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醬油事件

問題醬油事件

2012年3月31日下午,廣東佛山高明區工商局接到對威極調味食品有限公司的舉報電話。執法人員在生產區找到了這家廠用作醬油生產原料的鹽水。經過檢測,這種鹽水除了氯化鈉含量低於標準之外,其餘各項指標均符合液態鹽也就是工業用鹽水的標準。經查處,該公司使用稀釋過的工業用鹽做為食用鹽。

基本介紹

事件始末,舉報問題鹽水,暗購工業鹽水,抽檢竟達標,流向京廣深,廠家回應,事件延伸,質檢漏洞,法律缺失,

事件始末

舉報問題鹽水

醬油,是人們餐桌上必不可少的調味品,醬油的質量問題,和每個人的生活都有密切關係。在2012年廣東省開展的“三打兩建”行動中,發現了一起涉嫌使用工業鹽水加工醬油的案件。工業鹽水變成了加工食用醬油的原料。
2012年3月31日下午,佛山高明區工商局突然接到對威極調味食品有限公司的舉報電話。工商執法人員在生產區找到了這家廠用作醬油生產原料的鹽水。隨後趕來的質量技術監督局和鹽務局的執法人員對威極調味食品公司展開了全面檢查,並對三個鹽池的26噸問題鹽水進行封存。經過檢測,這種鹽水除了氯化鈉含量低於標準之外,其餘各項指標均符合液態鹽也就是工業用鹽水的標準。根據這個結果,執法人員推斷,這種鹽水很可能就是稀釋過的工業用鹽水。
醬油事件漫畫醬油事件漫畫
隨著調查的深入,執法人員發現這家公司似乎在隱瞞一個內幕。
檢測報告顯示,威極公司問題鹽水的氯化鈉含量為199g/L,占鹽水總量的20%左右。如果按照威極公司負責人陳裕華所謂一比十的比例勾兌鹽水,就算採用氯化鈉含量高達百分之九十多的最好的食鹽,那么勾兌出來的鹽水中,氯化鈉含量應該還不到10%,根本不可能達到檢測結果中的20%左右。

暗購工業鹽水

隨後,執法人員對轄區的鹽礦進行突擊排查。這兩家鹽礦企業生產的工業用鹽水主要供應周邊四五十家客戶使用,根據掌握的線索,執法人員迅速鎖定何理文、梁志東等幾個有重大嫌疑的經銷商,並發現了一個重要的線索。在這些個體經銷商固定用來運輸工業用鹽水的一些車輛中,有三輛車不但在三水鹽礦公司的產品運送憑證上頻繁出現,而且也多次出現在威極調味食品有限公司的相關票據上。
原本用來運輸工業用鹽水的車輛,卻總是在威極食品公司頻繁出入,執法人員再次核查威極公司相關票據和資料後,終於找到了答案。原來,威極調味食品有限公司負責人在調查筆錄中所謂購買3噸非食用鹽勾兌鹽水生產醬油的陳述,不過是一個幌子,其目的就是想掩蓋從三水鹽礦購買數百噸工業用鹽水加工醬油的事實。

抽檢竟達標

在兩個月的調查期間,執法人員多次對威極公司涉嫌使用工業鹽生產的醬油成品進行抽檢,結果發現重金屬等指標竟然都符合醬油產品現行國家標準。調查中記者了解到,正是因為這種工業用鹽水加工的醬油能夠通過檢測、矇混過關,所以會被個別企業用來偷偷加工醬油等調味品。根據佛山市鹽業總公司以往執法查處情況,在醬油生產行業,違禁使用這種工業用鹽水做原料的不止威極公司一家。
工業鹽水工業鹽水
據《廣東省鹽業管理條例》規定,井礦鹽滷水不得用於食品、副食品加工。佛山市公安機關依法對威極公司陳裕華、關群馨等幾名負責人,以及何理文、梁志東等工業用鹽水經銷商進行刑事拘留。經過佛山市工商、質監、公安、鹽務等多部門長達兩個多月的聯合執法調查取證,查明威極公司涉嫌違禁使用工業用鹽水生產醬油及相關產品。

