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什土陶

喀什土陶

在新疆,流傳著"不到喀什就不算到新疆"的說法。維吾爾族風情濃郁的喀什,其傳統手工業產品花帽、銅器、樂器、地毯依然吸引著許多來自國內外的顧客,而土陶卻只有在"土陶一條街"才有本地人去購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喀什土陶
  • 特點:傳統手工
  • 原料:河泥等
來源地,特性,發展簡史,保護,

來源地

新疆維吾爾族傳統手工--喀什土陶
維吾爾族風情濃郁的喀什,其傳統手工業產品花帽、銅器、樂器、地毯依然吸引著許多來自國內外的顧客,而土陶卻只有在"土陶一條街"才有本地人去購買。
喀什噶爾老城東南端黃土高崖上有一處維吾爾居民小巷;維吾爾名:闊孜其亞貝希巷。意為高崖上的土陶;位於喀什老城內地勢最高的這一條長達數百米的高崖,在歷史上早在”兩千多年前就己存在。相傳東漢名將班超、耿恭曾在此留下足跡。

特性

喀什土陶 被稱為“泥巴藝術”的喀什土陶,遠在新石器時代就已出現,到漢晉時代發展到彩陶。在喀什的土陶器中,尤以仿古土陶最為著名,它在傳承傳統工藝的基礎上大膽創新 ,具備了觀賞和實用雙重價值。喀什土陶的主要品種有 :碗 、碟 、盤、壺、罐等。尤其有一種水壺最為奇特,它是少數民族民眾洗手用的物品——阿不都壺,形狀大小、高低、扁圓各異,在壺的中間部分挖有小孔,水沿容器四周的通道流過,其獨特造型,智慧的結晶,完全具備作為喀什土陶的代表。
製作土陶要用河泥做原料,加水反覆用力揉捏,攪拌均勻後放在自製的木製軸盤下,腳在下方的踩板上不停地踩,雙手和著轉動的陶泥作出不同的造型,當胚子成型後,將其放置在牆邊的小木架上晾乾,晾乾後的土陶即可上彩釉,最後放入窯內點火燒製成型。製作土陶的過程是在沒有任何圖紙和任何模板的情況下,完全靠手感和經驗製作出來。出窖的彩陶個個精巧美觀,有專用於生活的物品,也有可在賓館裡做裝飾的精美工藝品,顏色和圖案各異,但大多數是維吾爾族人民喜歡的富有伊斯蘭風格的顏色和圖案.

發展簡史

高崖距地面高三十多米,居高臨下,空氣清新,可免受洪水,暴雨災害,優越的地形,千百年以來,維吾爾先民最早一千多年前就來此定居,在此後的歲月中,陸陸續續有很多維吾爾人先後來高崖建房安家。在修房中就地取土和泥,在高崖土層中有一種維吾爾人叫“色格孜”的土質,這種泥土質地細膩,粘性強牢,是製作土陶器的絕好材料。大約在800年前有一個燒制土陶的匠人首先發現了“色格孜”土,於是就在土崖上建造了第一個土陶作坊。隨後相繼有很多土陶藝人在高崖上開設土陶作坊。在過去的歲月有,土陶製品與維吾爾族人民的生活習俗緊密相連。生活中一日三餐不能分離的泥巴碗,維吾爾人叫“塔瓦克”,和面盛飯放食物的陶盆,洗浴用的土陶臉盆,洗手用的“吾肉克”(陶壺),盛水的“庫甫(陶缸),洗衣用的“台西台克”(陶洗衣盆)、挑水用的“庫扎”(土陶水桶)。夜晚用的各式土陶油燈、燭台、以及嬰兒搖床便具,甚至還有土陶製的捕鳥獵具等等,其土陶製品品種多達百種,涉及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在當時歷史條件下,土陶器伴隨著維吾爾人民的生活息息相關,其貢獻之大,可謂功不可沒。
土陶歷史上鼎盛時期,高台上有一百多家土陶作坊,全喀什市土陶作坊全部集中在這土崖上,所以維吾爾人叫“土陶崖”。隨著歷史的前進,社會的進步,經濟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土陶業處在衰落階段,現在高台上僅現存古老土陶作坊不足三十家,從事土陶製作的師徒從最多的五、六百人,現在剩下五十多人,雖然很多陶器都已退出生活舞台,現在只生產少數幾種仍有市場需求的陶器外,很多品種都已絕跡,大有失傳的危機。但是至今仍在從事土陶業的十幾家作放坊主人,繼承祖輩留下的手藝,痴迷於土陶製作。這僅存的十幾家土陶作坊,都是經過五、六代祖輩留傳下來的,其泥土選料、過篩、和泥拌揉、坯體成形、彩繪、琢雕刻花、上釉、入窯燒制,出窯晾乾等十數道工序,全是手工工藝,甚至,現在可以用電動裝置旋轉成型轉盤,可以省去繁重的體力勞動,但是這些陶器藝人仍在沿用相傳了800多年的古老傳統方法,地下的千年泥土,木製的腳踏旋轉坯盤,用手捏塑、用草木燒窯。用於給土陶彩繪,上釉的顏色及加工方法也是祖傳配方,釉色顏料都是礦物質的,從戈壁灘或山上採集的各色石頭粉碎、石碾研磨而成,經過十餘道繁重的體力勞動加工而成的土坯造型最終成為一件精美的彩釉陶器或藝術品。雖然土陶製品不值幾個錢,不在土陶本身的質地,直說了吧,值錢的那糅合其中的歷史。這一點從國內外來的考古家、藝術家、收藏家、為喀什土陶而不遠萬里痴迷親近中便可見一窺。這便是歷經千年歷史,直到今天,其製作工藝沒有改變的魅力所在。

保護

維吾爾族模製法土陶燒制技藝已列為《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隨著社會經濟與文化的迅速發展,土陶器在人們生活中使用的越來越少,致使品種減少,如吐魯番就從幾百種減為寥寥數種,花色也由繁變簡,除花盆、花缸以外,土陶及搬上推出了人們的生活。因為受到市場經濟的衝擊,土陶藝人大都閒置祖傳手藝,年輕一代也無心學習和傳承傳統燒制技藝。由於土陶大多採用手工操作,因此土陶藝人幾乎都有職業病。冰冷的天山雪水使他們的身體受到嚴重的傷害,以至於許多土陶藝人年老後就失去了生活的能力,就是簡單的行走也只能靠拐杖的支撐來完成,再加上收入微薄,最終使土陶製作陷入了無奈的瓶頸之中。面對這種形勢,必須迅速採取措施對維吾爾族模製法土陶燒制進行搶救和保護是急待解決刻不容緩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