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拓荒者!(啊,拓荒者O Pioneers!)

啊,拓荒者!

啊,拓荒者O Pioneers!一般指本詞條

《啊,拓荒者!》是美國女小說家威拉·凱瑟創作的長篇小說,也是其代表作,首次出版於1913年。

《啊,拓荒者!》描寫了瑞典移民後代亞歷山德拉在西部內布拉斯加草原上艱苦奮鬥並最終取得成功的故事。小說採用並置、對照、象徵、意象手法,大量引用聖經典故、古希臘神話等,增添了戲劇化的寫作效果。其中,對比手法的運用尤顯特色。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啊,拓荒者!
  • 外文名稱:O PIONEEERS!
  • 文學體裁:長篇小說
  • 作者:【美】威拉·凱瑟
  • 首版時間:1913年
  • 字數:約11萬
內容簡介,作品目錄,創作背景,人物介紹,作品鑑賞,作品主題,藝術特色,作品影響,作品評價,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約翰·伯格森一家是來自瑞典的移民,在辛勤勞作了十一年之後,伯格森先生帶著遺憾病逝,留下了妻子和四個孩子。大女兒亞歷山德拉從此擔負起了照顧母親和三個弟弟的重擔,並在經歷了一系列困難和努力後將昔日不毛的荒地改造成為了物產豐饒的良田。全家的生活發生了巨大的改變,亞歷山德拉成為了富裕的農場主,三個弟弟也各得其所,盧和奧斯卡都擁有了自己的農場,埃米爾去上了大學。然而,看似平靜的生活其實也潛藏著很多的問題,亞歷山德拉在感情上一直很孤獨,她沒有一個可以依靠的人。弟弟們並不真正理解她,她與卡爾·林斯特拉姆的愛情不被眾人看好。在小弟弟埃米爾和有夫之婦瑪麗被槍殺於他們幽會的果園後,亞歷山德拉更是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孤獨和無助。在她的身心最脆弱的時候,卡爾來到了她的身旁,二人也完成了從昔日的故交到如今的生活伴侶的角色轉換。

作品目錄

第一部 荒原
第二部 鄰近的土地
第三部 冬日的回憶
第四部 白桑樹
第五部 亞歷山德拉

創作背景

凱瑟九歲時就隨父母從出生地維吉尼亞州遷居到中西部內布拉斯加州的紅雲鎮,這裡的居民主要是東歐和北歐來到美國的移民,包括日耳曼人、斯堪的納維亞人、斯拉夫人和波希米亞人,他們對故土的懷念、土地的眷戀和自強不息的奮鬥精神都反映在她以後的創作中。早在內布拉斯加大學讀書時她就已經開始在報刊雜誌上發表作品,畢業後,她除發表了字數驚人的劇評、樂評和書評之外,還從事詩歌、小說的創作,在文學界嶄露頭角。然而,鄉土文學作家薩拉·奧恩·朱厄特卻勸告她應該使用自己的語言、用自己熟悉的題材來施展自己的才華。她意識到應該發掘自己獨特的寫作資源——童年時代在紅雲鎮的歐洲移民者中的生活經歷,1913年發表《啊,拓荒者!》。
凱瑟創作《啊,拓荒者!》的時間是1913年,此時,西進運動已經結束。這部小說是凱瑟對童年生活在西部草原那片土地上人們拓荒精神的回憶,同時也是對特納的《邊疆在美國歷史上的重要性》以及總統威爾遜致力於美國化的進步主義運動的回應。

