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治·麥克曼紐斯

喬治·麥克曼紐斯

喬治·麥克曼紐斯(George McManus)是美國連環漫畫大師。

基本介紹

  • 外文名:George McManus
  • 國籍:美國
  • 職業:連環漫畫創作者
生平,主要作品,

生平

美國連環漫畫大師喬治·麥克曼紐斯(George McManus)1884年1月23日生於美國密蘇里州聖路易斯。他的父母是愛爾蘭移民,父親是聖路易劇院的經理,熱衷於藝術評論工作。戲劇對喬治的影響極大,他非常注意19世紀90年代舞台上貴族們的服飾,從而使他後來得到“最佳服飾漫畫家”的稱號。1896年由愛爾蘭演員比爾·巴利(Bill Barley)主演的《崛起的一代》(The Rising Generation)打動了他,這齣戲寫的是一個普通勞動者突然變為暴發戶的經歷,小喬治動了運用這齣戲的內在含意來創作一部連環漫畫的念頭。在讀大學二年級的時候,麥克曼紐斯就開始了他的創作生涯,經常向報刊投寄他的繪畫作品。後來,他在《聖路易斯共和》(St. Louis Republic)藝術部門當看門人,不久就被提升為編輯,此後他發表了連環漫畫處女作《阿爾瑪和奧利弗》(Alma and Oliver)。
1904年,麥克曼紐斯來到了紐約,開始為普利茲的《世界報》工作,在這段時期,他創作了《新婚夫婦》(The Newlyweds)、《乞丐皮特》(Panhandle Pete)、《報童尼布西在奇異的仙境》(Nibsy the Newsboy in Funny Fairyland)、《瞌睡蟲》(Snoozer)、《瑪麗·馬塞萊恩》(Merry Marcelene)、《快樂的查理》(Cheerful Charley)、《讓喬治去做吧》(Let George Do It)等作品。

主要作品

《新婚夫婦》是麥克曼紐斯第一部以家庭為題材的連環漫畫,1904年開始在《世界報》星期天連環漫畫特輯上連載,它還曾一度被改名為《新婚夫婦和他們的寶貝》(The Newlyweds and Their Baby)。這部作品的主角是一對年輕的夫婦和他們的獨生子斯諾克姆斯(Snookums),斯諾克姆斯似乎患有某種毛病而顯得很笨,但作品幽默滑稽的情趣恰恰藉此而得以發揮。麥克曼紐斯早期最好的作品大多數集中在這欄連載中,在這些作品中麥克曼紐斯成功地塑造了後來成為他作品標誌的各種漫畫角色。
1912年,麥克曼紐斯離開了普利茲,帶著他的《新婚夫婦》投奔到赫斯特的報業集團,在一個名為《他們的獨生子》(Their Only Child)的星期天連載漫畫專欄中,繼續刊載他描寫家庭生活題材的漫畫作品。1918年,《新婚夫婦》被《教教爸爸》取代。至1944年11月,停載了25年後的《新婚夫婦》又在《他們的獨生子》專欄中連載。
《新婚夫婦》是麥克曼紐斯最受讀者歡迎的連載漫畫之一,1909年作品曾改編成音樂喜劇《新婚夫婦和他們的寶貝》,後來麥克曼紐斯還和法國著名卡通漫畫家合作,根據這部作品製作成系列卡通片。
《乞丐皮特》於1904年4月出現在《世界報》星期天笑話版上,占半個版面,連載至1910年結束。作品的主角皮特是一個衣衫襤褸、大腹便便的流浪漢,他的下巴上長著亂蓬蓬的鬍鬚。他用一個罐子乞討,從1905年開始漫遊世界。最初他企圖去南極,但沒有成功,然而第二次卻終於到了南極。在歸途中他利用磁針指引航向,戰勝了食人國,又製造了火箭和熱氣球等等,情節十分生動有趣。在皮特歷險的過程中,有一個名叫塞西爾(Cecil)的瘦乞丐和一個沒有名字的胖乞丐當他的助手,跟隨他們的還有一隻名叫比爾(Bill)的好鬥的山羊。他們共同謀劃,從一個港口騙到另一港口,甚至以欺騙手段接管了一個非洲王國(值得一提的是,作者在這部作品中還流露了他的種族歧視觀點)。皮特的語言十分獨特,人物具有強烈的個性,尤其是他所運用的誇張手法具有巨大的魅力,例如皮特的胖夥伴,總是用一個很特別的散發著臭味的菸斗抽菸,並且不斷地打嗝、吐出煙霧,就像廚房裡木柴在爐子裡燃燒一般,令人過目難忘。而那隻叫比爾的山羊不但通人性,而且還常常在對話框中表明它跟人類一樣的思維活動。
