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爾喀汗國

喀爾喀汗國

元朝滅亡以後, 蒙古朝廷退回草原, 形成了許許多多的大小遊牧集團, 或稱“兀魯思”, 或稱“土綿”(萬戶) 。1506年,達延汗結束了東蒙古中央地帶六個大萬戶異姓貴族對各部的世襲統治權, 同時將自己的子孫分封到六萬戶,在東蒙古確立了成吉思汗“黃金家族”的直接統治。本文所說的“喀爾喀汗國”, 就是達延汗子孫統治下的東蒙古六萬戶之一的喀爾喀萬戶的一部分。達延汗將其第六子阿魯楚博羅特與第十一子格埒森扎分別分封到喀爾喀萬戶的左翼和右翼。喀爾喀萬戶早在達延汗或者更早的時代就遊牧在今哈拉哈河流域(“喀爾喀”是“哈拉哈”的不同漢語音譯, 部以河得名) 。格埒森扎死後, 其七子析產, 形成七個遊牧集團, 習慣稱“七和碩喀爾喀”或“七鄂托克喀爾喀” 。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喀爾喀汗國
  • 外文名:Khanate of khalkha
  • 創立時間:1506年
  • 所屬地區:蒙古
  • 創立人:達延汗
簡介,文獻記載,

簡介

元朝滅亡以後, 蒙古朝廷退回草原, 在蒙古形成了許許多多的大小遊牧集團, 或稱“兀魯思”, 或稱“土綿”(萬戶) 。15 世紀初, 蒙古分裂為東西蒙古。西蒙古又稱衛拉特人, 遊牧在杭愛山以西、天山以北的草原, 東蒙古人主要分布在今天的內蒙古自治區和蒙古國境內。達延汗即屬於東蒙古察哈爾部人。
達延汗(1479 —1516 年在位) 即位以前, 在東蒙古中央地帶已經形成了六個大萬戶, 但是除了達延汗所在的察哈爾萬戶, 其餘萬戶都在異姓貴族統治之下。
達延汗經過長期的鬥爭, 結束了異姓貴族對各部的世襲統治權, 同時將自己的子孫分封到六萬戶,在東蒙古確立了成吉思汗“黃金家族”的直接統治。本文所說的“喀爾喀汗國”, 就是達延汗子孫統治下的東蒙古六萬戶之一的喀爾喀萬戶的一部分。
達延汗共有十一子。達延汗將其第六子阿魯楚博羅特與第十一子格埒森扎分別分封到喀爾喀萬戶的左翼和右翼。喀爾喀萬戶早在達延汗或者更早的時代就遊牧在今哈拉哈河流域(“喀爾喀”是“哈拉哈”的不同漢語音譯, 部以河得名) 。16世紀中葉, 喀爾喀左翼隨達來遜南下大興安嶺駐牧, 所部號稱“山陽喀爾喀”, 即清朝所謂“內喀爾喀五部”, 實際上脫離喀爾喀萬戶而自為一部。入清後, 該五部或設立扎薩克旗, 或編入八旗蒙古, 均不再冠以“喀爾喀”名號。右翼封主格埒森扎從哈拉哈河流域向西面發展, 與兀良哈萬戶接壤, 並與之發生了矛盾。16 世紀二三十年代, 博迪率領各部征討並瓜分兀良哈萬戶, 格埒森扎分得了原兀良哈萬戶的牧地和部分屬民。其結果, 喀爾喀萬戶的勢力一直延伸到杭愛山, 盡有漠北草原。16 世紀末17 世紀初, 喀爾喀萬戶分布於東自呼倫貝爾額爾古納河, 西至杭愛山, 北自貝加爾湖,南抵南蒙古北部的廣袤地區, 即今天蒙古國的大部分領土。
格埒森扎死後, 其七子析產, 形成七個遊牧集團, 習慣稱“七和碩喀爾喀”或“七鄂托克喀爾喀” ( “和碩”和“鄂托克”均為當時蒙古社會組織名稱) 。清代所說的“喀爾喀”, 就是指這部分蒙古人。格埒森扎七子分掌喀爾喀左右二翼, 右翼為格埒森扎長子阿什海達爾汗琿台吉、次子諾顏泰哈坦巴圖爾、六子德勒登昆都倫及末子薩姆鄂特歡及其後裔諸兀魯思; 左翼為三子諾諾和偉征諾顏、四子阿敏都喇勒和五子達來(無後) 及其後裔諸兀魯思。