人物介紹

亞歷山德拉
女主人公亞歷山德拉是具有雙重性格的,男性自我和女性自我會在她的性格中產生衝突。一方面,維拉·凱瑟賦於了女主人公健壯的體格、堅強的意志、潑辣的性格、令人生畏的氣概等等男性的品質。小說描述女主人公從少年時代開始,幫助父親幹活的同時經常讀書看報,注意市場的行情和蒐集信息。為了發展自家的土地,她去附近的農場呆了五天,主動向人們了解莊稼的種植、養雞養鴨的事情,了解到很多有用的信息,決定要掌握更多有用的信息來發展自家農場:“那裡的地價是這兒的三倍,但是不出五年,我們這兒的地一定比他們貴一倍。那兒的好地都讓有錢人占了,他們還在儘量地買地。我們現在應該做的是把牛和那點陳玉米給賣了,把林斯特侖姆家的地買過來,這樣我們就多了一千四百畝地,不是嗎?六年之內不需要付贖金。到那時候,這裡任何一塊地都會值三十塊餞一畝。然後隨便賣掉哪兒的一小塊園子,就可以付清一千六百塊錢的債。我發愁的不是本錢,而是利息和稅。我們付這些錢就得緊張一些。但是十年之後,我們再坐在這裡,就是獨立的地產主而不再是掙扎的農民了,這點是肯定的,就跟我們現在坐在這裡一樣肯定。”
另一方面,女主人公與活潑熱情的麥麗交往,“麥麗是一個能與之傾心相談的好夥伴,她們搭伴去教會一起做針線。”她也漸漸學著麥麗的樣子,在頭髮上別漂亮的野花來裝扮自己。在這種輕鬆的人際交往中,她在生活中逐漸煥發出女性應有的氣質,並開始發展與卡爾的戀情,也更進一步認知了女性身份及女性氣質。後來,作為女性,她能夠覺察到麥麗正遭受著不幸婚姻的嚴酷考驗。在對麥麗產生同情時,女主人公已經摒除了以往對她的排斥和蔑視,可以理解其女性自我意識逐漸覺醒。另外的一個情節是代表男權的兩兄弟為了爭奪女主人公的財產,粗暴阻攔她的感情和婚姻,以免落入外人之手。這樣完全不顧親情和恩情的做法,也讓女主人公清醒地意識到男權社會對女性的不公和壓迫,進而決定奮起反抗來捍衛自己的感情和家庭。
麥麗
而小說中另一個女性形象麥麗,則是凱瑟作品中另一類女性。她們美麗、熱情,對人對事都飽含激情,深受人們的喜愛。小說中通過亞歷山德拉之口表達了對這類人物的困惑:她們自身是那么可愛,可所到之處卻總是帶來災難。
卡爾
卡爾憂鬱而敏感,有些優柔寡斷,雖然不像亞歷山德拉夢中的男人那樣強壯有力,卻善良溫存,是最理解亞歷山德拉的人,並在她最需要的時候來到她的身邊給她安慰。
埃米爾
埃米爾聰明而重感情,他明知姐姐警告過他帶來小貓會惹來麻煩,但還是把小貓帶在身邊,小貓險些喪命,這些都預示了他後來與麥麗的結果——他明知與已婚的麥麗的感情是不正當的,也想躲避它,但最後還是釀成了不可挽回的後果。

