外利用衛星可以有選擇地用雷射束擊中任何人和目標,如果使輻射的頻率達到必要程度,可以致人於死地。雷射對抗系統,可將其安裝在M━16步槍上,這種系統可以釋放出一種雷射束,在1公里內能把人的視網膜燒壞;還有一種被稱之為佩刀━203,它實際上是一種雷射手榴彈,在爆炸後可以使人暫時失明。

晶片武器

晶片是構成計算機系統的最小器件單元,是計算機系統的核心部件。晶片武器是在計算機中央處理器做手腳,使對手的指揮系統受制於人。其主要特點有:一是隱蔽性。晶片武器猶如人體心臟、軍隊指揮中心、但在世界武器和高技術產品貿易中,要發現這些暗藏的“組件”非常困難。戰時,發現何時這些部件被啟動更加困難。二是信息性。通過與晶片武器的信息溝通,竊取情報,從“軟殺傷”角度影響對手信息系統的安全和穩定,從而為實施“硬殺傷”奠定基礎。三是廣泛性。在未來戰爭中,晶片武器攻擊將不只是戰略系統,對戰役、戰術系統的攻擊程度也會急劇增加。由於晶片武器可避免大規模的傷亡,為最後取得勝利創造有利條件,因而在未來戰場中將得到更為廣泛的套用。

基因武器

軍事領域的基因工程是一種種族滅絕的武器。因為人的任何形態都反映了他的基因,因此用基因武器殺人,可以達到滅絕種族的目的。比如說,用基因武器可以只殺紅褐色頭髮的人,也可以只殺矮個子或高個子,藍眼睛或黑眼睛的人。據透露,一些西方國家正準備製造“種族變異病毒”,通過對具有群體遺傳特點的人體細胞、組織器官和機體系統,施加目標明確的化學或生物影響,使基因密碼出現差錯,從而達到殺人的目的。

種族武器

20世紀70年代到80年代,分子遺傳學迅猛發展,使研製基因武器成為可能。基因武器建立在對基因信息的載體——脫氧核糖核酸進行重組的基礎之上,藉助基因工程的方法可以實現基因分離和重組,形成複合脫氧核糖核酸,在此基礎上藉助微生物實現基因轉移,確保獲取毒害人、動物、植物的劇毒毒素,製成可改變遺傳器官的生物武器。
將毒性明顯的基因材料導入細菌病毒或人的病毒可以取得能在短期內使大量人員死亡的細菌武器。科學家預計到2005—2010年,基因工程將在細菌生物學領域取得更大的成果,從而揭示毒素作用機制,生產出可作為武器使用的毒品。④
研究人與人之間的天生差別和遺傳差別及其細微的生物化學結構表明,研製所謂的種族武器的可能性是存在的。科學家認為,在不太遙遠的將來,這種武器可能被用於殺傷被其他民族群嫌棄的某些民族群。血緣、膚色、遺傳結構的差別將成為這種選擇的基礎。
種族武器領域的研究旨在發現某些民族群在基因方面的最薄弱點和研製出可供有效利用的專門媒介物。據美國著名醫學家R.哈默施拉格估算,使用有效期不同的種族武器可以滅殺被進攻國家25%一30%的人口。請注意,在核戰爭中這種數量的人口損失被視為“不能接受的損失”,說明這個國家被戰勝。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