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戰論

商戰論

商戰論是近代主張以商業為中心發展中國的資本主義經濟,與外國資本主義國家進行商業競爭的思想。由資產階級改良派早期代表人物鄭觀應明確提出。他把外國資本主義的侵略分為“兵戰” (軍事侵略) 和“商戰” (經濟侵略),主張以兵戰對兵戰,以商戰對商戰,並認為商戰比兵戰更為重要。他強調“習兵戰不如習商戰”(《盛世危言·商戰》),“欲制西人以自強,莫如振興商務” (同上書,《商務》)。馬建忠則在《富民說》中以西方重商觀點對商戰的重要作了頗有理論深度的論述。柯來泰將振興商務視為“振國之大綱”(《救商十議》)。麥孟華認為“今日立國,首在商戰。”(《公司》) 汪康年也說:“教以奪其民,兵以奪其地,商以奪其財。是故……既通商之後,則合一國之商以與他國之商戰。”(《商戰論》)譚嗣同也認為“商之一道足以滅人之國於無形,其計至巧而至毒”,中國應當“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商戰論
  • 代表人物:鄭觀應
  • 類型:論文
  • 針對:外國資本主義經濟侵略
  • 目的:使中國實現獨立富強
  • 措施:等廢除封建壟斷制度
口號的提出,商戰的論點,主要措施,歷史意義,

口號的提出

在中日甲午戰爭(1894)前,外國資本主義國家對中國的經濟侵略主要以商品輸出的形式進行。外國商品湧入中國市場,使中國國民經濟遭到了極為嚴重的破壞,對外貿易連年巨額逆差,幼弱的民族工商業遭到了嚴重的摧殘。這引起了愛國人士的憂慮。他們力求挽回利權,堵塞漏卮。商戰的口號,就是針對這種情況而提出來的。
早在19世紀70年代初,王韜就最先認識到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對外侵略是“兵力”和“商力”,即軍事侵略和經濟侵略並行。為了對付外國侵略者,中國也應“兵力商力二者並用,則方無意外之虞”《弢園文錄外編》。到了中日甲午戰爭前後,鄭觀應在其《盛世危言》一書中,對此作了進一步的發揮,明確提出了“商戰”的概念,並進行了較充分的論證,使之成為流行一時的響亮口號。

商戰的論點

鄭觀應把外國資本主義對外侵略的方式和手段歸結為“兵戰”、“商戰”與“傳教”,並把兵戰同商戰加以分析比較,認為後者比前者更隱蔽因而更具有威脅性與危害性。他指出:“兵之併吞禍人易覺,商之掊克敝國無形”(《鄭觀應集·商戰上》)。他還尖銳地指出:“商能滅人之國”,“英迭為通商而滅人國”(《商戰下》)。因此,他認為要有效地抵抗外國侵略,必須兵戰與商戰兼備,而且後者更為重要:“習兵戰不如習商戰”(《商戰上》)。為同資本主義列強進行“商戰”,他主張以商業為中心全面發展資本主義經濟,以做到“中國所需於外洋者,皆能自制;外國所需於中國者,皆可運售”(《商務三》)。

主要措施

為了有效地進行商戰,王韜和鄭觀應等主張“商戰”的思想家均一無例外地強烈要求清王朝改變傳統的“輕商”、“賤工”政策,大力扶助、保護民族工商業。他們先後所提出的扶助、保護民族工商業的辦法和措施,主要有:①廢除封建壟斷制度,允許民族工商業者自由投資和獨立經營一切企業,建立和發展中國的新式工、農、商、礦、交通運輸業;②廢除資本主義列強強加給中國的協定關稅,獨立自主地實行保護關稅政策,提高洋貨進口稅,降低或免除土貨的厘金和出口稅;③收回被外國侵略分子把持的中國海關管理權;④對於民族工商業的發明創造,應給予獎勵和實行專利權;⑤制訂和頒行商標註冊條例,保護商標所有權;⑥舉辦博覽會,促進國內的物資技術交流;⑦制訂和頒行公司法,允許私人集股成立公司,國家依法加以保護;⑧允許工商業者組織和加入商會;⑨國家另設商部,並吸收商董參加,專門處理髮展實業問題;⑩自鑄金、銀幣,以抵制外國貨幣在中國流通;

歷史意義

“商戰”這一口號,雖曾在近代響徹一時,但在當時並未產生多大的實際效果。沒有取得民族獨立的中國,根本不可能同外國資本主義在“商戰”中取得勝利。但是,商戰思想的提出,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還是積極的和具有進步意義的。這一口號,把發展國內的資本主義經濟同抵抗外國資本主義經濟侵略直接聯繫起來,把發展資本主義工商業提到了國家、民族存亡興廢的高度上來,揭露了以商品輸出為主要手段的外國資本主義經濟侵略的實質,體現了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