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桓公得寧戚

齊桓公得寧戚

《齊桓公得寧戚》是一篇文言文,講述了齊桓公稱霸的原因。出自西漢時期劉向寫的《新序》中。該典故告訴讀者金無足赤,人無完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齊桓公得寧戚
  • 類型:文言文
  • 點評金無足赤,人無完人
  • 主角:齊桓公、寧戚
  • 出處:新序
  • 作者:劉向
  • 時代:西漢
原文,注釋,譯文,點評,

原文

寧戚欲乾齊桓公,窮困無以自進,於是為商旅,賃車以適齊,暮宿於郭門之外。桓公郊迎客,夜開門,辟賃車,執火甚盛,從者甚眾。寧戚飯牛於車下,望桓公而悲,擊牛角,疾商歌。桓公聞之,執其仆之手曰:“異哉!此歌者非常人也。”命後車載之。桓公反,至,從者以請。桓公曰:“賜之衣冠,將見之。”寧戚見,說桓公以治境內。明日復見,說桓公以為天下。桓公大說,將任之。群臣爭之曰:“客,衛人也。去[12]齊五百里,不遠,不若使人問之,固賢人也,任之未晚也。”桓公曰:“不然,問之,恐有小惡,以其小惡,亡人之大美,此人主所以失天下之士也。且人固難全,權用其長者。”遂舉,大用之,而授之以為卿。當此舉也,桓公得之矣,所以霸也。(《新序~雜事》)

注釋

寧戚,春秋時期衛國(現在河南省衛輝市)人,早年貧困,替人拉牛車運貨物。後來得到齊桓公任用,拜為上卿,遷相國。
乾:求見。
賃車:載貨物之車,古時多用牛拉。
郭門:外城的城門。
辟:通“避”。使……離開
爝(jué,決)火:火炬、火把。
之:指示代詞,這。之歌者,這個歌者。
請:安置、安頓。
說桓公以治境內:用如何治理齊國的話勸說桓公。
說桓公以為天下:用如何治理天下的話勸說桓公。
以:......的原因
去:距離
然:對,正確
商歌:悲涼的歌。後以“商歌”比喻自薦求官。
進:被舉薦
說:通“悅”,高興
爭:同”諍“,勸諫

譯文

寧戚想要求見齊桓公,但處境窮困,沒有辦法使自己得到舉薦,於是就替商人趕著裝載貨物的車來到齊國,晚上露宿在城門外。桓公到郊外迎接客人,夜裡打開了城門,讓路上的貨車避開。當時火把很明亮,跟隨的人很多。寧戚在車下餵牛,他看到桓公,感到很悲傷,就拍擊著牛角大聲唱起商調的歌來。桓公聽到歌聲後,牽起自己的車夫的手說:“真奇怪!那個唱歌的不是個平常人。”就命令副車載著他。桓公回城後,到了朝廷里,跟隨的人員請示桓公如何安置寧戚。桓公說“賜給他衣服帽子,我要接見他。”寧戚進見齊桓公,告訴如何桓公治理國家的話。第二天又進見齊桓公,用如何治理天下的話勸說桓公。桓公很高興,準備任用他。群臣勸諫他說:“這位客人是衛國人。衛國離齊國不遠,您不如派人去詢問一下。如果確實是賢德之人,再任用他也不晚。”桓公說:“不能這樣。去詢問他的情況,是擔心他有小毛病。因為一個人的小毛病而忽略他的大優點,這是這個君主失去天下賢士的原因。況且人本來就難以完美,衡量以後用其所長。”於是舉薦任用他,並且授予他官職。這就是得當的舉薦啊,桓公掌握住這個原則了,所以才得以稱霸。

點評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如果求全責備,寧戚肯定不是所謂“賢德之人”,正如《文子·上義》中所說:“自古及今,未有能全其行者也,故君子不責備於人。”齊桓公便是不責備於人的君子,他不以人之小惡,亡人之大美,待人以寬,得寧戚如此,得管仲也是如此。管仲曾經輔佐和齊桓公爭位的公子糾,而且曾經射殺桓公,幾乎使之喪命,但當鮑叔牙盡數管仲優長,桓公便寬容管仲對他的傷害,拜管仲為相。正因為桓公待人以寬,才能夠盡得天下之士,成就稱霸六國的偉業。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