喉痹

喉痹,中醫耳鼻喉科疾病咽喉病名詞。是指以咽部紅腫疼痛,或乾燥、異物感,或咽癢不適,吞咽不利等為主要臨床表現的疾病。

“喉痹”一詞,最早見於《內經》,如《素問·陰陽別論》:“一陰一陽結,謂之喉痹”,其含義較廣,大抵包含了具有咽喉部紅腫疼痛為特點的多種咽喉部急、慢性炎症。後世醫家對疾病的分類漸趨詳細,將“喉痹”作為一種獨立的疾病區分開來,如《喉科心法》:“凡紅腫無形為痹,有形是蛾”,但總的來說,古代醫籍中“喉痹”的概念一直較為籠統。現代中醫喉科對“喉痹”的概念已逐漸統一,系專指急、慢性咽炎,根據病因病機的不同,急性咽炎又可稱為“風熱喉痹”或“風寒喉痹”。

基本介紹

  • 英文名稱:throat  obstruction;pharyngitis
  • 就診科室:耳鼻喉科
  • 常見發病部位:咽部
  • 常見病因:起居不慎,肺衛失固,致風熱邪毒乘虛侵犯
  • 常見症狀:咽部乾燥、灼熱、疼痛、吞咽痛,發熱、頭痛、食欲不振,四肢酸痛等
病因,臨床表現,鑑別診斷,併發症,辨證施治,其他療法,

病因

本病的形成,多因起居不慎,肺衛失固,致風熱邪毒乘虛侵犯,由口鼻而入直襲咽喉,以致咽部紅腫疼痛而發為風熱喉痹。若因失治誤治,或平素肺胃積熱,則邪熱傳里而出現肺胃熱盛的重症。素體虛寒者,風寒之邪犯於皮毛,內應於肺,壅結於咽喉,則可表現為風寒喉痹。

臨床表現

1.發病較急,初起時咽部乾燥、灼熱、疼痛、吞咽痛。吞咽唾液時咽痛比進食更甚,全身症狀一般較輕,但因年齡、免疫力以及病毒、細菌毒力之不同而程度不一,可有發熱、頭痛、食欲不振,四肢酸痛等表現。
2.懸雍垂腫脹時,吞咽痛更明顯,說話常帶鼻音,黏液積留於喉咽部,易引起咳嗽。感染向喉部擴散時咳嗽加重,出現聲音嘶啞,炎症向咽鼓管擴散時,聽力下降。

鑑別診斷

1.乳蛾
青少年多見,以喉核紅腫疼痛為主。
2.喉癰
急起,高熱,咽喉部劇痛。紅腫,吞咽障礙,可化膿,外周血白細胞及中性粒細胞計數升高。
3.急喉風
病情急重,以突起咽喉緊鎖,呼吸困難,痰涎壅盛為主要特徵,而不僅是咽痛、咽癢不適等表現。

併發症

感染向上蔓延引起中耳炎、鼻竇炎。向下蔓延可致喉炎、氣管炎、肺炎。急性膿毒性咽炎可能並發急性腎炎、風濕熱、敗血症等。

辨證施治

1.風熱外侵
證候:咽部微紅腫,乾燥灼熱感,微痛,或癢咳,吞咽不利,可伴有發熱、微惡寒、頭痛,咳嗽痰黃,舌質正常或稍紅,苔薄白或薄黃,脈浮數。治則:疏風清熱,解毒利咽。主方:疏風清熱湯(經驗方)加減。方藥:荊芥、防風、牛蒡子、甘草、銀花、連翹、黃芩、桑白皮、赤芍、桔梗、浙貝母、天花粉、玄參。
頭痛者,可加蔓荊子、藁本;咽癢作咳,去玄參,加蟬衣、橘紅;若咽痛較重,可加射干、山豆根。
2.風寒襲肺
證候:咽部微痛或癢,黏膜淡紅不腫,吞咽不順,伴惡寒微熱,無汗,鼻流清涕,咳嗽痰清稀;舌質淡紅,苔薄白而潤,脈浮緊。治則:辛溫解表,疏風散寒。主方:六味湯(《喉科秘旨》)加減。方藥:荊芥、防風、桔梗、甘草、薄荷、僵蠶、蘇葉、生薑。
鼻塞流清涕者,加蒼耳子、辛夷;咳嗽加紫菀、杏仁;咽癢加蟬衣、橘紅。
3.肺胃熱盛
證候:咽部紅腫疼痛較劇,軟齶及懸壅垂亦紅腫,吞咽困難,痰多而黃,不易咯出,頜下有臖核、壓痛,發熱,口乾,頭痛,大便乾結,小便黃,舌紅,苔黃膩,脈洪數。治則:泄熱解毒,利咽消腫。主方:清咽利膈湯(《喉症全科紫珍集》)加減。方藥:連翹、銀花、大黃、黃芩、梔子、薄荷、牛蒡子、荊芥、防風、玄明粉(沖)、玄參。
大便秘結者,大黃可酌情增加;口渴加天花粉;痰多加瓜蔞仁、浙貝母;高熱加生石膏、知母;咽部腫甚,加牡丹皮、赤芍。

其他療法

1.吹喉法
將藥物研成極細粉末,吹於咽部患處,以起到清熱利咽、消腫止痛的作用,常用的藥物如雙料喉風散、喉康散、複方西瓜霜、冰硼散、錫類散等。
2.含漱法
將具有清熱解毒作用的中藥煎成湯劑或提取有效成分製備水劑進行頻頻含漱,可起到消腫止痛的作用,如銀連漱口液、漱口方。
3.含服法
將中藥製成片劑含服,使藥物能在咽部停留較長時間而發揮局部治療作用,常用藥如咽喉片、草珊瑚含片、銀黃含化片、薄荷喉片等。
4.蒸氣吸入或超聲霧化法
將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作用的中藥煎湯。反覆過濾,取濾液行蒸氣吸入或超聲霧化,使藥物直接作用於咽部而發揮治療作用,方劑如銀花、大青葉、黃芩、荊芥、牛蒡子、甘草。
5.針灸
(1)點刺放血法用三棱針或5號注射針頭在雙側耳尖(耳輪上緣中點)及少商穴點刺,擠出惡血數滴,每日1次,有顯著的利咽止痛作用。
(2)穴位敷貼法取蠍尾兩隻(末節有毒針部分),分別置兩塊膠布中心(約1×1厘米大小),貼壓在雙側扶突穴上,1~2天后取下。
(3)爆燈火法在雙側肩胛骨內側緣、脊柱兩旁尋找皮膚上的斑丘疹、結節或壓痛點,或選用大椎、曲池、合谷、少商、角孫。取燈芯草一段,蘸植物油後控乾浮油,以不滴下為度,用示指和中指捏住燈芯草前三分之一在蠟燭或酒精上迅速點燃,對準皮膚異點或穴位,迅速爆灸,當灼及皮膚時便發出“啪”的清脆聲,無爆響者重灸,每次選1~3個穴位,間隔2~3天一次,以6次左右為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