《乞丐皮特》連載結束後,1911年麥克曼紐斯開始了《排骨與肉湯》(Spareribs and Gravy)的連載。這是他第二部描寫流浪者在世界各地流浪的奇遇連環漫畫,與《乞丐皮特》一樣具有奇特、滑稽可笑的特點,也是極精美的作品。後來,麥克曼紐斯的這類描繪流浪漢的作品曾被選編成令人難忘的連環漫畫書。
《報童尼布西》(Nibsy the Newsboy)是一部短期連載的連環漫畫,1905年4月至1906年7月出現在《世界報》上。該題材來源於麥克曼紐斯的一段經歷:他任《世界報》的街道新聞記者時接觸過一個瘦得皮包骨頭的報童,這個小報童大約只有14歲,亂如稻草堆的頭上戴著頂舊氈帽,聰明機靈,十分討人喜歡。這個小孩喚起了麥克曼紐斯的創作靈感,於是就以他為原型塑造了小報童尼布西的形象。靈感的觸發或許也受麥凱《小尼莫在夢鄉》的影響,但決不能將這部作品簡單地看成是《小尼莫在夢鄉》的仿製品。報童能像小尼莫一樣順利地進入被作者稱為“樂園”的夢鄉,而情節的背景卻幾乎是紐約鬧市區的各街道。麥克曼紐斯在這部作品中成功地使極豐富的想像力通俗化:他讓小主角遇到一個曾被變成一隻醜驢的魔王的女兒,並用魔劍變出一支軍隊,與魔王進行激烈戰鬥……麥克曼紐斯用他質樸的造型手法、豐富的想像力努力地創作著,使《報童尼布西》成為美國連環漫畫的傑作。
1904年,麥克曼紐斯的《新婚夫婦》最初讓人們見識了家庭內部矛盾的主題,8年後他又進一步創作出揭示家庭危機的《教教爸爸》(Bringing Up Father),這是美國連環漫畫史上第一部享譽世界的作品,問世於1913年1月2日的《紐約日報》上。起初因作品供不應求而總不能按期刊登,直到1916年麥克曼紐斯將主要的精力集中到這部作品上後,才形成常設的連環漫畫專欄,1918年4月14日又正式定為周日版連環漫畫專欄。這一時期,麥克曼紐斯辟有幾個專欄,刊出的作品有《鼎盛家族》(The Whole Blooming Family)、《排骨與肉湯》和《露絲的情人》(Rosie’s Beau),這些作品自然遠不及《教教爸爸》,事實證明麥克曼紐斯專注於《教教爸爸》的做法是正確的。
《教教爸爸》是一部以家庭日常生活為題材的連載漫畫。如同《崛起的一代》,這部連環漫畫描述了一對愛爾蘭的工人夫婦在得到一筆財富後的窘境。作品的男主角吉格斯(Jiggs)是愛爾蘭移民,出身於泥瓦工,後因買彩票中獎成了暴發戶。家中除了夫人瑪吉(Maggie)外還有一個女兒諾拉(Nora)和一個從來不做好事的兒子朱尼爾(Junior)。瑪吉原是一個洗衣婦,發了橫財後處處要效仿上層社會的有閒階級,一心想向上爬,她不但長得肥胖醜陋而且俗不可耐,總喜歡附庸風雅、諂上欺下,十分勢利。女兒諾拉倒是天生麗質、聰明伶俐,時常開導與上流社會格格不入、洋相百出的父親。因為吉格斯出身低賤,不懂上層社會待人接物的一套禮節,不習慣有閒階級的生活方式,因而在人們的眼中他是一個沒有教養的人。他對高爾夫球沒有興趣,對老婆矯揉造作的練唱感到厭煩,然而對於昔日的一幫窮哥兒們倒總是念念不忘。他最感興趣的事是和這些老哥兒們上汀特莫爾酒店喝上一盅,或是打幾圈紙牌。可是老婆太厲害,故事常常以婆娘手握擀麵杖大聲責罵、大打出手為結局。作品描寫的雖然是家庭糾紛及其內部危機,但它深刻地揭示了美國社會的矛盾。
