啼哭

啼哭

啼哭,漢語辭彙。

拼音:tí kū

指大聲地哭泣。語出《荀子·非相》:“俄則束乎有司而戮乎大市,莫不呼天啼哭。”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啼哭
  • 外文名:weep aloud
  • 拼音:tí kū
  • 注音:ㄊㄧˊ ㄎㄨ
  • 詞性:動詞
詞目,拼音,基本解釋,引證解釋,

詞目

啼哭

拼音

tí kū

基本解釋

1、放聲地哭。
2、特指猿啼。

引證解釋

1、放聲地哭。
①唐王建 《原上新居》詩之五:“春來梨棗盡,啼哭小兒飢。”
魯迅 《墳·未有天才之前》:“其實即使天才,在生下來的時候的第一聲啼哭,也和平常的兒童的一樣,決不會就是一首好詩。”
③《荀子·非相》:“俄則束乎有司而戮乎大市,莫不呼天啼哭。”
④明 施耐庵《水滸》第六十九回《東平府誤陷九紋龍 宋公明義釋雙槍將》 顧大嫂一頭假啼哭,一頭餵飯。
2、特指猿啼。
白居易 《寄微之》詩之五:“ 秦 女笑歌春不見, 巴 猿啼哭夜嘗聞。”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