流向京廣深

執法人員從生產銷售賬目中核查到,從2011年12月到2012年3月以來,4個月的時間裡威極公司一共使用了760多噸工業鹽水生產醬油和醬油半成品。這種醬油半成品又叫“天然油”,按從級別高低分為頭油、二油、三油等。近3個月來,該廠共生產了1300多噸天然油。這些醬油半成品一部分用來加工成“威頂”、“鳳彩”等威極公司自有品牌的醬油終端產品,流入了市場,直接流向了消費者的餐桌;另一部分則作為中間產品原料,銷往佛山周邊一些調味品生產廠家。
廣東省質量技術監督局的統一部署下,執法人員對一些從威極公司購進問題醬油的企業分別進行了查處。東莞市祥興隆食品有限公司多次從威極公司購進問題醬油百餘噸,這些產品大部分流入到深圳廣州北京等地的一些知名餐飲單位。
廣東佛山威極調味食品公司使用工業用鹽水加工醬油案已經移交公安機關立案偵查,追究其刑事責任。

廠家回應

召回工作讓質監部門及生產企業十分頭疼。當新快報記者採訪涉事的開平市長沙億華達調味廠(江門)時,其負責人稱:“成品醬油召不回來了,都被消費者吃進肚子裡了。”
開平億華達調味廠是一間藏身在開平市長沙區沖澄西安工業區的人工作坊,其辦公室一片凌亂,生活起居用品與醬油樣品及發貨資料胡亂堆放在一起。一名女工稱,他們已經營了十年,所生產的醬油都是在江門本地銷售。
該公司負責人黃龍斌表示,3月18日威極公司向他們送來24噸半成品醬油,他們遂用味素、防腐劑等進行加工,製作成成品醬油後,運往江門各大商場超市、士多。“威極公司只送來了這一批貨。”黃龍斌說。
對於公司涉及問題醬油,黃龍斌稱:“成品醬油是4月上旬運往各大商(場)超(市)的,而質監部門來查處是在5月25日,與發貨時間足足差了一個多月,估計發出去的貨都被吃進消費者肚子裡了,召不回來了。”

事件延伸

質檢漏洞

廣東省是國內醬油和調味品生產的主要產區之一,有107家企業獲得生產許可證。在兩個月的調查期間,執法人員多次對威極公司涉嫌使用工業鹽生產的醬油成品進行抽檢,結果發現重金屬等指標竟然都符合醬油產品現行國家標準。檢測無疑是保障食品安全的最重要的屏障之一,但檢測這道屏障目前在一些違法生產的問題食品面前卻起不到應有的作用,如何提升食品安全檢測體系的作用和效果,也是相關部門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
現行的醬油標準中不涉及工業鹽關鍵性指標亞硝酸鈉的檢測。工業鹽中有很多雜質,最普遍的就是亞硝酸鈉重金屬離子。其中,重金屬含量可能比食用鹽更高,但並不一定會超標。更為危害人體健康的亞硝酸鈉,卻在現行的醬油標準檢測中缺失。因為食用鹽經過處理,已經不含有或只含有極少的亞硝酸鈉,因此國標不檢測這一項,這恰恰讓不法商家鑽了空子。亞硝酸鈉俗稱亞硝酸鹽,不僅是致癌物質,而且攝入0.2至0.5克即可引起食物中毒,3克可致死。因此用於食品添加劑時用量嚴格限制。

法律缺失

在國內多次曝發的食品安全事件中,檢測缺失往往是造成監管難以發現安全問題的最大障礙。在2011年衛生部公布的《食品中可能違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質和易濫用的食品添加劑名單》中,共有47種“違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質”和22種“易濫用食品添加劑品種”。然而,在與這份名單同步公布的檢測方法中,有相當部分物質缺失。再如消費者談之色變的地溝油,至今也尚未有統一的檢測技術。
檢測能力不足是導致我國食品安全面臨嚴峻形勢的主要原因之一。在加大食品添加劑執法監管力度的同時,我國應儘快完善相關標準的制定以及檢測方法的出台,對於一些受困於技術難度的檢測方法,應當加快技術攻關,儘快實現方便檢測、低成本檢測,並力爭做到全覆蓋。不過,有監管部門人士認為, 對食品安全的監管,應以源頭管理和現場監督檢查為主,檢驗手段為輔,並充分發揮社會監督和民眾投訴舉報的作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