作品鑑賞

作品主題

生存的矛盾
小說《啊,拓荒者!》中真實刻畫了第一代東歐移民在美國一望無垠的茫茫草原上創建家園的艱苦歷程,而與這一艱苦歷程如影隨行的便是理想與現實的矛盾衝突。19世紀末美國廣裹的中西部草原開始對拓居者開放,吸引廠成千上萬來自舊大陸的新移民,他們懷抱著浪漫主義的理想,離別故國,遠涉重洋,來到內布拉斯加大草原,期望在新世界尋得新的出路。新移民們理想中的地方是一個地大物博、遍地黃金的大堂,然而現實中自然條件及居住條件極為惡劣的環境給廠新移民們沉重的打擊,那連綿不斷且堅硬、野性的西部荒原使懷抱著浪漫主義理想的新移民們感到不知所措。小說中理想與現實的矛盾衝突在此得以無限放大。新移民們在滿懷希望的理想與艱難困苦的現實之間苦苦掙扎,憑著求生的本能和玫富的願望,棲身在茅舍土屋中,以超乎尋常的勇氣和代價,一點點開拓這片西部荒原。小說中理想和現實之間存在著巨大的差距與矛盾,然而小說中的主人公們始終不斷地完善自我,使自己逐漸向理想靠近。從小就隨父母遷居中西部內布拉斯加州的薇拉·凱瑟切身體會到西部拓荒這個曲折艱難的歷史進程,她親眼目睹了西部移民艱辛異常的拓荒經歷及其拓荒遭遇,因此能寫就淒涼艱辛的拓荒故事,塑造出時乖運蹇的拓荒者,刻畫出拓荒者的悲歡離合。面臨著惡劣的自然環境及生存條件,拓荒者們為廠生存付出難以言表的沉重代價,艱辛困頓的現實生活給廠理想沉重的一擊,在這段拓荒的艱苦歲月,主人公亞歷山德拉與弟弟們始終偏執、循規蹈矩地與現實進行頑強地鬥爭,固然是拓荒精神的有力舉證,而小說中的卜爾先是背離西部,後又回歸西部,這也顯示了理想的誘人與理想不可實現的現實間的痛苦與無奈。作為一名正直且富有責任感的作家,薇拉·凱瑟崇尚精神美,有著美好的理想及追求,她將揭示理想與現實的矛盾作為自己的使命,而作品中理想與現實之間的矛盾同時也反應了作家追求美好精神的理想主義和關注社會的現實主義傾向。小說中,擁有百折不撓意志、堅忍不拔的開拓精神及其善良互助美德的拓荒者們正是作家美好理想及追求的最佳代言,薇拉·凱瑟將自己的人格力量注入小說當中,不斷反思各種理想和現實間的矛盾,使美好的理想加諸於變化不定的現實之上,使小說融合了理想的激情與生活的感悟,彰顯出清新溫暖質樸的氣息。
生態主義
威拉·凱瑟在《啊,拓荒者》中為我們構建了一幅人與自然、人與社會和諧發後的美好圖景。人通過不斷地探索,更加了解自身的需求,找到了適合自身的發展模式。而在與周圍環境的相互適應和融合中,人又明確了自己對自然、對他人、對社會的責任這體現了一種普遍的聯繫,在這一系列聯繫中人作為紐帶將自然與社會置於自身的頂端。人、自然、社會三者的平衡與穩定構成了一個堅固的三角形,三者相互聯繫,相互影響。
惠特曼歌頌蠻荒的自然,強調人對自然的征服。在他的作品中,我們可以看到他對男性力量和英雄主義及英雄情結的讚美,而他向我們傳達的這種思想也正是男性社會突出的價值觀念。凱瑟有意置換了惠特曼筆下的男性拓荒者形象,巧妙地將拓荒考這個詞用於女性的身上,並豐富和發展了拓荒者形象的內涵。在她這裡,拓荒者不再是一身蠻力、一心想著征服一切的強壯的男子漢,而是心思細密、堅定內斂的為家庭為他人著想的女強人。
凱瑟為讀者描繪的都是日常生活中的平凡事情,她看重的是按照自然和社會的規律及啟示順承發展的自然之道。在她的筆下,人與自然、入與社會和諧發展、相互依存,而這種舒緩的、溫和的對待周圍一切的觀點在惠特曼的詩作中是鮮有的。凱瑟一方面汲取了惠特曼詩作中對拓荒者的看法,一方面又融入了自己的獨特觀點,克服了前人認識和理解的片面性,豐富和發展了拓荒者這一形象的思想內涵。在《啊,拓荒者》這部作品中,人和自然、人和社會有了深層次的聯繫。凱瑟為我們描繪的生活場景猶如我們眼前發生的事情一樣的平實和質樸,但是透過這種表面的乎實我們卻能夠看到她要問我們傳達的關於生存、關於生活的看法和觀點。凱瑟將自己對生命的感受和體悟都凝於筆端,賦予平實的描寫以深刻和悠遠的內涵。