正如美國連環漫畫史論家庫爾頓·沃所說:“這部作品反映了美國家庭的主題……錢突然湧進一個出身低微的愛爾蘭工人的家,多得可以滿足任何幻想,它在瑪吉的形象中顯現了瑪吉的全部特性,也在吉格斯的形象中顯現了吉格斯的全部特性……正是這種‘動盪不定’(Jiggishness,吉格斯名字蘊含的意義)反映了吉格斯怕老婆的特徵,這種特徵從某種程度上減少了家庭的爭吵和打鬧,也正是這種特徵成了吸引人們的特色……”麥克曼紐斯以獨特的個人風格與超人的藝術想像勾畫出家庭內部的故事,描述了這些人物的幻想和憂患,讓人們真正認識到所謂“美國夢”的內涵。
《教教爸爸》是在愛爾蘭人移民高峰時出現在紐約的。麥克曼紐斯筆下的這些新到達的愛爾蘭移民的形象是可愛的和樂觀的。吉格斯回想自己的低賤出身時,總是傷感地說:“瑪吉,你記不記得,有錢的麥克哈菲家的孩子生病時,總是叫一個真正的醫生到家裡去……這天被提拔到菲尼根磚廠工作……瑪吉我還記得,當時我好羨慕杜根家的孩子,因為他們的哥哥是點燈柱的……你叔叔萊姆從不穿硬領衣服,也從不戴眼鏡……他寧願就著酒瓶喝酒……那些美好的星期日晚餐,大家聚在一堂,打打鬧鬧……”
在表現人物的服飾、無數購來的物品以及人物活動的背景方面,麥克曼紐斯一絲不苟。背景在吉格斯夫婦的豪華公寓與他們的布魯克林老鄰居的擁擠陋屋之間不斷變換。吉格斯的寓所其實烘託了社會上的勢利小人、英國偽貴族等寄生蟲們的自命不凡與鄙俗,而布魯克林的破爛住宅則十分真實地渲染了粗俗貧民的生活。
麥克曼紐斯對自己的愛爾蘭血統懷有深厚的感情,這驅使他讓吉格斯一次又一次地出沒於貧賤的場所。1923年和1938年,麥克曼紐斯很方便地運用破產這一情節讓人物回歸到過去(“現在我們破產了,都是因為你投資電影業,太可怕了!”瑪吉責怪道),吉格斯得以逃離公園大街那令人疲於應付的不現實生活,又一次享受到昔日布魯克林的快樂——很多但很簡單的飯菜、打牌、老朋友、喝酒。麥克曼紐曼知道怎樣去描述,因為在大蕭條時期他自己也曾丟失過一大筆財富。
《教教爸爸》最顯著的特點是戲劇性誇張。作者熟練地展示每個插曲,使每一個獨立的片段就像一出出充滿諷刺與幽默的短喜劇,其人物富有個性,對話詼諧而充滿機智,情節跌宕而奇異。
一系列的對比手法的運用使該作品充滿了勃勃生機。在兩性之間、階級之間以及故國之間這種對比手法幾乎無處不在:男子的粗壯豪放和女子的矯揉造作;工人階級的熱情奔放和上層社會的空虛無聊;愛爾蘭人的嗜好和英國人的不求甚解……吉格斯好似這兩個世界間的使者,而並不屬於其中的任何一個;一方面,瑪吉不允許他在家裡招待他的朋友,另一方面,瑪吉又不準他去以前常去的那些窮人居住的地方。吉格斯的大禮帽和黑禮服與其性格也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充分顯示了他的窘境。他的那套黑色無尾夜禮服,幾乎成了連環漫畫中固定的形式,與瑪吉華麗的服裝和諾拉時髦的裝束相映成趣。麥克曼紐斯兒時對於戲劇服飾的興趣在這部作品中充分地展示出來,作品中的人物服飾獨領美國高級服裝設計風騷長達半個世紀。
麥克曼紐斯對畫面中的室內景與室外景精細刻畫的興趣絲毫不低於對服飾的興趣。他對背景、道具的描繪也十分精心,那些洛可可式的浮華纖巧的建築和暴發戶豪華奢侈的家具所組成的奇特怪異的環境,對作品的內容起了有力的渲染和烘托作用。在1939年到1940年間的專輯連載中,隨著情節在全美國的漫遊,波爾德壩、芝加哥(兩次)、大峽谷、百老匯、布魯克林、伊利湖、尼亞加拉瀑布、底特律、匹茨堡、費城、寧靜湖、華盛頓、波士頓、特棱頓、克利夫蘭和大西洋城等,都被作者精心地描寫在畫面的細節中。1952年,在被《礦工報》採訪時,麥克曼紐斯回憶描繪這些特定背景時的感受:“……這種一絲不苟真是一種痛苦……有一次,我花了兩星期的時間在一幅畫上……那是30年代末的最後日子裡,我讓吉格斯處在紐約時代廣場北面的環境中,我要讓廣場上的每個細節都準確無誤……還有,當我帶著吉格斯、瑪吉和諾拉環遊世界時,尤其他們在美國遊歷時,背景畫面必須是準確的,這項工作非常繁複。”
