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歌

商歌

商歌,典故名,典出《淮南子》卷十二〈道應訓〉。春秋時寧戚想向齊桓公謀求官職,在齊桓公路經的地方“擊牛角而疾商歌”,引起齊桓公的注意,後成就大業。商聲淒涼悲切,後遂以“商歌”指悲涼的歌,亦比喻自薦求官。另宋代詩人羅與之有詩《商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商歌
  • 定位:漢語辭彙
  • 解釋:悲涼的歌。商聲淒涼悲切,故稱
  • 引申義:“商歌”比喻自薦求官
  • 出處:《淮南子》卷十二〈道應訓〉
  • 同源典故:叩牛 叩牛歌 叩角哀 等
  • 示例:“每識飯牛下,有作寧戚歌。”
辭彙介紹,基本信息,典源,釋義,同源典故,示例,人物簡介,羅與之詩商歌,作品原文,注釋,作品鑑賞,

辭彙介紹

基本信息

拼音:shāng gē
解釋:悲涼的歌。商聲淒涼悲切,故稱。後亦以“商歌”比喻自薦求官。

典源

淮南子》卷十二〈道應訓〉
寧越欲乾齊桓公,困窮無以自達,於是為商旅,將任車,以商於齊,暮宿於郭門之外。桓公郊迎客,夜開門,辟任車,爝火甚盛,從者甚眾。寧越飯牛車下,望見桓公而悲,擊牛角而疾商歌。桓公聞之,撫其仆之手曰:“異哉,歌者非常人也!”命後車載之。
《淮南子》卷十三《氾論訓》
“夫百里奚之飯牛,伊尹之負鼎,太公之鼓刀,寧戚之商歌,其美有存焉者矣。”東漢·高誘註:“寧戚衛人也,商旅於齊,宿郭門外,疾世商歌以乾桓公。”

釋義

典源譯文
寧戚想向齊桓公謀求官職,以便能施展自己的才能,但是窮困得沒有辦法去齊國見桓公,於是給去齊國經商的商人趕運貨車,晚上停宿在齊國都城外。這時,齊桓公去郊外迎接客人,打開城門後,隨從讓寧戚趕的那輛車迴避到一邊去;桓公一行人所舉的火把將四周照得如同白晝,而隨從的人又很多。在車旁給牛餵草料的寧戚看了後,悲從心中起,於是敲擊著牛角唱起悲悽激越的歌曲,桓公聽到這突如其來的悲曲,情不自禁地拍著僕人的手說:“奇妙,那唱歌的人一定是位不尋常的人。”於是命令隨從的車將寧戚載返回去。
釋義
“寧戚飯牛車下﹐望見桓公而悲﹐擊牛角而疾商歌。”寧戚敲擊著牛角唱起悲悽激越的歌曲,引起了桓公的注意,後來被桓公帶走了。商歌即悲涼的歌。商聲淒涼悲切,故稱。後亦以“商歌”比喻自薦求官。

同源典故

叩牛 叩牛歌 叩角哀 叩角歌 商歌 商聲謳 嘆短衣 寧子商歌 寧戚歌 寧戚牛 寧戚飯牛 寧牛 悲牛角 扣牛角 扣角 扣角歌 扣角而歌 擊角歌

示例

三國 魏 曹植《七啟》:“此寧子商歌之秋,而 呂望 所以投綸而逝也。”
陶潛《辛丑歲七月赴假還江陵夜行塗口》詩:“商歌非吾事,依依在耦耕。”
杜甫《舟出江陵南浦奉寄鄭少尹審》詩:“濫竊商歌聽,時憂卞泣誅。”
葉適《題賈儼不忘室》詩:“每識飯牛下,有作寧戚歌。”
許渾《送李文明下第鄜州覲兄》詩:“ 寧歌還夜苦, 宋賦更秋悲。”

人物簡介

寧戚,春秋時齊國大夫。其籍貫說法不一,道光《平度州志》認為:“寧戚,萊之棠邑人”(古城在今平度門村鎮唐田村)。《管子》《呂氏春秋》《史記》則認為:“寧戚,衛人”(今河南境內)。寧戚出身微賤,早年懷才不遇,曾為人輓車餵牛。直到有一天得遇慧眼識英才、不拘一格選人才的齊桓公管仲,才被齊桓公舉火授爵,拜為大夫,後又官授大司田,分管齊國農業,成為齊桓公的股肱之臣,與管仲、鮑叔牙等一起輔佐齊桓公建立了“九合諸侯一匡天下”的赫赫霸業,使齊桓公成為“春秋五霸”之首。

羅與之詩商歌

作品原文

商歌
東風滿天地,
貧家獨無春。
負薪花下過,
燕語似譏人。

注釋

商歌,古代樂府舊題。“商”是五音之一,象徵蕭瑟的秋天,所以,這是一種哀怨悲涼的歌曲。“負薪”,背著燒火用的柴枝。

作品鑑賞

詩人寫這詩,背景卻是春天,一開始更說春風滿天地,意謂春色充盈於天地之間,可是次句卻云:「貧家獨無春」——獨是家境貧窮的人,沒有什麼春天不春天,仿佛是被什麼排擠出春天的懷抱里。再從第三句可知,貧窮人家在這春光明媚的日子,還不是繼續幹活,整天去斬柴負薪,以換得零錢,哪有(富裕人家的)閒情欣賞春光。最後一句特別尖刻,說是就連在樹上花間呢喃的燕子,都好像是在譏笑這些不懂珍惜春光的人!
由此可知,詩人把詩題稱為《商歌》,應是暗裡有一層用意:對於窮苦人家而言,春天卻還是像秋天般蕭瑟淒涼。以此看,這詩所用的對比至少有三回,一是詩題秋與詩里春的對比,二是春滿天地與獨無春的對比,三是「負薪」與「花下」的對比。正是這些強烈的對比,使詩意動人心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