文獻記載

自16 世紀末至17 世紀30 年代, 喀爾喀左翼和右翼先後出現了三個汗 左右二翼分成三個汗部
阿巴泰汗號與土謝圖汗
據文獻記載, 在喀爾喀汗國首先稱汗的是阿巴泰(1554 —1588 ?) 。 格埒森扎三子諾諾和, 號偉征諾顏, 為喀爾喀左翼之長, 阿巴泰即其長子。《王公表傳》記載: “初, 喀爾喀無汗號, 自阿巴岱(即阿巴泰———引者, 下同) 赴唐古特, 謁達賴喇嘛, 迎經典歸, 為眾所服, 以汗稱。子額列克繼之, 號墨爾根汗。額列克子三, 長袞布, 始號土謝圖汗, 與其族車臣汗碩壘、扎薩克圖汗素班第同時稱三汗。”據此, 阿巴泰稱汗的時間在“赴唐古特, 謁達賴喇嘛”之後, 而所取汗號亦非“土謝圖汗”, 因為其孫袞布“始號土謝圖汗”。張穆《蒙古遊牧記》記載與《王公表傳》有所不同: 阿巴泰“赴唐古特, 謁達賴喇嘛, 迎經典歸, 為眾所服, 始汗稱, 號斡齊賚巴圖。按: 巴圖舊作賽音, 今從《理藩院則例》改。《朔漠方略》: 康熙二十六年(1687) , 土謝圖汗奏請敕印表曰: 國中向無佛教, 自我曾祖往謁達賴喇嘛, 得蒙優禮, 加以瓦察喇賽音汗之號。於是我地佛法炳如日星。案: 瓦察喇賽音, 即斡齊爾賽因??子額列克嗣, 號墨爾根汗。額列克子三, 長袞布, 始號土謝圖汗。”張穆根據土謝圖汗察琿多爾濟康熙二十六年的奏摺指出, 達賴喇嘛賜給阿巴泰汗號為“瓦察喇賽音汗”。
阿巴泰汗於1580 年稱“賽音汗”, 喀爾喀始有汗號。1586 年, 阿巴泰汗被三世達賴喇嘛授予“佛法大瓦齊賚汗”號。阿巴泰孫袞布始稱“土謝圖汗”, 其子察琿多爾濟降清後, “土謝圖汗”號和喀爾喀其他兩個汗號一樣被固定並得以世襲。
喀爾喀右翼長賚瑚爾被阿巴泰汗立為汗。阿巴泰死後, 左翼勢力一度衰微, 賚瑚爾汗之子素班第乘機擴大影響力, 1596 年在塔喇尼河畔舉行的全喀爾喀貴族會盟上被推舉為“扎薩克圖汗”, 成為第一代扎薩克圖汗。
碩壘稱汗時間最晚, 大致在1630 年前後, 與17 世紀20 年代蒙古政局的混亂有密切關係。林丹汗屬下的烏珠穆沁、蘇尼特、浩齊特等部為逃避戰亂, 投奔了林丹汗的盟友和連襟碩壘濟農, 與他的屬下和阿巴哈納爾等部一起, 推舉碩壘為“共戴馬哈撒嘛諦車臣汗”。
喀爾喀汗國先後有了三位大汗, 全喀爾喀也隨之分裂為三個汗部。阿巴泰汗時期, 喀爾喀萬戶出現形成統一汗國的跡象, 但因其去世和左右二翼的長期分裂而未果。後來三汗鼎立, 喀爾喀分為三部, 互不統屬。經17 世紀中後期的內亂, 在準噶爾汗國的東擴和清朝加緊統一蒙古諸部的背景下, 喀爾喀三汗於1688 年終於對清朝稱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