《教教爸爸》帶給人們的視覺享受不僅體現在服飾與背景的刻畫上,而且還體現在許多細微的地方。在麥克曼紐斯變化多端的創作手法中,“戲中戲”也是一個突出的例子,例如:懸掛在牆上的畫框中的人物也有生命,他們會談論與情節相關的事情,把香菸上的灰彈在瑪吉的地毯上,甚至還會從他們的畫框中出來。1952年,麥克曼紐斯曾回憶道:“從那以後,我就創造了‘戲中戲’的手法,它成了我的連環漫畫的商標。在我的繪畫中,人物可以隨意從畫框裡和燈光的陰影中出來;他們甚至還可以把東西從一幅畫面投擲到另一幅畫面中去。”
《教教爸爸》曾多次以連環漫畫書的形式選編重印。
1919年,紐約受歡迎的兒童書籍出版商卡普爾斯和利昂出版公司以平裝本形式再版了一個系列的《教教爸爸》,在隨後的15年間先後出過26本,另外還有兩本“大書”(Big Books,這兩本大書每本由原先三本合成,外加硬封面做成精裝本,內頁用再生紙,開本為9.875英寸×9.875英寸,每本48頁,除了扉頁和介紹頁每頁一條連環漫畫,兩面一條連環漫畫)。這個系列的連環漫畫通常是重印了當時報紙上的每日版專輯。
1921年,埃姆比出版公司以9英寸×15英寸開本的連環漫畫書形式重印了《教教爸爸》星期天版彩色連環漫畫。
1936年,威斯康辛州拉辛的惠特曼出版公司以大小書的形式出版了《教教爸爸》。這種“大小書”大約3.75英寸×4.5英寸的開本,通常1.5英寸厚,以再生紙印,外加硬封面,大部分是當時流行的連環漫畫條,內容是簡化了故事情節的連環漫畫“小說”,以滿版的畫幅,刪去交相重複的畫面而編成的。不過,在當時《布朗娣》、《閃電戈登》、《泰爾斯平·湯米》和《偵探特雷西》等眾多的大小書中,《教教爸爸》只出過一本。
1949年8月,《教教爸爸》開始出現連環漫畫期刊,連載到1954年第27期後結束。
美國人非常熱愛這位連環漫畫家,就像麥克曼紐斯對自己創作的連環漫畫人物一樣。在麥克曼紐斯的創作高峰時期,吉格斯擁有46個國家、16種語言的8,000萬讀者。麥克曼紐斯曾不無得意地吹噓自己和吉格斯一樣富有,在他畫這部連環漫畫的40年中,他掙了1,200萬美元。
《教教爸爸》曾多次改編成喜劇、卡通片以及電影。早在1914年年初,格斯·希爾(Gus Hill)的第一個《教教爸爸》的舞台劇就在百老匯公演,隨後又在全國巡迴演出,十幾年間一直在演出麥克曼紐斯的這個作品;1916—1918年,由格雷戈里·拉卡瓦(Gregory La Cava)編導,卡通畫家弗蘭克·摩斯(Frank Moser)、伯特·格林(Bert Green)和愛德華·格里漢姆(Edward Grinham)繪製成9部無聲黑白卡通片,由赫斯特的國際電影服務與新聞影片一道發行;1921年,《教教爸爸》拍成3部無聲電影短片《在上流社會的吉格斯》(Jiggs in Society)、《吉格斯和社交名流》(Jiggs and the Social Lion)和《爸爸停止刮臉》(Father's Close Shave),由雷吉·莫里斯(Reggie Morris)導演,約翰尼·雷(Johnny Ray)扮演吉格斯,勞拉·拉普蘭特(Laura La Plante)扮演瑪吉,由國際電影服務發行;1928年,米高梅電影公司發行了長度足夠的無聲電影《教教爸爸》;1939年芬蘭拍攝了第一部《教教爸爸》有聲電影;1946-1950年莫諾格雷姆系列電影公司受哥倫比亞電影公司《布朗娣》系列電影的影響,由愛德華·F.克萊因(Edward F. Cline)編導拍攝了《在法院中的吉格斯與瑪吉》(Jiggs and Maggie in Court)等6部系列電影。