藝術特色

為了將地域敘事提升到史詩的高度,《啊,拓荒者!》巧妙地將聖經、惠特曼、密支凱維奇的文本融入拓荒敘事之中,通過打磨一幅幅場景將歐洲圖景移植到新大陸的內布拉斯加景觀之中,揭示出作為地方特色的拓荒敘事與美國化以及與整個歐洲文明史的關係,使歷史在現實中復活。小說大量汲取聖經故事中的意象和隱喻,如上文的花園荒野敘事分析,通過將其地域化使聖經隱喻轉化為拓荒生活的有機組成部分。伊瓦爾類似於東歐傳統中的“聖愚”形象,小說通過伊瓦爾之口兩次直接引用聖經教義,一次是上文提到的在遼闊的大草原上,伊瓦爾朗讀聖經的聲音與風聲、鳥蟲鳴唱相應和,啟示亞歷山德拉土地的神聖意義。另一次是伊瓦爾內布拉斯加一個風雨交加的傍晚默讀《詩篇》第101篇,預示亞歷山德拉將在暴風雨中、在死者的墳前和世界達成新型的關係,使亞歷山德拉從喪失埃米爾的個人傷痛中走出,從歷史的高度完成對世界的重新理解和自我主體空間的再建構。
《啊,拓荒者!》的題目來自惠特曼的詩歌。全書共分為五部分,分別是:“荒原”、“鄰土”、“冬日的回憶”、“白桑樹”和“亞歷山德拉”。故事主題清晰,圍繞著女主人公亞歷山德拉的奮鬥經歷,主要刻畫她如何在父親去世後挑起家庭的重擔,憑藉過人的智慧和執著帶領家人度過最困苦的年代,開創自己的拓荒事業。圍繞著拓荒的主線,小說還描寫了兩個愛情故事,一個是她與童年時代的夥伴卡爾之間的理性而純真的愛情,另一個是她最小的弟弟埃米爾和波希米亞女郎麥麗之間的激情。小說描繪了美國中西部邊疆粗獷的自然風光,讚美了拓荒者們的力量和勇氣,而對土地與人、人與人之間以及人物自身與內心之間的關係的描寫,則深刻含蓄,像樂章中的復調,為這部小說增加了層次感。
凱瑟的語言舒緩自然,風格清新質樸,境界高爽純潔。雖然在藝術手法上創新不多,但具有自己的鮮明的風格。對自然景物的描寫開闊恢宏,令人印象深刻。

作品影響

《啊,拓荒者!》是凱瑟的第一部“邊疆小說”,即反映美國西部邊疆移民生活的小說。在為朋友的題詞中她曾寫道:“這是第一次我以自己的雙腳走路——我以前所有的作品都是一半是真實的,而另一半則是對我仰慕的作家的模仿。在這部小說中我才開始找到自己的土地。”也正是從這部小說開始,凱瑟從題材、主題到人物、語言展現出獨特的風貌,奠定了她在美國文學史上的地位。

作品評價

生態批評家威廉·霍華斯:“凱瑟的行文雄偉有力,結構嚴謹,每個句子都洋溢著她對大地的深情”。

作者簡介

威拉·凱瑟是美國20世紀初一位傑出的女作家,在將近30年的寫作生涯中她著作豐富,共有13本中長篇小說和3本短篇小說集。
為有充足的時間進行寫作,她於1912年辭去雜誌社的工作。此後,便把自己關在屋裡寫她的第一部長篇小說《亞歷山大的橋》,從這一部小說開始,她便一發不可收拾,從此走上職業作家的道路。接著她又連續寫了幾部影響較大的長篇小說《啊,拓荒者!》(1913)、《雲雀之歌》(1915)。《我的安東尼亞》(1918)、《青春與美麗的阿杜莎》(1920)、《我們中間的一個》(1922)、《教授的房子》(1926)、《死神來迎接大主教》(1927)等。凱瑟終於成為美國20世紀一位偉大的小說家,她的作品受到了美國人的喜愛。她也獲得很多榮譽:普利茲獎、美國婦女獎以及耶魯大學、普林斯頓大學的榮譽學位。1947年凱瑟在紐約病逝,享年74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