在這部連環漫畫傑作中,麥克曼紐斯用高超的藝術想像力創造了無限的經濟機會和家庭內部道德的故事。
《露絲的情人》(Rosie’s Beau)最早於1916年10月29日發表在赫斯特的報紙星期天彩色版漫畫專欄上,它取代了麥克曼紐斯原先連載了一年半的《鼎盛家族》連載專欄,1918年4月14日被《教教爸爸》取代,1926年6月13日它又重新開始連載在《教教爸爸》相鄰版的上部,替代了一個名叫《早上好,老闆!》(Good Morning,Boss)的小型滑稽連載漫畫,畫幅相對減少了一些。
這部作品的女主角露絲(Rosie)是個美麗可愛的姑娘,但她的情人阿奇(Archie)卻是一個典型的愚蠢的職員,他始終熱情地向露絲獻殷勤。阿奇的外型特徵倒是與麥克曼紐斯很相似,肥胖而且雙下巴,在他鐘愛的露絲面前,他就像查理大帝穿了鎧甲的武士伯拉丁那樣神采煥發。這對情人十分厭惡露絲的爸爸,作品連載至1920年以後,露絲的爸爸又成了阿奇的老闆。阿奇曾經服過兵役,第一次世界大戰後他又退伍回來,但一直沒有和露絲成婚。
1944年11月12日,這欄連載被《斯諾克姆斯》取代。這部作品沒有彙編過可收藏的畫集,只是在1930年以後出過一本薄薄的連環漫畫書,並且也沒有改編成電影或廣播劇,對於聞名世界的漫畫大師的這部傑作來說,這倒是令人十分意外的。
麥克曼紐斯也畫卡通片,他和埃米爾·柯爾創作了著名的動畫系列片《斯諾克姆斯》。有時他也為雜誌畫一些精美的插圖。
麥克曼紐斯的作品產生過巨大的影響,他開創的《教教爸爸》至今還在許多世界大報紙上連載,曾得到過許多崇高的榮譽。
為了肯定他將美國描述成一個無與倫比的富有機遇的國家的功績,在《教教爸爸》連載25周年之際,美國國會在國會大廈設晚宴為他慶賀,因為這些卓越的美國形象,最高法院給他頒發了獎狀。他不斷地收到大量漫畫迷的來信,這些漫畫迷包括普通公民和政府的首腦。1949年他與卡爾·埃德、克利夫·斯特里特、巴德·費希爾、弗蘭克·金一道獲得了美國漫畫家協會授予的丁字尺獎。
1954年10月22日,麥克曼紐斯於桑塔莫尼克去世。
《教教爸爸》前後共連載86年,其間有許多連環漫畫家參與過它的創作。30年代中期年輕的連環漫畫家齊克·齊克利(Zeke Zekley)成了麥克曼紐斯的第一個助手。1954年當麥克曼紐斯去世時齊克利已與他一道創作《教教爸爸》近20年,原本他是《教教爸爸》的續作者,然而不知何故金專輯辛迪加卻選擇了弗農·格林(Vernon Greene)。
弗農是一個有才能的連環漫畫家,生於1908年9月12日,他的第一項漫畫工作是為《波特蘭電報》(Portland Telegram)創作體育漫畫。1940年他進入通俗小說和連環漫畫期刊領域,畫過《陰影》、《蒙面女士》(Masked Lady)和《佩里·梅森》(Perry Mason),他還為《波莉和她的夥伴》做了6年代筆,還代筆畫過其他幾種連環漫畫。1954年麥克曼紐斯死後,他被金專輯吸引去續畫《教教爸爸》。1964年他獲得美國漫畫家協會的丁字尺獎,但他的作品沒能吸取麥克曼紐斯藝術的精髓,曾一度引起很多連環漫畫迷要求齊克利復位。格林畫《教教爸爸》直到1965年去世為止,隨後弗蘭克·弗萊徹(Frank Fletcher)續作周日版專輯,哈爾·坎帕納(Hal Campagna)以筆名坎普(Camp)續作每日版,直到1980年弗蘭克·詹森(Frank Johnson)接替了他。麥克曼紐斯死後,《教教爸爸》一直處於衰落狀態,一部分原因是續畫者的能力與原創者相去太遠,一部分原因是時代的變化,報紙上的版面不斷縮小,不可能堅持麥克曼紐斯的傳統特點,最終於2000年5月28日停止連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